中國陶瓷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圖書
《中國陶瓷》由國家文物局主持編寫的文物、博物館系列教材之一。作者馮先銘,200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全書共分五編:古代陶器、原始瓷與青瓷的燒製成功、隋唐五代與遼的陶瓷、宋金時期的陶瓷以及元明清時期陶瓷等。自出版以來,備受文博專業人員和業餘愛好者好評。
中國陶瓷
因此作此書,乃開創之舉。
中國陶瓷
陶器,是由粘土或以粘土、長石、石英等為主的混合物,經成型、乾燥、燒制而成的製品的總稱;瓷器則是用瓷土燒制的器皿的總稱;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高嶺土)的無機混合物作原料、成型、乾燥、焙燒等工藝方法製成的器皿統稱為陶瓷。
一般陶瓷製品是由結晶物質,玻璃態物質和氣泡所構成的複雜系統。這些物質在數量上的變化,對陶瓷的性質起著一定程度的影響。陶瓷的老祖宗是“硅酸鹽”,習慣也稱“硅酸鹽陶瓷”, 現代陶瓷發展非常快,人們進行了大量的試驗來改進硅酸鹽陶瓷,通過提高配方中氧化鋁的含量,加入許多純度較高的人工合成化合物去代替天然原料,來提高陶瓷的強度, 耐高溫性和其它性能。後來發現,完全不用天然原料,完全不含硅酸鹽, 也可以做成陶瓷,而且性能更為優越。於是歷來完全由硅酸鹽統治著的陶瓷家族, 發生了變化, 出現了完全,嶄新的不屬“硅酸鹽”的現代陶瓷
陶的發明是人類社會偉大的事件之一。在中國,凡是古代重要的發明,往往把它和“聖人”聯繫在一起,把這發明本身也當作“聖事”或者“聖跡”。這一點,在《考工記》里記載:“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爍金以為刃,凝土以為器,作車以行陸,作舟以行水,此皆聖人之所作也。”
中國陶瓷
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見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鋁、高嶺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較高,但可塑性較差。除了在食器、裝飾的使用上,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資源黏土經過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質具韌性,常溫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乾可磨;燒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裝水;燒至1230度則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溫耐腐蝕。其用法之彈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種創意的應用。
馮先銘(1921-1993),中國古陶瓷專家,故宮博物館研究員,中國古陶瓷研究會、中國古外銷陶瓷研究會長,國家文物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早年就讀於北平輔仁大學西語系。受其父(歷史學家、翻譯家)馮承鈞的影響,對歷史有濃厚的興趣。四十年代就職於北京故宮博物館,主要從事中國古陶瓷的研究、整理、收購、編目、陳列。古窯地的調查、鑒定等項工作。
幾十年來,重點考察了全國一百二十多個縣市的古瓷窯遺址,採集窯地,於二十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從各地收集與收購了近二萬件瓷器,充實了故宮博物館的藏品,使陳列展品更系統、準確、豐富。
撰寫並發表調查報告、考證與論述古陶瓷方面的文章近百篇。專著有《龍泉青瓷》、《定窯》、《青白瓷》、《中國古陶瓷論文集》、《中國古陶瓷文獻集釋》;主編《中國陶瓷史》並執筆宋代部分。
中國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中國人早在約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時代)就發明了陶器。
自199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以來,在文物、博物館界和社會各界乃至海外同行中反響強烈,受到文博專業人員和業餘愛好者好評,多次應讀者要求重印。
近十年來,全國文物、博物館事業取得了很大發展,各方面的新發現、新成就不斷湧現,為了及時反映文博事業的新面貌,使這套教材更加完備,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要,國家文物局再次組織原編寫人員對教材重新進行了修訂。本次修訂,除了補充最新研究成果和內容外,對原書中有誤之處也作了更正。
中國陶瓷
第一章 序說 第一節 陶器的起源 第二節 制陶粘土與羼和料 第三節 窯爐與燒成氣氛 第四節 陶系 第五節 陶器的器類與組合 第六節 陶器器表的修飾與花紋 第七節 研究古代陶器的意義 | 第二章 新石器時代的陶器 第一節 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的陶器 第二節 長江中下游流域新石器時代陶器 第三節 其他地區新石器時代陶器 | 第三章 夏、商、周陶器 第一節 夏代陶器 第二節 商代陶器 第三節 其他地區的夏商陶器 第四節 周代陶器 | 第四章 戰國、秦、漢及以後各代的陶器 第一節 戰國陶器 第二節 秦代陶器 第三節 漢代陶器 |
第五章 陶制工具與建築材料 第一節 制陶、紡織與漁獵的工具 第二節 冶鑄工具 第三節 陶建築材料 | 第六章 陶塑與陶俑 第一節 陶塑 第二節 陶俑 |
第二編 原始瓷與青瓷的燒製成功
第一章 商周時期原始瓷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商代原始瓷 第三節 周代原始瓷 第四節 原始瓷產地探討 | 第二章 秦漢時期原始瓷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產地與窯場 第三節 由原始瓷發展成瓷器 | 第三章 漢代的瓷器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瓷器燒成於東漢 第三節 青瓷與黑瓷 第四節 瓷窯 |
第四章 三國晉至南北朝時期的瓷業 第一節 南方各地的瓷窯 第二節 北朝的瓷業 第三節 三國至南北朝瓷業的主要成就 |
第三編 隋唐五代與遼的陶瓷
第一章 隋代陶瓷 第一節 隋代陶瓷特徵 第二節 隋代青瓷窯 第三節 隋代白瓷的成就 | 第二章 唐代陶瓷 第一節 唐代陶瓷特徵 第二節 唐代主要瓷窯 第三節 唐代陶瓷工藝成就 | 第三章 五代與遼的陶瓷 第一節 五代陶瓷特徵 第二節 五代主要瓷窯 第三節 五代制瓷工藝的改進 第四節 遼代陶瓷特徵 第五節 遼代主要瓷窯 第六節 遼代陶瓷與中原陶瓷的關係 |
第四編 宋金時期的陶瓷
第一章 宋金時期北方地區陶瓷概說 第一節 宋金時期北方地區主要瓷窯 第二節 宋金時期北方地區制瓷工藝成就 | 第二章 宋代江南地區陶瓷概說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宋代江南地區主要瓷窯 第三節 宋代江南地區制瓷工藝成就 |
第五編 元明清時期陶瓷
第一章 元代景德鎮瓷器生產概說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樞府“(卵白釉)瓷 第三節 青花瓷 第四節 釉里紅與青花釉里紅 第五節 各種色釉瓷 | 第二章 明代景德鎮瓷器生產概說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洪武窯瓷器 第三節 永樂窯瓷器 第四節 宣德窯瓷器 第五節 正統、景泰、天順窯瓷器 第六節 成化窯瓷器 第七節 弘治窯瓷器 第八節 正德窯瓷器 第九節 嘉靖、隆慶窯瓷器 第十節 萬曆、天啟、崇禎窯瓷器 第十一節 景德鎮以外地區的幾個重要陶瓷品種 | 第三章 清代景德鎮瓷器概說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順治窯瓷器 第三節 康熙窯瓷器 第四節 雍正窯瓷器 第五節 乾隆窯瓷器 第六節 嘉慶至宣統窯瓷器 第七節 景德鎮以外地區的幾個重要陶瓷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