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化給藥方案
個體化給藥方案
個體化給藥方案是通過長期的經驗積累建立的藥物供給的計劃,用於選定最佳藥物、確定劑型、給葯途徑、給藥劑量、給葯間隔、給葯時間和療程,常用的方法有“穩態一點法”、“重複一點法”等。
合理的給藥方案是個體化方案,它可以通過長期的經驗積累來建立;也可藉助葯代動力學(PK)參數來建立,後者較前者更科學、快速、方便。治療藥物監測(TDM)可以幫助醫師實現後者,因為給藥方案個體化是TDM的核心。個體化方案包括選定最佳藥物、確定劑型、給葯途徑、給藥劑量、給葯間隔、給葯時間和療程等。給藥劑量(D)中包括初始劑量(或負荷量DL)和維持量(DM)。
首先,要明確治療的目標濃度,先根據文獻報告的該藥物有效安全範圍確定目標濃度,再進一步按自己臨床觀察病人用藥后的效果和不良反應進行修正。第二,要明確該葯的葯代動力學(PK)參數,從理論上講,測算出單次給葯后的PK參數,即可估算多次給葯后的體內藥量和血葯濃度。
臨床常用的方法有“穩態一點法”:即若所測血濃度與目標濃度相同,臨床療效又很滿意,則可按原藥量維持;若所測濃度(C)與目標濃度(C′)相差較大,可根據公式調整:D′=D×C′/C。(D=K.Vd.Css)。其中D為原劑量。使用該公式的前提是藥物血濃度與劑量呈線性關係,所測血濃度必須為穩態前濃度。對非線性藥物,還要根據KmVmax計算或用正相直線圖。
“重複一點法”:即需要測定個體PK參數進行調量時,則需測二個劑量后的二個血濃度,必須在消除相的同一時間,算出K和Vd。K=InC1/(C2-C1)/ιVd=D.e-k1/C。其中D為劑量,ι為給葯間隔,C1、C2分別為二次測得的血濃度。K為消除速率常數,Vd為表現分佈容積。該方法適合於這兩次給葯,不用等到血葯濃度達穩態。若血管外給葯,應注意在消除相采血。腎衰時的參數校正如下:K′=KCl‘cr/Clcr-1×Fu,Fu為葯從尿中排出的分數。肌酐清除率由血清肌酐值求得:Clcr.m=140-A×BWkg÷72×CrsClcr.f=Clcr.m×0.9。
近年來興起的群體葯代動力學(PPK)研究及其計算機應用軟體的問世,大大簡化了獲取個體PK參數的程序,可只根據病人自己的生物學資料和1~2個常規血葯濃度值,輸入相應的PPK軟體程序即可快速求算出病人的個體PK參數,也就方便地得到了個體靶濃度、給葯途徑、劑量、間隔和療程等,PPK為醫師提供了科學用藥的強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