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一師

從井岡山上走出來的英雄部隊

“紅一師”是毛澤東1933年6月在江西省永豐縣藤田鎮親手創建,並從井岡山上走出來的英雄部隊。

北京軍區第65集團軍“紅一師”的前身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一師,戰爭年代曾孕育出“大渡河十七勇士”、“狼牙山五壯士”等一批英模典型。伴隨著我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史,她從戰火硝煙中一路走來,歷經多次調整改編,成為今天雄踞塞外的北京軍區某摩托化步兵師。

紅一師歷史


“紅一師”:勇士精神入血脈 紅軍傳統鑄英雄群體。
“‘紅一師’英雄的兵,藤田編隊組建成,跟著毛主席打江山,南征北戰立奇功……”
1933年6月7日,在江西省永豐縣藤田鎮,“紅一師”走進黨領導的武裝部隊序列。隨後,這支部隊參加了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在突破湘江、兩渡烏江、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巧戰直羅鎮、激戰山城堡等著名戰役戰鬥中,驍勇善戰,打出了威名。尤其是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的故事,成為長征史上精彩的一筆。
1935年5月24日晚,“紅一師”一團冒雨趕到大渡河安順場右翼。這裡地處深山峽谷,當年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就在這裡全軍覆沒。為給主力部隊打開一條通路,團長楊得志率一營直奔安順場渡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全殲南岸守敵。午夜,他們找到一條船和10多名船工,同時選出17名官兵組成渡河敢死隊。第二天上午,17名勇士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分兩次乘船穿越層層激流,勝利抵達北岸。勇士們在灘頭會合后,迅速搶佔了渡口要地。“紅一師”緊隨其後順利過河,與南岸的部隊夾河而上,奪取了瀘定橋。隨後,中央紅軍的千軍萬馬笑談間跨過天險大渡河……從此,“敢打硬仗、不怕犧牲”的十七勇士精神,在部隊官兵心中深深紮根,融入血脈。

