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上馬街的結果 展開

上馬街

山西省太原市街道

“太原有個上馬街,北京有個下馬街。”這是老輩太原人口頭流傳的一句民諺。這句諺語說的是,李自成就是從這裡上馬後,揮戈北上一直打到北京,在北京某街下馬。於是,太原就此產生了“上馬街”,北京也由此出現了個“下馬街”。

文化


傳說

李自成是否從上馬街上馬?北京是否有個下馬街?姑且不論。需說明的是,上馬街的名稱,本與李闖王沒有絲毫關係,它得名於明初問世的皇廟,清初與下馬街合二為一。比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早二百餘年。不過,這句民諺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太原人民對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是支持的,是寄以深切懷念和同情的。絕非清代《陽曲縣誌·志余》中所說的“滿紙荒唐言”。
太原的皇廟,是民國之前太原地區唯一的黃琉璃瓦建築,是代表封建皇權的地方。明代晉藩就在這裡奉祀皇帝和皇后的神位,每逢國家大典,如萬壽(帝後生日)、國喪、元旦、新帝登極,朱氏皇族諸王和駐並文臣武將,都必來此祭祖。

皇廟

實景
實景
坐北朝南,原廟的后牆就在上馬街中段南側。通往皇廟的街巷有三條,正街因皇廟得名,叫皇廟巷。明代每逢祭祀,只有朱家諸王和晉省高官,方可由此巷直入廟宇。而一般的地方官吏不論文武,只能經上馬街在皇廟西巷北口下馬、下轎,穿巷南去入廟。祭祀畢,則從皇廟東巷南口拐至上馬街,上馬上轎離去。久而久之,人們便把下馬的地方,即皇廟西巷北口之西叫做下馬街;將上馬的地方,即皇廟東巷北口 之東,叫做上馬街。
逮於清代,廢棄明代規矩,改皇廟為萬壽宮,皇廟巷亦更名為萬壽宮街。凡去皇廟即萬壽宮祭祀,均由萬壽宮街直入,再無明代上馬下馬之贅舉。於是,原本是一條街巷上的兩個名稱“上馬街”、“下馬街”,遂會二而一,統稱為上馬街。
上馬街是太原舊城區中文化教育單位比較集中的街巷。在長七百米、寬九米許的走道兩邊,分駐著太原教育學院、進山中學、太原七中等各大中學校。在這些學校中,又以進山中學歷史較長,名聲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