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鈉

白色結晶顆粒或粉末

氰(qíng)化鈉為立方晶系,白色結晶顆粒或粉末,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氣味。劇毒,皮膚傷口接觸、吸入、吞食微量可中毒死亡。化學式為NaCN,熔點563.7℃,沸點1496℃。

氰化鈉易溶於水,易水解生成氰化氫,水溶液呈強鹼性,是一種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用於基本化學合成、電鍍、冶金和有機合成醫藥、農藥及金屬處理方面作絡合劑、掩蔽劑。是含有氰根(CN)的化合物。

編號系統


CAS號:143-33-9
MDL號:MFCD00003523
EINECS號:205-599-4
RTECS號:VZ7525000
BRN號:3587243
PubChem號:24886191

概念


俗名山萘,為白色結晶。分子式NaCN。分子量49.02。熔點564℃。沸點1469℃。蒸氣壓1.0 mmHg(817℃),易溶於水,微溶於乙醇。用於從礦石中提取金銀、鍍銅、鍍鋅、滲碳和葯制等。屬高毒類。可經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吸收。動物吸入氰化鈉氣溶膠40~90 mg/m,經25~43分鐘出現粘刺激癥狀,氣急、興奮和流涎;150~170 mg/m、吸入62~76分鐘,或400~500 mg/m、10~20分鐘可致死。人口服LD約為1~2 mg/kg。生產條件下室溫時常吸入氰化鈉粉塵、熱處理時可吸入氰化鈉蒸氣,誤服也是常見的中毒原因之一。中毒表現與治療方法同氰化氫。散落在地面或桌面的氰化鈉粉塵可及時用水沖洗,防止遇酸液而產生氰化氫氣體污染空氣。提倡無氰電鍍以避免氰化鈉對健康的危害。

物理性質


為立方晶系,白色結晶顆粒或粉末,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氣味。能溶於水、氨、乙醇和甲醇中。

化學性質


在1.34℃以下,氰化鈉的水溶液可結晶出氰化鈉結晶,常含有1個或2個結晶水。溫度達到34.7℃以上時,則失去結晶水,成為強鹼弱酸鹽
極易與酸作用,甚至很弱的酸亦能與之反應。鐵、鋅、鎳、銅、鈷、銀和鎘等金屬溶解於氰化鈉溶液,反應產生相應的氰化物。
氰化鈉
氰化鈉
在氧的參與下,能溶解金和銀等貴金屬,生成絡合鹽。為劇毒化學品。
與酸不共存,可以和二氧化碳反應。在潮濕的空氣和水中可能分解。有氧條件下熱分解產生氰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煙霧。
與硝酸鹽、亞硝酸鹽、氯酸鹽反應劇烈,有發生爆炸的危險。遇酸會產生劇毒、易燃的氰化氫氣體。在潮濕空氣或二氧化碳中即緩慢發出微量氰化氫氣體。
有害熱分解產物:(CN);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
常見處理方法:
NaCN+NaSO===NaSCN+NaSO
CN+SO===SCN-+SO(產生弱毒性的SCN)
以及與過氧化氫反應,使之被氧化成無毒性物質。

應用領域


氰化鈉是一種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用於基本化學合成、電鍍、冶金和有機合成醫藥、農藥及金屬處理方面。絡合劑、掩蔽劑。金銀等貴重金屬提煉和電鍍等。
在機械工業中用作各種鋼的淬火劑。
電鍍工業中作為鍍銅、銀、鎘和鋅等的主要組分。在電鍍溶液中可使陽極極化作用降低,保證陽極正常溶解,穩定鍍液並能提高陰極極化作用,獲得均勻的鍍層。
冶金工業中用於提取金、銀等貴重金屬。
化學工業中是製造各種無機氰化物和發生氫氰酸的原料,也用於製造有機玻璃、各種合成材料、丁腈橡膠、合成纖維的共聚物。
染料工業中用於製造三聚氰氯(活性染料中間體,又為生產增白劑的原料)。
醫藥工業中用於製造氰乙酸甲酯和丙二酸二乙酯等。紡織工業中用作媒染劑,還用於鋼的液式滲碳,滲氮。
直接利用氰化鈉生產的重要無機氰化物主要有黃血鹽鈉、黃血鹽鉀、氰化鉀、氰化鋅、氰化鋇、氰化亞銅、硫氰化鈉、硫氰化鉀;有機氰化物有氰乙酸、丙二腈、蛋氨酸、氰苄、三聚氰氯等。利用氰化鈉發生氰化氫再生產的主要產品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偶氮二異丁腈、偶氮二異庚腈、次氨基三乙酸、羥乙腈等。

