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坊村

周坊村

周坊村隸屬於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文港鎮,位於南昌市東南部,原屬江西省臨川地區平湖公社(轄周坊大隊、上屋大隊、新坪大隊)、前途公社,后歸轄於進賢縣前途公社、前途鎮,後撤銷併入現在的文港鎮

周坊村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旅遊局等七部局公布的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周坊村成此批中南昌市唯一入選鄉村;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授予進賢縣文港鎮 ——歷史文化古村鎮示範項目”榮譽稱號,現存明清時期古建築30多棟,有周氏家族的公祠、家廟,有達官顯貴的官邸、別墅,有商賈店鋪、毛筆生產作坊。目前,保存較好的還有100多間,達1.2萬多平方米。

這些青石黑瓦的古建築,屋上磚雕,樑上木雕,窗上花雕都隨處可見,那題寫“科甲第”、“汝南世家”、“澤承豐鎬”、“愛蓮遺範”、“岐山聳翠”等額扁的老屋,見證了周坊周氏家族毛筆悠久的製作技藝。周坊村毛筆由中原傳入,一脈傳承。尤其是明代萬曆年間,周坊先祖周虎臣因其筆庄得到皇帝題跋而名聲大振。“周虎臣”與“浙江王一品”、“武漢紫光閣”並稱為“天下三大名筆”,曾留下“沒有周虎臣的毛筆不能進考場”的佳話。

簡介


周坊村位於贛撫平原中下游,撫河支流東乾渠就打村南邊流過,並在村南頭再分出一條支流電干,建有“周坊節制閘”共7孔,作為調節東、電干水位或灌溉或發電。村外建有東西兩條泄洪渠,本村水系豐富,四面碧水漣漪。
村域東西不算窄,南北較長,全部由三坊、八坊、六坊、中腰、一巷、二巷與南頭上六個宗族區域組成。周坊村是四面環水、園林綠翠環抱、人口眾多(五百多戶、兩千多人)、民風淳樸、熱情好客、遠近聞名的大村莊;村衛所、合作商店、小學中學等民生基礎設施完善、一個村落自成一個行政村。
周坊村
周坊村
角落
角落
改革開放前,村辦經濟(毛筆合作社、毛筆廠、筆刷廠、塑料廠)與農耕經濟為主、單幹副業(毛筆、木匠、石匠、編竹、出麻)經濟為輔,經濟面貌在相當長的時期排在眾行政村前列,素有“三夜燈四夜戲,不嫁周坊嫁哪裡”的好名聲。今日,周防村名已遍布全國各地,以經營文具、毛筆字畫為業遍布全國各大城市。有的已在當地購置房產定居,逢年過節回家探望。下代子孫中多數人沒有在村裡長大玩耍的經歷,失去了故鄉的概念。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在各行各業的衝激下,由社會經濟的發展,年輕人慢慢的消失了,離開了故鄉,在這裡變得捉襟見肘。現在村裡的人陸續下海經商,年輕人陸續搬遷到大小城市去了,年輕人也不再留戀故鄉。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鄉民,一個個離開讓他們愛恨交織的土地,僅留下一個空蕩而破敗的村落。斑駁老樹,斷壁殘垣,明清建築的風格,這個被遊客偶然發現的“世外桃源”村落,在城鎮化進程和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如今空蕩蕩地矗立在中華大地~華夏筆都的頂峰。近年來,村裡零星住著一些上了年歲的老人,偶有幾戶人家做點毛筆維持生計,是現今周坊村的寫照。

