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萬歲

科學萬歲

《科學萬歲》是一篇文學色彩相當濃厚,散文味和詩味極濃,益人心智,動人心扉,潤人心田的演講。其內容體現了文學語言和藝術手法的成功運用。演講語言優美,生動形象,詩一樣的語言處處閃爍光輝。

簡介


《科學萬歲》演講語言優美,生動形象,詩一樣的語言處處閃爍光輝。如“田野里採擷花朵的先生並非遊手好閒”,“大夫開的葯也是科學家含辛茹苦勞動的成果”、“科學給我們的思想插上了翅膀,使它在宇宙的神秘王國中到處翱翔”,“只有用科學的精神來充實我們自己,我們才能逐步治癒我們的嚴重創傷”等等,絢麗多彩,搖曳多姿,而這一切又都是圍繞主旨的而不是遊離主旨之外的裝飾性器具,使主旨更加深化和突出。這種美化讓人陶醉,增強了演講的感染力。
同時,演講的想像空間巨大。為了讓人們在那個氛圍並不融恰的時代里能相信科學確乎是處於教育問題的首位這一演講主旨,演講者充分發揮自己藝術家的才能,馳騁自己的想像,充分去想像未來科學世界的美好景象,讓人們在並非縹緲的描述中增添信服心理和希望,如“在這裡,科學家天天用自己的睿智、無畏的眼光探索著我們星球周圍的奧秘;在這裡,科學家像石匠和寶石匠般鍛煉、雕刻著世界的全部經驗”等等若干畫面的描繪,滿足和填塞了滿懷期望欲的聽眾的心理,聯繫了聽眾,使得演講的社會功能在想像的作用中得以實現。而且,想像的運用,便有了無比強烈的詩情的感染。

作者簡介


馬克西姆·高爾基
馬克西姆·高爾基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文學奠基人,蘇聯社會主義文學創始人。出身於諾夫哥羅德(今高爾基城)的一個木匠家庭。十歲起在俄國各地流浪,飽嘗艱辛並廣泛接觸社會。1884年到喀山,在那裡刻苦讀了許多書,同時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著作。同情無產階級的革命鬥爭,反對沙皇制度。
1889年曾因與革命團體有聯繫而被捕。這以後走上文學創作道路。1892年以高爾基為筆名發表處女作《馬卡爾·楚拉德》。1898年出版第一個作品集《特寫與短篇小說集》。1899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福馬·高爾捷耶夫》。1901年又發表著名詩篇《海燕》。在作品中揭露沙皇制度的黑暗、對勞動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並預示革命風暴的來臨。1905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后,更自覺地投身俄國革命運動,以文學為武器同舊制度作鬥爭。曾編輯《知識》文學季刊,把現實主義流派作家的作品都選進季刊進行傳播。1905年革命中,作為社會活動家代表團成員積極聲援工人遊行。遊行被殘酷鎮壓后,又以代表團名義發表《告全國人民及歐洲各地輿論界書》,譴責沙皇政府鎮壓革命群眾的罪行。發表演說,組織為死難者及家屬募捐活動,為此遭當局逮捕。同年秋同列寧在彼得堡會面,從此一直得到列寧的器重和幫助。為避免沙皇政府迫害,受黨委派出國旅行,宣傳俄國革命。在美國期間寫了許多小冊子和號召書,支持盟國無產階級革命,還以演講方式為布爾什維克募捐。曾援助創辦了布爾什維克第一份合法機關報《新生活報》,也是列寧黨活動經費的經常提供者。1906年,他的名著《母親》問世,熱情謳歌俄國工人階級的革命鬥爭,對各國無產階級產生了巨大影響,被譽為第一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作品。
十月革命”前夕,以列寧為首的革命者對民主的爭取暫時表現為暴力的蓄積。而革命的根本是解放生產力,使之發生質的躍變。於是,當時社會便無形中形成了對科學的一種普遍而迫切的要求。這就是高爾基這篇演講的時代背景。
高爾基不愧為“無產階級藝術最傑出的代表”(列寧語),他憑著藝術家特有的敏感和革命者滿腔的熱情,把握住所處時代的脈搏,在革命爆發前夕不失時機地發表了這篇熱情洋溢、文采飛揚且富有邏輯性富有感染力的演講。

