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肢領航鯨
海豚科領航鯨屬動物
短肢領航鯨(學名:Globicephalamacrorhynchus),其主要特徵是前額圓,上頜額部膨隆,向前突出,吻部特別短,沒有明顯的吻突。從側面看,頭與軀幹部界限極不明顯,頭顯得很大。體黑色或黑褐色,背鰭後有灰白色斑,腹側喉部至胸部間有似十字形灰白斑。上下頜每側有齒7~9枚。嘴巴極大,口裂由頭部前下方斜往後下方切入。短肢領航鯨在中國的黃海中南部、東海、南海均有分佈,但數量很少。
短肢領航鯨
鰭肢狹窄而長,約為體長的1/6,基部最寬,前緣深弧形,近中部凸出,外角尖並向後彎,后緣深凹入。尾鰭寬大,平展成左右翼,后緣中央有1缺刻。全身呈黑色和深灰色,體背部黑色或黑褐色,腹部色稍淡,眼睛後有灰色或白色的斜斑紋。背鰭基底後背上有十字形灰白斑。鰭肢間和喉部有似錨形灰白斑。背鰭、鰭肢及尾鰭均與體同色。有些個體全身呈黑色,背鰭后十字形斑不明顯。成體體長一般為3.5-6.5米,重1-4噸,雄大於雌;初生仔鯨長約1.4-1.9米,重60公斤。
短肢領航鯨與其近親長肢領航鯨很相似,但也有許多不同之處。短肢領航鯨如其名,其鰭肢較短,邊也較圓。它們牙齒的數量也較小,每個顎部只有14-18枚。
成年雄鯨的身上可能有一些傷痕。雄鯨及雌鯨的背鰭形狀有所不同,而隨著年紀增長,背鰭的形狀亦有所改變。幼鯨的身體較細長,年長時身體會變得頓實。
短肢領航鯨集群生活,通常結成數十頭的群或數百頭的大群體。游泳中多排列成數頭至10餘頭的小群活動,鯨群主要由少數成年雄鯨和多數成年雌鯨及仔鯨組成。潛水時一般不露出尾鰭,當快速遊動要出水時,頭前方和沿著體側的水面形成泡沫激浪。集群能力強,驅趕也不散群,若1頭引游,群體緊跟。對聲音反應敏感,聞聲則向其反方向遊離。主要食物為頭足類、魚類。喜活動於沿岸暖溫水域,常游入港灣內,讓船隻接近。它們很少躍身擊浪,但很多時會鯨尾擊浪及浮窺。在潛水前,它們彎曲及舉起尾巴;當回到水面呼吸時,只將頭頂露出水面,但幼鯨則將整個頭露出水面。成年鯨有時會以鼠豚式游泳,即大部份身體離開水面。
短肢領航鯨分佈區域
主要分佈國家和地區(海域):美屬薩摩亞、安哥拉、安圭拉島、安提瓜和巴布達、阿魯巴島、澳大利亞、巴哈馬群島、孟加拉、巴貝多、柬埔寨、喀麥隆、維德角、加拿大、開曼群島、智利、中國、哥倫比亞、葛摩、剛果、庫克群島、哥斯大黎加、吉布地、赤道幾內亞、斐濟、法屬玻里尼西亞、加彭、甘比亞、瓜德羅普島、瓜地馬拉、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日本、肯亞、韓國、馬達加斯加、馬約特島、墨西哥、納米比亞、荷屬安的列斯群島、阿曼、俄羅斯、巴拿馬、新加坡、南非、索羅門群島、中國台灣、特立尼達拉島、吐瓦魯、美國、委內瑞拉、維爾京群島、英國、西撒哈拉、葉門等。
高低緯度水域均可交配,繁殖期覆蓋全年。雄性15-22歲,體長3.9-4.5米,雌性7-12歲,體長3.1-3.2米時,即進入性成熟期。生殖盛期在每年的6-8月。雌鯨妊娠期11-13個月,每胎產1仔,稚鯨初生時體長約140厘米,哺乳期平均兩年,也有6年甚至10年的情況。繁殖間隔平均4-5年,雌鯨一生繁育4-5胎,約28歲後生育放緩,40歲后停止生育。雄性短肢領航鯨壽命大約45歲,雌性壽命可達60歲。
全球短肢領航鯨數量不明,各地情況如下:
短肢領航鯨
2015年,一位水下攝影師拍攝到一條雄性短鰭領航鯨嘴裡叼著小鯨魚屍體,身旁有兩條雌鯨一同隨行,看上去它們正在悼念死去的小鯨魚。
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1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數據缺乏(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