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鴨

麝鴨

麝鴨(學名:Biziura lobata):雄性麝鴨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水鴨,具有強壯的體形,羽色黯淡。嘴部有瘤疣附生物,羽毛散出一種近似麝香的香氣(尾脂腺分泌物)。屬於硬尾鴨亞科,具有長而堅硬的尾羽,游泳時尾羽可沒入水中,而有時尾羽可以豎起,如同扇子的形狀。主要吃植物性食物,也吃水生昆蟲、甲殼類、青蛙等水生動物。

形態特徵


麝鴨身長61-73厘米,雄鴨體重1800-3100克,雌鴨體重990-1800克,壽命20年。雄性麝鴨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水鴨,雌鴨小於雄鴨。麝鴨具有烏黑或褐色的羽毛,腹部相對顯得蒼白。雄性的麝鴨喉部有氣囊,像一幅巨大的葉形皮膚掛在它的鴨喙下面,其形狀在繁殖季節開始增加形成囊狀。雌鴨的鴨喙下也有葉囊,但很小,僅在很短的距離才可見。該鴨的鴨喙深灰色,眼睛深褐色。幼麝鴨類似的成年雌鴨,但羽毛略淺淡,鴨喙暗黃色,沒有葉形氣囊。
麝鴨
麝鴨
麝鴨
麝鴨
麝鴨(尾巴)
麝鴨(尾巴)

棲息環境


棲息於湖泊、濕地、水域開闊地區、蘆葦密集的深淡水塘。

生活習性


麝鴨
麝鴨
麝鴨通常單獨或成對活動,但在冬季遷移時會形成大群。遷移通常在夜間進行。
麝鴨有長而堅硬的尾羽,游泳時尾羽可沒入水中,而有時尾羽可以豎起。善於潛水,在水面游泳的時候身體的位置也比較低,而在地面行走的能力很底。
主要吃植物性食物,也吃水蝸牛、淡水貝類、魚類、水生昆蟲、甲殼類、青蛙等水生動物。雄性的麝鴨喉部有氣囊,在求偶炫耀的時候氣囊會膨脹起來。

分佈範圍


麝鴨分布圖
麝鴨分布圖
分佈於澳大利亞的西南和東南部,塔斯馬尼亞州及其附近的島嶼。

繁殖方式


雌鴨在湖泊中用植物材料築建一個淺的平台巢,隱蔽在高大的蘆葦植物叢中,遠離陸地。每巢產3-4枚卵。
麝鴨
麝鴨
麝鴨
麝鴨
麝鴨
麝鴨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相關報導


麝香鴨冠似雞,足像鴨,身同鵝,爪如鷹。原產於中南美洲熱帶叢林,全身散發出誘人的麝香味,肉質鮮美,清香鮮美,百分之百瘦肉,基本無脂肪,不含膽固醇,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深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養殖技術極為簡單,自繁自哺,抗病能力特強。生長三個月體重可達3千克,四到五個月開始產蛋,年產蛋120-150枚。每隻鴨純利達500-800元/年。經專家論證,不久時間內麝香鴨必可取代家鴨家雞,成為家禽業的新寵。成為農戶養殖致富的主要項目。
麝香鴨全身羽毛大都呈灰黑色。該鴨一般為旱養,食料以嫩草、粗糧及雜食為主。母鴨受精后每產下20隻蛋左右,即開始自孵小鴨,不受季節影響,因此,周年繁衍不斷,每隻母鴨一年要繁衍後代150多隻。雛鴨孵出后僅3個月,母的就長到3公斤左右、公的則要長到4公斤以上。飼養時對圈舍、管理要求簡單,疫病很少。成鴨瘦肉率高,肉質鮮美,售價超過一般草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