演講內容


尊敬的公民們:
在使人類獲得社會教育方面,沒有什麼東西比藝術和科學的力量更奇妙、更富有創造力;而且,我還想這樣說——因為大家都知道,我總還算得上是一位藝術家,我真誠地自覺地把科學放在教育問題的首位。
因為,藝術是有感情的,它總是容易屈從於創作者思想的個性,它太依賴於人們稱之為“情緒”的這一東西。正因為如此,它極少是真正自由的,它極少能超越個性、階級、民族偏見、種族偏見的強大影響所形成的強大壁壘。
而實驗科學則是從精密觀察所得的知識和經驗的肥土沃壤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們以數學的鐵一般的邏輯作為先導,因而完全擺脫了藝術無法擺脫的這些影響,就其精神實質來說,實驗科學是國際性的,是屬於全人類的。我們可以說俄國藝術、德國藝術或義大利藝術,但世界上卻只有一種四海皆同的自然科學,正是這種科學給我們的思想插上了翅膀,使它在宇宙的神秘王國里到處翱翔,探隱索微,解開生活的悲劇之謎。科學為世界打開了通向團結、自由和美的道路。
俄國民主此刻正和精密科學一起走向新生,而俄國民主又需要用精密科學來加以充實,這一點無須由我向你們論證。克·阿·基米亞米里亞澤夫——一位著名的科學家,極為正直的人——整個一生都堅持不懈地斷言:“未來屬於科學和民主”,這是一個偉大的真理。而我則深信:民主只有和科學攜手并行,才會有未來。
人們必須懂得,他們生活在其中的天地正是科學為他們創造出來的;他們應該知道,在田野里採擷花朵的先生並非遊手好閒,而是為村裡培養農學家的人;他們也須了解,他們身穿的棉布襯衣是紡織廠生產出來的,而紡織廠沒有數學知識就根本不可能建造起來;大夫開的葯也是科學家含辛茹苦勞動的成果。人們要知道,世界上就是有這麼一個知識階層,在為他們的生活不知疲倦地用腦勞動……
請允許我沉溺於幻想——我這樣做,是因為我深信,沒有什麼幻想是人類的意志和才智不能改造為現實的。
我幻想著建設一座“科學城”……在這裡,科學家天天用自己的睿智、無畏的眼光探索著我們星球周圍的奧秘;在這裡,科學家像石匠和寶石匠般鍛煉、雕刻著世界的全部經驗,並把這些經驗變成行之有效的學說,變成進一步探求真理的武器。
在這座科學城裡,科學家將沐浴在自由和獨立的陽光中,沐浴在激發創造力的陽光之中,而他們的工作則將在這個國家造成熱愛知識的空氣,將在人民中間喚起對知識的力量和美的熱烈感情。
我相信,對知識分子來說,民主具有與他所從事的那門科學同樣的重要性;我也知道,民主是熱愛科學的。我想這樣說:在你們集體的意志中孕育著俄國精神上的新生。
我們需要學習怎樣生活,怎樣工作,怎樣熱愛我們的勞動。我們應該懂得,勞動不是強加在我們意志上的東西,勞動是意志的自由表現,而在自由的勞動中,正如在愛情中一樣,蘊藏著崇高的快樂,必須懂得這一點。而只有精密科學才能幫助我們懂得這一點。只有用科學的精神來充實我們自己,我們才能逐步治癒我們的嚴重創傷。
自由展翅的科學上升得越高,它的視野就越寬廣,科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的可能就越充分。正如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那樣,在自然界沒有什麼東西比人腦更奇妙!沒有什麼東西比思維更美好,沒有什麼東西比科學研究的成果更可貴。

妙語佳言


民主只有和科學攜手并行,才會有未來。
在田野里採擷花朵的先生並非遊手好閒,而是為村裡培養農學家的人。
棉布襯衣是紡織廠生產出來的,而紡織廠沒有數學知識就根本不可能建造起來;大夫開的葯也是科學家含辛茹苦勞動的成果。
自由展翅的科學上升得越高,它的視野就越寬廣,科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的可能就越充分。

