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恍惚

成語

精神恍惚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讀作jīng shén huǎng hū。出自戰國·楚·宋玉《神女賦〉:“精神怳忽,若有所喜。”形容神思不定或神志不清。在句子中作謂語;形容精神不集中。

釋義


恍忽:糊裡糊塗的樣子。形容神思不定或神志不清。

出處


戰國·楚·宋玉《神女賦〉》:“精神怳忽,若有所喜。”

典故


戰國楚.宋玉《神女賦》:“晡夕之後,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恍忽:同“恍惚”,神志不清,神思不定。指神情迷惘,注意力分散。《魏書.爾朱榮傳》:“榮亦精神恍惚,不自支持,久而方悟。”《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九:“今仁兄面黃肌瘦,精神恍惚,語言錯亂。”《紅樓夢》一一三回:“寶釵初時不知何故,也用話箴規。怎奈寶玉抑鬱不解,又覺精神恍惚。”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神魂顛倒、神思恍惚

反義詞

精神煥發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形容精神不集中

例句

她失戀后,每天胡思亂想,精神恍惚。
在大姐失蹤之後,我~。領導上這時又要我寫個大姐的簡歷,要進行追功。 ★茹志鵑《高高的白楊樹》

英文翻譯


be in a t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