歷史沿革


周坊村的毛筆業可以追溯到很遠很遠...孩童時的印象中有父輩筆工去豐城、大崗、雲山、李渡等地做事的。基於父輩的印象更有肩挑毛筆去武漢、廣州、桂林、昆明、重慶賣或者定居當地做筆開枝散葉的...更早最著名的就數周虎臣了。改革開放之前周坊有代表性的毛筆技師有原來“平湖毛筆社”八坊的周佑發徐國珍夫婦,三坊的安得嬌英夫婦、吉得,六坊木保、新保、棗興,中腰的矮子(音)等;“周坊大隊毛筆廠”有南頭上的小山、歡兒、有益、美英,三坊的細毛、四得、文龍(楞子)、鳳蘭、美英,八坊的信興、水根(蕭打銃)、鐵興、勝文、國文,六坊的顯明、冬蓮、大眼、六元、陳妹,中腰的有福、酒子理、理子叔、停得(以上人名多以音為主,如有冒犯還望海涵)等...周坊毛筆多以小筆見長,如短鋒狼毫類(馬狼毫、雞狼毫)、羊毫(小長鋒、白雲)類、紫毫類等,改革開放以後在八坊周佑發、周信興、三坊蠻人、中腰周鵬程等的引領下國畫筆(長鋒狼毫類、山馬類、石獾類、兼豪斗筆類、兼豪線條類、灰鼠兼毫類)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周坊村
周坊村
周坊村
周坊村
改革開放以後,周坊村的毛筆業得到了空前的繁榮,筆工成幾何級的增加,發展到一千多人做筆,三百餘人推銷毛筆,毛筆業也成為了本村經濟的支柱產業。隨著經濟的繁榮,筆工難免良莠不齊,人心也出現了浮躁,毛筆業也由講究質量偏向講究數量,更是失傳了些如雞狼毫、雞羊毫、七分紫毫等精細品種。好在周坊做筆技藝底蘊豐厚,在老筆工技藝的熏陶下還是有不少堅持傳統精耕細作、開發創新適應時代用筆要求的筆工,如西畫的盛行,又衍生了一批專攻油畫筆的人士...可以說中外有文化(西方文化中現在也有周坊的油畫筆)的地方就有毛筆,有毛筆的地方就有文港毛筆,而文港毛筆無周坊毛筆不成市。周坊毛筆現在雖然有高、中、低檔之分,但每個檔次就做工、用法、價格比較而言還是有性價比的優勢的。所以說周坊有足夠的理由稱為“文化之村”,也應該有實力弘揚“文化之村”的美譽

民俗文化


周坊人有著手藝人的精明、好勝,駕馭手工技藝有著天賦的靈性;也有著生意人的熱情、好客,但經營生意還是缺乏謀略、膽識與霸氣,從傳統上來看周坊人就不太好強,或者強勢的低調,歷史上也是鮮見周虎臣那樣的生意人或類似的實業家。當然每一茬發展中的周坊人也還是會有些比較出類拔萃的經濟強勢人士---但仍然比較低調沒有維護、引領或者促進本土發展的意識。
周坊村
周坊村
人的精明源於動物生存法則的用進廢退甚至優勝劣汰,進化到人則成了爾虞我詐、妒賢嫉才,周坊人的精明雖然不至於那樣惡劣,但還是迷茫了些智慧遺忘了更多的真誠;人的熱情源於愛心的自然涌動與性情的本能交融,雖然周坊人的熱情現象上難免過於虛榮,本質上可能也迫於身在江湖的無奈多些吧,但這並不應該抵逆周坊人血脈里的認親歸族情節。