演講特色


演講情感熱烈、豐富。演講者致力追求的便是聽眾與自己在演講中的高度融合,而取得這種效果的最便捷但也最難以實現的便是感情的交融互動。高爾基是高明的藝術家,他深諳於此道,一開始即以熱情的稱呼語“尊敬的公民們”作溝通,開始了感情的傾瀉,他曲折有致、情感熱烈的語言一開場便道出主題,把聽眾牢牢吸引住。當演說進入主要部分時,便充分發揮他文學家的專長,將自己的感情巧妙地融合在美妙的語言中,保持住了聽眾已有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他看好火候,用一組排比句和號角般鳴起的“科學萬歲”,把感情的波瀾推向高潮。演講在強音中結束,印象深刻,回味久長。
演講主旨明確,態度鮮明,雖然飽含詩情畫意,但它並沒有因之失去嚴密的邏輯和嚴謹的結構這一特點,在感情的海洋里去追求一種理性理智的構架論證,即使不是演說而是詩篇小說也是一個較大的難點。高爾基到底非同尋常,竟處理得如此巧妙毫無斧鑿之痕。
演講生動、形象,看似通篇充塞著“科學”的講解,然而只要你仔細吟詠,便會發覺他是將科學與藝術、民主和日常生活等聯繫在一起,比較地來說明他自己的命題——科學應放在教育問題的首位。再仔細一點,我們還能發現他的命題在感情的流瀉中融會邏輯推理,只不過加以藝術化、生動化、形象化了。這正是高爾基演講的突出特色。
演講生動地展示了演講者的人格魅力,其演講者形象一如文學家的高爾基那樣高大;而他的演講則一如他的名著《母親》和《海燕》那樣富有魅力,充滿熱情和感召力,給人以奮發和激勵。

逸聞故事


高爾基和托爾斯泰互相觀察對方時,都感到對方像個孩子,雖然他們都已是舉世聞名的作家了。
高爾基這樣描繪托爾斯泰:
“在他講話的時候,他的眼睛起了奇怪的變化,一時變得像孩子似的可憐,一時又發出一種冷酷無情的聲音,他的嘴唇在顫抖著,他的唇須豎立起來。他說完了,從他的粗布衣服的口袋裡拿出一塊手巾來,使勁地擦他的臉,雖然他的臉上並沒有淌汗……”
托爾斯泰是這樣看高爾基的:
“您是個多麼古怪的人!從外表上看,好像您生下來就是個成人似的。可是,在您的思想裡面,卻有著很多小孩的成分,有著很多不成熟的東西,而您對生活已知道得夠多了!”
他們都把對方看得純真、真誠、好奇、敏感……總之,像一個孩子一樣。
大廳里擠滿了人,卻鴉雀無聲。大家在等著高爾基朗誦。
普希金和托爾斯泰,”高爾基朗誦著,“再沒有誰比他倆更偉大,比他倆和我們更親近的了……”
高爾基的聲音沙啞了。他振作一下,繼續朗誦下去:
“托爾斯泰去世了……”
他動了動嘴唇,再也講不出話來了。試著再來一次,二次,最後只好停下來,他哭泣起來。他掏出手絹擦著眼睛、臉頰和他那特有的大鬍子。
聽眾莊嚴肅穆地望著他。
高爾基回後台去了。他離去了十幾分鐘。大廳里依然鴉雀無聲,肅穆莊嚴。
高爾基又出現了,燃起一支香煙,重新開始朗誦。
一年以後,另一次會上,他又一次朗誦這一篇回憶文章。當他念到“沒有誰比他倆更偉大,比他倆和我們更親近的了”,正要說出“托爾斯泰去世了”時,他又傷心地哭泣起來。
高爾基很重視給他作品的人物起一個適當的名字,讓這個名字喚起讀者具體的感性的感覺和聯想。
他在寫《克里姆·薩木金的一生》時,就認真地考慮了主人公的名字。
著名文學批評家盧那察爾斯基曾熱情讚譽“克里姆·薩木金”這個名字。他說:
“克里姆——這個字眼聽起來就是乾巴巴的、狹窄的,使人立即想起‘楔子’(克里)這個字來。薩木金——你在這裡會感到是一種‘利己主義’,一種自負,一切為了我。——聽到這個名字,我就立刻感覺到出現一個好似陀布任斯基這樣有名氣的‘戴眼鏡的人’的外表來。但是,他的本質決不只是這樣的狹窄、盲目、做作和乏味。這畢竟還是薩木金:他的腦袋由於自尊心而微微揚起,他的某些地方——領子、領帶、梳光的頭及所有這些都顯現了他的冷冰冰的莊嚴性。這是一種自負的特有的風度,而且還有一種做作的藝術味道。個子並不高大,但是希望在社會上比人高一點。不但說話的樣子,連說話的音調也是索然無味、極其無聊的。一開口就滔滔不絕、廢話連篇——然而,卻又有惡毒的訟師般的狡猾、自負、怨天尤人的意味。薩木金的外表就是這樣。真的,再也沒有比克里姆·薩木金更好的稱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