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褐點石斑魚的結果 展開

褐點石斑魚

褐點石斑魚

褐點石斑魚(學名: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石斑魚屬的魚類。分佈於紅海、印度洋非洲東岸至太平洋波利尼西亞、北達琉球群島、南至澳大利亞、台灣島以及南海諸島、澎湖列島等海域等,棲息深度1-60米,體長可達120厘米,屬於暖水性近岸及珊瑚礁魚類,生活在水質清澈的珊瑚礁、潟湖,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養殖魚及觀賞魚,有雪卡魚毒的報告。

概況


命名者:(Forsskål, 1775)
其他中文名:棕點石斑魚
俗名:老虎斑、過魚
英文俗名:
Tiger grouper;
Blotch grouper;
Blotchy rockcod;
Black-tipped cod;
Blotchy grouper;
Brown-marbled grouper;
Flower cod;
Flowery cod;
Marble grouper;
Grouper
是否有毒魚類:是
經濟型魚類:是
最大體長:120公分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是
同種異名:
Ephinephelus fuscoguttatus,
Epinephelus fuscogutatus,
Epinephelus fuscuguttatus,
Epinephelus lutra,
Epinephelus summana,
Perca summana fuscoguttata,
Serranus fuscoguttatus,
Serranus horridus,
Serranus lutra,
Serranus taeniocheirus

分佈


世界分佈:印度至太平洋

特徵


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6-2.9倍。

生態習性


棲息深度:水深1至150米
棲息環境:瀉湖及海灣內之獨立礁周圍水域,主要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

核型研究


研究人員採用胸腔活體注射PHA和秋水仙素溶液,取頭腎細胞,低滲處理,空氣乾燥法製片,對染色體進行G iem sa染色來研究褐點石斑魚的核型。試驗結果表明,禢點石斑魚的核型為2n=48,2 sm+46 t,NF=50;其核型特點符合典型的高位類群魚類核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