光榮傳統


紅一師
紅一師
由於戰爭時期丟失了很多重要資料,加上難以查找,在1978年之前,“紅一師”為部隊講傳統時,一直認為自己是在1937年抗日戰爭中誕生的,前身是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
1978年夏天,時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的鄧華上將特意找到駐紮在河北北部的“紅一師”。原來在1933年建軍時,“紅一師”下轄三個團,鄧華是紅三團團政委,後來又成為師政委。
他向“紅一師”的幹部們回憶,1937年後“紅一師”又開始叫八路軍獨立第一師,以及晉察冀第一軍分區,他分別是師和分區的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在殘酷的戰爭中,部隊的改編乃至撤銷、合併經常發生。“紅一師”從組建到全國解放,編製改了8次,兩個主力團“紅一團”和“紅三團”也先後調離,但這支部隊還是頑強地延續下來。
鄧華的到來,使“紅一師”的“血緣”和脈絡重又清晰,這支部隊書寫了革命軍隊中歷史悠久的一頁戰史。
1933年6月7日,江西省永豐縣藤田鎮,“紅三軍”下轄的第7、9師和“紅22軍”軍部及66師編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一師。
當時任師參謀長的耿飈後來回憶說,“紅一師”組建后就有兩面旗子,一個叫“決勝千里”,一個叫“犧牲決勝”。
“紅一師”最著名的一戰,是1935年5月強渡大渡河。當時“紅一師”一團團長楊得志率一營冒雨趕到大渡河安順場,由17名官兵組成渡河敢死隊,分兩次乘船渡河,即“大渡河17勇士”。
長征后,“紅一師”改編為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后升為八路軍獨立第一師。1937年11月,部隊改為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楊成武任司令員,鄧華任政治委員。1939年底,他們在晉北黃土嶺擊斃“名將之花”阿部規秀
1941年,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一團七連六班的五名戰士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將敵人引上河北易縣附近的狼牙山,最後跳崖自盡,是為“狼牙山五壯士”。
解放戰爭時期,“紅一師”曾參加保衛張家口、綏遠、石家莊,進軍察南、熱西,轉戰冀東、平綏路,鏖戰平津、太原,解放大西北等戰役戰鬥,是華北軍區的主力部隊。
1951年,“紅一師”入朝參戰,斃傷俘敵9000餘人。
1984年,“紅一師”以兩個反坦克導彈方隊參加國慶35周年閱兵。
隊員經過四級選拔和四級聯考
“紅一師”上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他們完成了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的6項表演和保障任務。
接下來就是國慶60周年大閱兵。事實上,在80年代中期,“紅一師”就完成了摩托化改制。在戰爭期間4次榮立大功的“大功三連”現在就屬於裝甲部隊。
據該師介紹,步兵徒步方隊在2008年底開始組建,中間經過9次選拔。
閱兵聯合指揮部曾制訂了6類13條標準,“紅一師”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臉型、腳長等測量檢查指標。
整個集團軍的基層部隊推薦了1萬多名基本符合條件的官兵,按照個人申請、營連推薦、團審查、方隊審定把關4級程序選拔。
在政治上,不僅部隊方面進行了基層黨支部、團黨委、師黨委和方隊政治考核領導小組審查,還通過地方村委會、學校、派出所和武裝部進行了“雙向四級聯考”,給所有隊員家庭所在地武裝部都發了調查函。同時,對於新兵派專人到原籍、入伍地逐一走訪調查。
最後選拔的大約400名隊員,不僅包括“紅一師”所在集團軍戰士,還有其他部隊的官兵。
據介紹,其中年齡最大的是方隊的一位教練員35歲,最小的戰士17歲。2人參加過維和任務,13人參加過50周年國慶閱兵,137人參加過奧運任務。
此徠外,方隊中有24名少數民族官兵,其中包括1名藏族戰士。
大約400名官兵將排成14個排面行進。為了保證訓練,方隊購買了軍姿固定架和量角器等6大類980多件器材。
軍姿固定架其實就是十字尺,插在後腰的武裝帶上,維持後背的平穩挺直。
“瞪眼王”
根據“紅一師”有關負責人向本刊記者介紹,他們參加此次閱兵的目標就是爭當最佳徒步方隊。
據稱,投入閱兵訓練以來,352名隊員人均每天流汗兩公斤。
“紅一師”的訓練標準叫做“極限訓練”。這些內容包括:
軍姿練習2小時不動、4小時不倒、60秒鐘不眨眼睛;正步練習連續踢腿200次、端腿10分鐘不變形,體能訓練每天1個5公里。
此外,就是每天100個俯卧撐、100個仰卧起坐、100個蹲起和100個蛙跳
在進入北京附近的閱兵村前,方隊曾冒著零下20多攝氏度的低溫在冀北訓練。“訓練的時候一身汗,只要一停下來就是一身寒。”一位戰士向本刊記者回憶說,凍傷皮膚的不少。
在嚴格的訓練之後,“紅一師”的這個方隊有很多人被稱作“踢腿王”、“步幅王”、“軍姿王”、“瞪眼王”。
“瞪眼王”穆璐瑤說,剛開始訓練的時候,他幾乎五六秒就要眨一次眼。後來按照中隊幹部和教練員的要求,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眨眼的頻率,堅持迎著風沙練習、對著陽光練習,每次都練得淚流滿面。後來在方隊的比賽中,他以40分鐘的成績最終獲勝。
根據統計,在訓練期間先後有17名官兵親人病重病故、家庭發生重大變故沒能探家,3位官兵妻子分娩沒有回去照顧,9人推遲婚期。此外,全方隊有21名官兵自覺放棄考學、讀研。
不過,嚴格中也不乏溫情。5月底,方隊組織70名在四五月出生的官兵,集體過了一次生日。
到現在,閱兵指揮部和徒步方隊指揮部已經進行了多次考核,其中包括方隊以及單排隊列。“紅一師”不僅得過方隊第一名,還包攬過單排的前三名。
像那些戰爭歲月一樣,他們正堅定地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