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類學

文類學

文類學是專門研究文學類型的學科,是在不同國家發展歷史和理論方面的分支學科。文類學研究的範圍和對象大致可分以下五方面:文學的分類、文學體裁研究、文類理論批評、文類實用批評、文學風格研究。

提出


梵·第根
某一國的文學為什麼比別國更早採用某一種文類,或明顯表現出對某一種文類的偏好;
某一種外來的文類在某一時期某一國家何以會被熱心地移植;
某一種文類風行全歐卻在有些國家沒有生根。
奧爾德里奇
文類學的任務是“把某一民族的文類與另一民族文學中的相應文類加以比較”,以建立“文學關係”。
文類學與文類研究的區別
文類研究限於一國文學範圍內
• 按一定的組織結構對本國文學分類
• 從歷史的角度梳理某種文學類型產生、發展和演變的過程
文類學研究的範圍
• 探討文學類型在不同民族文學中的淵源流變過程
• 研究和比較各種文類在不同民族文學中的發展歷史及特徵

研究類型


文類的歷時研究
探討文學樣式各國流傳過程中的變化和增衍。如流浪漢小說研究。
新類樣式的出現。如中國話劇的出現。
文類的共時研究
研究沒有關聯的國家之間相同或相似的文學類型,以探尋文學發展的規律和各民族文學的特徵。
缺類研究
探討某一文類在某一或某些國家一度存在或盛行,而在其他國家卻沒有出現的現象。換句話說,一些國家的某些文學體裁和樣式在另一些國家沒有直接對應的形式。

研究意義


1.建立文類的國際聯繫
2.了解作家的藝術貢獻
3.促進文類史和文學理論的研究
4.中國文學史與佛典
5.小說創作方式的變革與文學理論的創新

文類學的定義


文類學(英文 Genology,法文 Genologic)研究如何按照文學本身的特點來對文學進行分類,研究各種文類的特徵及其在發展中的相互影響與演變。她屬於文學批評的一支。中國古代的文論中所稱“文體”,即指文學的體裁、體制或樣式,亦兼指文章或文學的風格、文風。有人認為,西文的文類學亦即中國的文體學。這種說法大體上是正確的,不過,各有不同的側重。中國的文體學比西方的文類學似乎更為龐雜、細緻。

文類學的發展


西方文類學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西方詩學中有關文類的理論,起源於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則是最早從理論上對文學進行分類的學者,其《詩學》不僅是西方文學理論的源頭,也是最先以文類觀點來討論文學的專著。千百年來,從亞里士多德、賀拉斯布瓦洛,從古典主義時期到新古典主義,經18世紀到浪漫主義時期,一直至今,文體、文學類型的範疇和理論,經歷了巨大的變化。19世紀末,比較文學興起,視世界各民族文學為一整體,開始從國際接觸的角度研究文體和文學類型。

文類學的研究


謝天振在其《文類學的研究範圍、對象和方法初探》一文中提出,目前可從三個方面展開文類學的研究:一、文學的分類;二、文學體裁的研究;三 文學風格的研究。台灣學者張靜二在其《試論文類學的研究範疇》中提出 文類學可大致分為四個研究範疇:一、作品分類法;二、文類生命史;三、文類理論批評;四、文類實用批評。這兩位學者所論的基礎上,我們再作補充,文類學研究的範圍和對象大致可分以下五個方面:
1. 文學的分類。文學作品的分類是文類學中最具體最基本的文學分類研究都有幾千年的歷史,但迄今在分類問題上各國學者各執一端,分類原則與方法較為混亂。
2. 文學體裁的研究
3. 文類理論批評
4. 文類實用批評
5. 文學風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