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彝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彝,漢語常見字,讀音yí。基本含義為: 1.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廟常用的祭器。 2.常理,法理。 3.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佈於四川省、雲南省和貴川省。出自《左傳》。

基本資料


部首筆畫: 3 總筆畫: 16
同“彝”,指彝族。
[簡體筆畫]18 [部首]彑
[繁體] 彞[繁體筆畫]18 [五行]土
鄭碼:ZMZE,U:5F5D,GBK:D2CD
五筆:XGOA
筆畫數:18,筆順編號:551431234554234132

基本釋義


彝 yí ㄧˊ
● ● 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廟常用的祭器:~器。~鼎。~尊。
● ● 常理,法理:~訓(指長輩對後輩的日常訓誨)。~倫。~常。~章。
● ●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佈於四川省、雲南省和貴川省:~族。~人。

詳細釋義


彜yí
〈名〉
● ● (形聲。從糸( mì),攻( gǒng)持米,彑( jì)聲。為雙手捧絲、米奉獻神靈。據甲骨文,象雙手捧雞奉獻之意。本義:古代祭祀時常用的禮器的總稱)
● ● 同本義 [sacrificial vessels]
官司彝器。——《左傳》
● ● 又如:彝俎(泛指禮器);彝鼎(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禮器);彝斝(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酒器);彝簋(泛指古代祭祀所用的禮器)
● ● 常規 [cardinal principle]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詩·大雅》
● ● 彝族,中國少數民族 [the Yi nationality]
詞性變化
彝 yí
〈形〉
● ● 常 [ordinary]。如:彝序(亦作「彝敘」。常道);彝典(常典);彝制(常制);彝命(常命。指祖宗遺訓);彝法(常法,定法);彝軌(常軌);彝章(常典;舊典);彝教(常教);彝理(常理;正道)
● ● 不變的,固定的 [permanent]。如:彝監(永恆不變之龜監);彝議(不變之論);彝准(固定的制度);彝教(永久不變的教化);彝言(指永久傳世之言);彝化(永久的教化)
● ● 經常 [day-go-day]
皇極之敷言,足彝是訓。——《書·洪範》
● ● 又如:彝化(經常的教化);彝則(經常的制度,準則);彝酒(謂經常飲酒)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彝,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廾持米,器中寶也。彑聲。此與爵相似。《周禮》:“六彝:雞彝、鳥彝、黃彝、虎彝、蟲彝、斝彝。以待祼將之禮。”?、?,皆古文彝。以脂切
註:?,亦古文彝。
說文解字注
彝,宗廟常器也。
彝本常器,故引申為彝常。《大雅》:民之秉彝。傳曰:彝,常也。
從糸。糸,綦也。
綦,許書所無。當作冪。周禮幎人:以疏布巾幎八尊,以畫布巾幎六彝。彝尊必以布覆之,故從糸也。
廾,持之。
之字今補。廾,竦手也。尊下亦曰卝以奉之。
米,器中實也。
酒者米之所成。故從米。
從彑,象形。
各本作彑聲,非也。今依韻會正。彑者,豕之頭。銳而上見也。爵從鬯又而象雀之形,彝從糸米卄而象畫鳥獸之形,其意一也。故云與爵相似。
此與?相佀。
相似猶同意也。以脂切。十五部。
周禮六彝:雞彝、鳥彝、黃彝、虎彝、蜼彝、斝彝。㠯待祼將之禮。
見春官司尊彝職。
?、?,皆古文彝。

康熙字典

古文:???
《唐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音姨。《說文》:宗廟常器也。從糸。糸,綦也。升,持米器,中實也。彑聲。《左傳·襄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彝器。註:謂鍾鼎為宗廟之常器。
又《廣韻》:酒尊也。《爾雅·釋器》:彝卣罍,器也。註:皆盛酒尊,彝其總名。《周禮·春官·小宗伯之職》:辨六彝之名物,以待祼將。註:六彝,雞彝,鳥彝,黃彝,虎彝,蜼彝,斝彝。
又《廣韻》:法也。《周禮·春官》:司尊彝。註:彝,灋也。言為尊之灋也。
又《爾雅·釋詁》:常也。《書·洪範》:彝倫攸敘。《詩·大雅》:民之秉彝。《玉篇》一作?。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彝劇、彝族、宗彝、秉彝、彝樽、壼彝、人彝、簡彝、白彝、彝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