經濟發展


雖然當下世態的酒興太粗、賭性太野,但精明在外的周坊兄弟們靈魂深處還是蘊藏著大智慧的,才不至於酒粗致亂、賭野成蠻。我倒覺得喝酒怡情,情義當流芳;小賭助興,興緻也聚財。而周坊鄉情的維護既要酒情激發血脈里的草根情節、也要賭興發掘財源里的潛在機緣。
現在說毛筆之鄉---周坊村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一點都不為過,改革開放沒幾年,小農意識的好勝促使一批靠毛筆先富起來的人大興土木以至於廢園廢田,沒有規劃與建制的房前屋后看似嶄新實乃凌亂,不僅破壞村貌,更使水土流失堵塞水系。再後來更多經濟強勢(包括筆技優秀)人士逐漸離開本村,走入城鎮(特別是文港鎮,在鎮上的周坊人已近二百戶近千人,極大地增添了文港鎮的毛筆文化內涵、提升了文港鎮的毛筆文化素質)...慢慢的“文化之村”到現在幾乎成了“荒蕪之村”、“凋零之村”---原來肥沃的雙季水田現在大多隻播一季,村四周的水系嚴重污染到甚至不能洗衣服(以前水深七、八米可以洗菜、掏米、甚至直接飲用,現在估計水深的也就兩三米了),田園、村落綠化幾乎為零、學校建制也撤了、新老空巢房屋、院落比住人的還多、偌大的村落到處都是破敗的樣子---除了進村與環村水泥公路還能感受到村落的生命氣息。
發展中的周坊人還在一茬接一茬的遠離本村...好在去年本村被評為縣“文物保護單位”(周坊村莊南、東、面向分別有流淌的水塘,古井4口。古建築18幢面積約4000平方米,磚石木結構,有匾額曰“汝南世家”、“玉堂望重”、“望重江南”、“性道家風”、“愛蓮遺範”、“大夫弟”、“太極呈圖”、“汝州後裔”、“澤承豐鎬”等,其中“汝南世家”“澤承豐鎬”為中國制筆名家周虎臣舊宅,“玉堂望重”建築為乾隆宗祠---摘自南昌市文化局網)似有改造與重整之契機。
據前輩歷述,周坊不缺能人,缺的是能心。能人不外乎三種:一是仕途功名之斂富(斂錢致富)、二是經商開鋪之暴富(賺錢致富)、三是作坊手藝之累富(攢錢致富)。過去的這些能人大多隨著財富的增長離周坊的心越遠。雖然也有留下業績現稱為古迹的,但都局限於宗親與坊族,沒有村落與區域的歸制。而當代的繁榮遠勝過歷代、當下的世態智慧也該多於精明
人生百歲富者當富心,輩續萬世流芳亦留名;身在江湖苦累都是福,心繫故里芳澤潤千秋。
不同尋常的文化經紀人周孝和
周坊村
周坊村
中國筆王”1支筆可賣1萬多元 筆王憂慮無人傳承

教育狀況


在當下生存環境極其惡劣、發展環境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新一代的周坊人應該有比較前輩更開放與創新的思維才是。讓更多的周坊人不管離開多遠都能心繫周坊、心繫曾經養育我們的這一方水土,而這首先就需要從維護周坊村的村規村貌開始做起。
周坊村
周坊村
當然周坊村的改造與重整不是一兩個帶頭人所能完成的,必須要有更多的有識之士,甚至幾代人放開獨善之胸襟、坊族之隔閡,真誠的建言獻策、出財出力,心往周坊系,力往一村使。我想不需要說將來,說到就能見效率,行動就能出成績。我們不需要一下子做的那麼多、多麼好,但我們有必要從現在開始做起,攏鄉情聚眾義續永心,維護周坊只爭朝夕又不在朝夕...五年、十年、二十年以後周坊還能成為遠近聞名與文明的村落---也許前人不曾期望,但我們處在發展與和諧的好時代更有理由嚮往。
一直以來我還是相信周坊人不僅僅是群精明的人更是群有智慧的人。好勝不好強的血脈蘊藏著周坊人骨子裡的真實、善良、寬容與妥協優點。而新一代的周坊人更有著寬廣的胸懷與遠見卓識:進鎮公路的修建、南頭上等各區域環村公路的修建、中腰巷門塘、牌樓的整修等都充分的證明了周坊人的財、智優勢。
周坊村
周坊村
周坊是曾經的田園之家,周坊是曾經的毛筆之鄉;周坊是有著濃厚文化底蘊的鄉村,周坊是流淌著智慧血脈的村落---周坊人還需要為自己加油!~
新華網江西頻道6月12日電(周蘇雁)日前,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授予進賢縣文港鎮周坊村“中國民族優秀建築——歷史文化古村鎮示範項目”榮譽稱號。
2008年周氏續譜志:
國慶盛世 和諧安康
中秋團圓 美麗吉祥~
汝南後裔 贛撫平原
人傑地靈 屢表華章~
周坊村
周坊村
仁人志士 聚義文港傳承忠義 百世留芳~五湖四海 情系周坊
續修族譜 萬代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