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渠鎮

三渠鎮

三渠鎮,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涇陽縣,地處縣境中東部。東鄰西安市高陵區通遠鎮,南連涇干街道、永樂鎮,西靠雲陽鎮徠、中張鎮,北接三原縣城關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5.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1千米,面積51.20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三渠鎮下轄17個行政村。截至2018年,三渠鎮戶籍人口46759人。2011年,三渠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2億元,工業總產值達8.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7億元。

發展政策


2005年以來,涇陽縣三渠鎮確定了“人均五分菜,戶均一頭牛,每村招一商,每戶輸一勞”的具體目標,招商與“輸血”並舉,在夏村建立了面積100餘畝的蔬菜新技術示範點,引進了畝產達12000公斤以上的美國“摩爾一號”西紅柿新品種,採用“大拱棚雙膜草簾覆蓋早熟栽培技術”,使番茄一茬畝均收入8000元左右;通過示範推廣,形成遍布8個村總面積達2000多畝的蔬菜種植基地。奶牛依靠過去雒橋村的養殖基礎,支持建立奶牛養殖小區,鼓勵養殖大戶發展養殖,形成了白楊等6個村的養殖基地。鎮上主要領導還親自協調,幫助養殖戶爭取發展資金,共提供貸款45萬元,解決了擴大生產的資金困難,通過發展,該鎮已建立起四個奶牛養殖小區,全鎮奶牛存欄數4300頭,生豬存欄總數達15000頭。

鄉鎮建設


農經站建設

陝西省涇陽縣三渠鎮農經站是鎮政府下屬事業單位。地處八百里秦川的腹地--咸陽市涇陽縣,交通便利,環境優美,辦公條件優越,生產設施齊全,技術力量雄厚。經過四年多的摸索,公司建立了一套秸稈飼草產業化的經營管理模式,實現了以秸稈草業為龍頭,帶動相關產業聯動發展的格局。運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成功地實現了秸稈草業的市場化運作。成為繼農業種植業之後,增加農民收入的又一大產業。生產的飼草不僅能滿足本縣畜牧生產的需要,還可遠銷外地,對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畜牧產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主要業務:秸稈飼草加工和經營;畜牧養殖;農業技術培訓等。其秸稈加工主要產品--玉米秸稈袋裝微貯飼草,已經成為當地秸稈轉化和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填補了我國秸稈草業的一項空白,被農業專家譽為:是一場農業革命,是對廣大農民的偉大貢獻。我們以提高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價值為方向,以促進秸稈飼草的專業化生產和提高畜牧養殖水平為目標,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為己任,願與各界有識之士攜手,將這一環保、利國、興農、富民的事業作大作強,共同開創我國飼草產業新天地。

新農村建設

三渠鎮召開新農村建設暨當前工作會議
三渠鎮新的一屆黨委、政府班子到位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走訪和調查研究,在充分了解鎮情后,於2006年8月15日召開了新農村建設暨當前工作會議。
三渠鎮黨委書記王治國在講話時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合諧社會的時代要求,是黨領導億萬群眾建設美好家園、創造幸福生活的偉大實踐,也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近幾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鎮經濟快速發展,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了使鎮域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為了子孫後代的安康幸福,王治國希望全鎮上下團結起來,站在歷史的高度,抓住當前的歷史機遇,把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決策不折不扣地執行下去。王治國要求,全鎮各級要圍繞“保穩定、爭一流、創亮點”的思路,紮實開展以“一般村創重點村、重點村創示範村、示範村再上新台階”為主要內容的“兩創一上”活動和工作承諾制活動。特別是示範村和重點村,要積極行動,狠抓落實,轉變觀念,大刀闊斧地開展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活動,把示範村的示範帶頭作用用實際行動體現出來,為全鎮各村帶好頭。鎮黨委、政府將敞開大門,認真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設。王治國要求:全鎮上下要團結一心,形成強大合力,在轉變觀念、優化環境、爭創機遇、改進作風、強化領導等各方面抓好落實,迅速扭轉當前工作的一些不利局面,爭創新優勢,謀求新發展,全力開創三渠鎮各項工作的新局面。
鎮長孫創成在全面總結前一階段工作的基礎上,對後半年的工作做了詳細安排。部分村和單位就如何作好新農村建設和當前工作作了表態發言。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三渠鎮轄三渠、南里、史王、漢堤、白楊、夏村、武寨府、雪河、山東庄、袁家、曹家、興華、梁宋、同官張、擋駕橋、楊梧、大寨17個行政村;下設13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三渠鎮下轄17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三渠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423107200121三渠村
610423107201220梁宋村
610423107202220同官張村
610423107203122南里庄村
610423107204122大寨村
610423107205220興華村
610423107206220楊梧村
610423107207220史王村村
610423107208220擋駕橋村
610423107209121武寨府村
610423107210121夏村
610423107211220白楊村
610423107212220漢堤村村
610423107213220雪河村
610423107214220山東庄村
610423107215220袁家村
610423107216220曹家村

