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四團
一支具有光榮傳統、戰功顯赫的部隊
紅四團是一支具有光榮傳統、戰功顯赫的部隊,它的前身為參加過北伐戰爭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曾參加過彪炳史冊的南昌起義、湘南暴動。1934年10月16日,全軍的前衛團―紅一方面軍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涉過於都河,邁出了戰略轉移的第一步。這一天也就成為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一個紀念日。
在長征過程中,紅四團曾多次擔任全軍的先頭部隊,在湘江戰役中首先突破湘江並佔領重要渡口覺山鋪,全力阻擊蜂擁而來的國民黨軍何健部,為中央紅軍最終突破湘江封鎖線做出了重要貢獻。
紅四團前身為北伐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曾參加過彪炳史冊的南昌起義、湘南暴動。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參謀長左權、政治部主任朱瑞,第二師師長陳光,政委劉亞樓,四團團長耿飈,政委楊成武、參謀長李英華、黨總支書記林子欽。)
后紅四團參與四渡赤水戰役,在江界河一帶強渡烏江,擊潰防守江岸的黔軍第3旅林秀生部,掩護隨後跟進的紅軍幹部團和工兵連架設浮橋,進而會同其他部隊攻取遵義。遵義會議后,紅四團轉戰雲南,智取祿勸、武定、元謀三縣后,在絞平渡渡過金沙江,穿越涼山少數民族聚居區,一路北上來到大渡河岸。此時紅軍情況萬分危急,有重蹈當年太平天國石達開覆轍,被合圍在安順場一帶的危險。為此,中央軍委毅然決定,由劉伯承、聶榮臻指揮紅一師一團在安順場渡口強渡大渡河,雖強渡於1935年5月25日獲得成功,但由於對岸川軍在早先已摧毀了絕大多數船隻,僅餘下一隻船,中央紅軍的危機並未解除。在此情況下,中央軍委決定派出派出有力部隊佔領瀘定橋,掩護全軍過河。紅四團再次臨危受命,任左路軍先鋒團。27日晨,接軍團命令從安順場出發,28日晨接到軍團第二道緊急命令,要求在29日晨奪取瀘定橋。紅四團冒著大雨,29小時徒步強行軍240華里(絕大部分是山路,如再加上前面的一段,全程大概是320華里),多次擊潰敵警戒部隊攔截,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迹。於29日晨6時佔領橋西。當時橋東岸滬定城守敵兩個團,在紅軍到達前一天已將橋上的木板拆除,橋上只剩下13根鐵索鏈。午後1時紅四團發起攻擊。團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親自組織全團火力掩護,二連連長廖大珠率劉金山、劉梓華等21名勇士組成突擊隊,冒著敵人的彈雨,攀著鐵索,爬向對岸。敵人懾於紅軍的英雄氣概,陣腳大亂,將橋頭堡點燃,妄想用火海戰術阻住紅軍,但未成功,后紅四團與守敵展開激烈的巷戰,打了整整兩小時,終於殲敵大半,佔領了瀘定城。後來劉伯承過橋時,曾重重地在橋板上連跺三腳,感慨到:“應該在這裡豎一塊碑!記下我們戰士的不朽功勛!突擊隊22名勇士僅傷亡3人。紅四團又創造了一次世界軍事奇迹。
后紅四團跟與中央紅軍其他部隊一道爬雪山,過草地,歷經重重險阻。此時,國民黨軍新編第十四師魯大昌部正扼守著臘子口天險,妄圖阻擊紅軍。臘子口是川西北進入甘肅的唯一通道,是甘川古道之“咽喉”。整個隘口長約30米,寬僅8米,兩邊是百丈懸崖陡壁,周圍是崇山峻岭,抬頭只見一線青天。水流湍急的臘子河由北向南穿越隘口,在隘口前方的臘子河上,有一座獨木橋,道路就從獨木橋上通過,地勢十分險要,自古就有“天險門戶”之稱。國民黨軍的碉堡就按在隘口兩邊的崖頂上,居高臨下,火力可以完全封鎖隘口前方道路。中央軍委決定於1935年9月17日發起臘子口戰役,紅四團再次被軍委選中,作為先遣部隊,擔負奪取臘子口天險,為中央紅軍開闢前進道路的重任。在強攻不取后,團領導決定改變戰術,通過迂迴從側翼爬上崖頂,攻取敵碉堡,最終這次部署獲得成功,紅四團勝利突破臘子口天險,在紅軍戰史上又寫下輝煌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