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彝的結果 展開
- 漢語漢字
- 漢語漢字
彝
漢語漢字
彝,徠漢語二級字 ,讀作yí,會意字,最早見於甲骨文 。甲骨文會雙手進獻被砍掉頭顱的反縛兩手的俘馘之意,本義是屠殺俘虜作為犧牲而獻祭祖宗;后“彝”表示古代青銅祭器的通稱。
彝 徠 yí ㄧˊ
● ● 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廟常用的祭器:~器。~鼎。~尊。
● ● 常理,法理:~訓(指長輩對後輩的日常訓誨)。~倫。~常。~章。
● ●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佈於四川省、雲南省和貴川省:~族。~人。
彝
彜 yí
〈名〉
● ● (形聲。從糸( mì),攻( gǒng)持米,彑( jì)聲。為雙手捧絲、米奉獻神靈。據甲骨文,象雙手捧雞奉獻之意。本義:古代祭祀時常用的禮器的總稱)
● ● 同本義 [sacrificial vessels]
官司彝器。——《左傳》
● ● 又如:彝俎(泛指禮器);彝鼎(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禮器);彝斝(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酒器);彝簋(泛指古代祭祀所用的禮器)
● ● 常規 [cardinal principle]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詩·大雅》
● ● 彝族,中國少數民族 [the Yi nationality]
會意字。甲骨文“彝”字從“圖H”、從“圖G”。會雙手進獻被砍掉頭顱的反縛兩手的俘馘之意,本義是屠殺俘虜作為犧牲而獻祭祖宗。金文“彝”字左部常加“圖F”,表示血液。或贅加“口”旁繁化,或贅加“彳”或“辵”旁繁化。或省去“圖E”旁,反縛兩手的“圖D”變作“糸”。戰國文字“彝”字所從的“糸”或繁化作“絲”。上部或訛變作“圖C”形,三體石經“彝”字古文上部已訛作“圖B”形,中間部分訛作“米”,遂為《說文》篆文所本。隸變作“彝”。《說文》分析“彝”字為“從糸,糸,綦也。卄持米,器中實也。彑聲”,不可信。
彝
甲骨文“彝”是祭祀動詞。《合集》32360:“甲戌卜,乙亥王其彝於大乙宗。”(甲戌這一天占卜,乙亥這天商王在祖廟中彝祭太乙嗎?)“彝”是古代青銅祭器的通稱。《說文》:“彝,宗廟常器也。”魚尊:“魚乍(作)父庚彝。”免卣:“用乍(作)‘圖A’彝。”中山王方壺:“擇燕吉金,鑄為彝壺。”《左傳·襄公十九年》:“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
異體字
彝
字形對比
彝
書寫演示
彝
彝,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廾持米,器中寶也。彑聲。此與爵相似。《周禮》:“六彝:雞彝、鳥彝、黃彝、虎彝、蟲彝、斝彝。以待祼將之禮。”𦇚、𢇏,皆古文彝。以脂切
註:𧤋,亦古文彝。
說文解字書影
彝,宗廟常器也。
彝本常器,故引申為彝常。《大雅》:民之秉彝。傳曰:彝,常也。
從糸。糸,綦也。
綦,許書所無。當作冪。周禮幎人:以疏布巾幎八尊,以畫布巾幎六彝。彝尊必以布覆之,故從糸也。
廾,持之。
之字今補。廾,竦手也。尊下亦曰卝以奉之。
米,器中實也。
酒者米之所成。故從米。
從彑,象形。
各本作彑聲,非也。今依韻會正。彑者,豕之頭。銳而上見也。爵從鬯又而象雀之形,彝從糸米卄而象畫鳥獸之形,其意一也。故云與爵相似。
此與𩰨相佀。
相似猶同意也。以脂切。十五部。
周禮六彝:雞彝、鳥彝、黃彝、虎彝、蜼彝、斝彝。㠯待祼將之禮。
見春官司尊彝職。
𦇚、𢇏,皆古文彝。
說文解字注書影
古文:𦇚𢇏𧤋
《唐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𠀤音姨。《說文》: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升,持米器,中實也。彑聲。《左傳·襄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彝器。註:謂鍾鼎為宗廟之常器。
又《廣韻》:酒尊也。《爾雅·釋器》:彝卣罍,器也。註:皆盛酒尊,彝其總名。《周禮·春官·小宗伯之職》:辨六彝之名物,以待祼將。註:六彝,雞彝,鳥彝,黃彝,虎彝,蜼彝,斝彝。
又《廣韻》:法也。《周禮·春官》:司尊彝。註:彝,灋也。言為尊之灋也。
又《爾雅·釋詁》:常也。《書·洪範》:彝倫攸敘。《詩·大雅》:民之秉彝。《玉篇》一作𢍵。
康熙字典書影
韻書集成
字形 | 韻書 | 攝 | 聲調 | 韻目 | 字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彝 | 廣韻 | 止 | 平 | 脂 | 以 | 開 | 三 | 次濁 | 以脂切 | 0jei | |
集韻 | 止 | 平 | 脂 | 以 | 開 | 三 | 次濁 | 延知切 | 0iI | ||
韻略 | 平 | 脂 | 延知切 | ||||||||
增韻 | 平 | 脂 | 延知切 | ||||||||
中原 | 陽平 | 齊微 | 影 | 全清 | i | ||||||
洪武 | 平 | 支 | 喻 | 以 | 次濁 | 延知切 | oie | ||||
切韻 | 止 | 平 | 脂 | 以 | 開 | 三 | 次濁 | 以脂切 |
上中古音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先秦 | 王力系統 | 脂 | ʎ | ǐei |
先秦 | 董同龢系統 | 脂 | d | jed |
先秦 | 周法高系統 | 脂 | r | ier |
先秦 | 李方桂系統 | 脂 | r | id |
魏 | 脂 | jiəi | ||
晉 | 脂 | jiəi | ||
隋唐 | 擬音/高本漢系統 | i | ||
隋唐 | 擬音/王力系統 | j | i | |
隋唐 | 擬音/董同龢系統 | jei | ||
隋唐 | 擬音/周法高系統 | iɪi | ||
隋唐 | 擬音/李方桂系統 | ji | i | |
隋唐 | 擬音/陳新雄系統 | ǐe |
廣韻
字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彞 | 姨 | 以脂 | 以 | 脂A開 | 脂A | 平聲 | 三等 | 開口 | 脂A | 止 | 上平六脂 | ji | jiɪ | ji | ji | yi2 | jii | ji | 常也法也亦酒樽也 |
蒙古字韻
字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 修正 |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 修正 | 音譯 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彝 | ꡭꡞ | yi | ji | 平聲 |
中原音韻
字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
彝 | 移 | 影 | 齊微齊 | 齊微 | 陽平 | 齊齒呼 | i |
洪武正韻牋
字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彞 | 夷 | 延知 | 二支 | 支 | 平聲 |
分韻撮要
字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彜 | 夷 | 以 | 幾 | 第三幾紀記 | 陽平 | 常也 |
彝劇、彝族、宗彝、秉彝、彝樽、壼彝、人彝、簡彝、白彝、彝儀
彝鼎圭璋、商彝夏鼎、商彝周鼎、彝倫攸斁、夏鼎商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