歷史沿革

漢時修白渠至此置閘分三渠,原名三限口,清設鎮時更名三渠鎮。
1949年前,屬永賈、廣吉2鄉轄。
1950年,為三區轄。
1956年,轄區並鄉,為三渠鄉。
1958年,為永樂公社三渠管理區。
1961年,成立三渠公社。
1984年5月,改為三渠鄉。
1998年,撤鄉設三渠鎮。
2002年,將雪河鄉併入三渠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 2021Baidu-GS(2019)5218號-甲測資字1100930-京ICP證030173號-Data©長地萬方
涇陽縣三渠鎮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三渠鎮地處關中平原中部。

氣候特徵

三渠鎮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冷暖,乾濕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3℃。年平均無霜期213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19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其中以8月最多。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三渠鎮境內樹木有刺槐油松泡桐、楊樹等;草本主要有板藍根遠志、蒲公英、茵陳香附、麥冬、車前子等。

動物資源

三渠鎮境內獸類主要有兔、黃鼠、狗獾等;野生禽類有綠頭鴨、潛鴨、大雁石雞、畫眉、環頸雉等。

人口


截至2011年末,三渠鎮轄區總人口4.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0.16萬人,城鎮化率3.48%。總人口中,男性2.32萬人,佔50.43%;女性2.28萬人,佔49.57%;18歲以下0.74萬人,佔16.09%;18—60歲3.21萬人,佔69.78%;60歲以上0.65萬人,佔14.13%。總人口以漢族為主。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21.8人。
徠截至2018年,三渠鎮戶籍人口46759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三渠鎮有工業企業47個;其中,規上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10個。
第一產業
2011年,三渠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2億元,比上年增長15%,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1%。糧食作物可分為穀類、豆類、薯類三大類。2011年,三渠鎮糧食生產2.76萬噸,人均60千克。穀類有小麥、大麥、玉米等。豆類有大豆、豌豆、綠豆、紅豆、菜豆、小豆等。薯類有馬鈴薯、甘薯。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油菜、芝麻、芥子、向日葵;蔬菜有蘿蔔、白菜、菠菜、甘藍、蔥、韭、蒜、黃瓜、西紅柿、辣椒、芹菜、茄子等。蔬菜複種面積達到2.8萬畝。建成500畝的漢堤大拱棚蔬菜基地、130畝的梁宋日光溫室蔬菜大棚基地和三渠、梁宋、雪河新型食用菌種植大棚基地。三渠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奶牛、奶山羊、家禽為主。2011年,三渠鎮生豬年末存欄2.2萬頭;奶牛年末存欄8983隻;羊年末存欄1.9萬隻;家禽年末存欄20萬羽。2011年,三渠鎮生產肉類3080噸;畜牧業總產值0.7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2.7%。2011年,三渠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335元。
第二產業
2011年,三渠鎮工業總產值達8.4億元,比上年增長18%,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2.2億元;規模以下工業6.2億元。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3家,職工0.8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7億元,比上年增長46%。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三渠鎮有商業網點156個,從業人員1296人。2011年,三渠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7億元,比上年增長46%。

交通運輸

三渠鎮境內208省道經過,三縱(一縱北於—擋駕橋,二縱南里—灣子楊,三縱夏村—邢家)四橫(一橫雒橋—擋駕橋,二橫興華—漢堤,三橫角雒—管西,四橫郭苛廊—山東庄)公路網建成,全部是柏油路和水泥路。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三渠鎮有文化服努中心1個,文化活動廣場6個,村(社區)文化室8個。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三渠鎮有幼兒園(所)6所,在園幼兒513人,專任教師53人;小學18所,在校生1796人,專任教師19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648人,專任教師15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三渠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8個,其中衛生院1個,病床10張,專業衛生人員37人。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3%,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5964人,參合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