毒性資料


1.急性毒性:大鼠經口LD:6440 ug/kg;大鼠腹腔LD:4300 μg/kg;小鼠腹腔LD:4900 μg/kg;小鼠皮下LD:3600 μg/kg;兔子經皮LD:10400 μg/kg;兔子皮下LD:2200 μg/kg。
2.急性毒性: LD:6.4 mg/kg(大鼠經口)
3.其他:倉鼠植入最低中毒劑量(TDLo):5999 mg/kg(孕6~9d),引起胚胎毒性,肌肉骨骼發育異常及心血管(循環)系統發育異常。

分子結構數據


1、摩爾折射率:無可用的
2、摩爾體積(cm/mol):無可用的
3、等張比容(90.2K):無可用的
4、表面張力(dyne/cm):無可用的
5、介電常數:無可用的
6、極化率(10-24cm3):無可用的
7、單一同位素質量:48.992844 Da
8、標稱質量:49 Da
9、平均質量:49.0072 Da

計算化學數據


1.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無
2.氫鍵供體數量:0
3.氫鍵受體數量:2
4.可旋轉化學鍵數量:0
5.互變異構體數量:無
6.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23.8
7.重原子數量:3
8.表面電荷:0
9.複雜度:12.8
10.同位素原子數量:0
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3.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4.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5.共價鍵單元數量:2

安全信息


危險運輸編碼:UN1689 6.1/PG 1
危險品標誌:極毒危害環境
安全標識:S7;S28;S29;S45;S60;S61
危險標識:R32;R26/27/28;R50/53

注意事項


管制信息

該品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受公安部門管制。
實驗室對於氰化物溶液可以使用次氯酸鈉或硫代硫酸鈉溶液進行統一銷毀。

操作事項

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操作儘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頭罩型電動送風過濾式防塵呼吸器,穿連衣式膠布防毒衣,戴橡膠手套。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氧化劑、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健康危害

抑制呼吸酶,造成細胞內窒息。吸入、口服或經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非驟死者臨床分為4期:前驅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頭痛;口服有舌尖、口腔發麻等。呼吸困難期有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皮膚粘膜呈鮮紅色等。驚厥期出現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鬆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長期接觸小量氰化物出現神經衰弱綜合征、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疹。

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揚塵,用潔凈的鏟子收集於乾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蓋。然後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或5%硫代硫酸鈉溶液徹底沖洗至少20分鐘,立即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立即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對口)和胸外心臟按壓術。給吸入亞硝酸異戊酯,立即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用1:5000高錳酸鉀或5%硫代硫酸鈉溶液洗胃,立即就醫。

消防措施

滅火方法:該品不易燃。發生火災時應盡量搶救商品,防止包裝破損,引起環境污染。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滅火劑:乾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鹼滅火劑滅火。

個體防護

監測方法:異菸酸鈉-巴比安酸鈉比色法
工程式控制制: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儘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毒物時,必須佩戴頭罩型電動送風過濾式防塵呼吸器。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連衣式膠布防毒衣。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徹底清洗。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後備用。車間應配備急救設備及藥品。作業人員應學會自救互救。

儲存事項

儲存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內相對濕度不超過80%。包裝密封。應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應嚴格執行極毒物品“五雙”管理制度。

法規信息

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1987年2月17日國務院發布),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化勞發[1992] 677號),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1996]勞部發423號)等法規,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誌(GB 13690-92)將該物質劃為第6.1 類毒害品;劇毒物品分級、分類與品名編號(GA 57-93)中,該物質屬第一類 A級無機劇毒品。

運輸信息

包裝方法:裝入塑料袋,袋口密封,再裝入厚度不小於0.75毫米的堅固鋼桶中,桶蓋嚴密卡緊,每桶凈重50公斤;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但玻璃瓶外須加塑料袋。
運輸注意事項:鐵路運輸時應嚴格按照鐵道部《危險貨物運輸規則》中的危險貨物配裝表進行配裝。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氧化劑、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混運。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晒、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禁止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泄露處理

一般處理大量氰化鈉泄露時採用過氧化氫氧化的方法中和,化學方程式如下:
NaCN + HO = NaCNO + HO (過氧化氫不足時)
NaCN + HO + HO = NaHCO + NH(過氧化氫過量時)

相關事件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現場危險化學品倉庫存儲的桶裝氰化鈉,已經找到,其中少量氰化鈉因爆炸衝擊發生泄漏。為了確保事故區域污染不外泄,事故現場指揮部採取了封堵排水口、設置圍堰、現場應急破氰、污水處理廠加裝破氰裝置、危險廢物集中處置等五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