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力教育
指針對學生、成人的學習能力進行系統訓練
學習力教育是指針對學生、成人的學習能力進行系統訓練、提升的教育。它跟其他教育的區別主要在於對學習能力進行針對性的科學訓練,使之得到快速改善和提升。國內學習力教育由著名學習力教育專家余建祥首先倡導,並進行系統的學習力教育研究,開啟了中國學習力教育的序幕。
大學學習力教育就是在大學中對大學生進行學習力培養與開發的教育。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主體成長的主觀需要、大學學習力教育的現狀,都要求大學應對大學生進行學習力教育。
(一)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現代社會是個以市場經濟、知識經濟、信息時代與學習化社會為表徵的社會。市場經濟充滿著激烈的競爭與複雜的不確定性,個體若想在競爭中保持持久的競爭優勢,必須學會學習,通過敏銳而準確地把握周遭環境的變與不變,快速而全面地獲取所需的信息與知識,突破不合時宜的心智模式,實現自我超越。然而,知識經濟與信息時代帶來了知識的加速度更新與信息的龐雜性,因此社會又要求個體不但要學會學習而且要快速學習。同時,終身教育、終身學習與學習化社會又要求個體要“活到老,學到老”即全面學習與終身學習。因此,現代社會對個體的客觀要求是個體應不斷提升自己的終身、快速、全面地學會學習的能力即終身學習力,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正如一位學者所言,“在無情的社會競爭面前,要想取得個人的成功,唯有通過學習,全面提高學習力。誰的學習力強,學習速度快,誰就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否則就會被社會淘汰。”學習力貫穿於大學生整個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的始終,良好的學習力是大學生獲得成功的基本條件,是今後步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最重要的能力。因此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要求大學應對大學生的學習力進行教育和培養。
(二)個體成長的主觀需要
學習是人的天性。通過對知識的獲取、經驗的總結、觀念的轉變、行為的改善等學習的過程,充實自己、發展自己,實現自我價值、塑造自我、挖掘潛力、體悟生命的意義,同時也實現了個體的社會化。這個過程的進行是否順利、高效,取決於個體的學習力如何。這是個體提升自己學習力的內在的本能驅動力。另一方面,在現代社會中,個體在成長的過程中,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個體為了能在社會中生存與發展,不得不進行持續、快速、高效、全面的學習,不得不增強自己的學習力,因為學習力是未來最本質的競爭力。這是個體需要提升自己學習力的外在壓力來源。因此,為了提升自己的學習力,大學生自身非常需要相應的教育。
(三)大學學習力教育現狀的必然要求
目前,大學的學習力教育存在缺失。首先,在學習力理念上認識不明確。許多大學的教師和學生往往把學習力誤作為學習能為,不知道學習力有哪些構成要素,不知道學習力對個體的意義,更談不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力進行教育與培養了。其次,以學習力構成要素來分析學生的學習力現狀,是不盡如人意。學習動力不強,主要表現為學習懶散、學習目標不明、學習情感淡化等;學習毅力不足,主要表現為心理素質差、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中斷學習、邊玩邊學等;學習能力差,主要由於非智力因素對智力因素產生了不良的影響,表現為學習效率低下,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與方法;學習轉化力低,主要表現為應用力、適應力、創新力弱,高分低能、學不致用等。這些都是由於過分注重知識教育、忽視素質教育特別是缺少學習力教育引起的。因此,加強學習力教育是對大學生的必然要求。
(一)確立學習力新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並指導著行動,因此學習力教育的開展應先樹立學習力的理念。首先,學校領導與教師通過學習與培訓應確立學習力教育的新理念,應深刻地理解學習力的含義、構成要素、對學習者及社會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再開發對學生進行學習力教育的原則、方法、內容、途徑等。其次,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樹立學習力理念。重點是樹立終身學習、全面學習、自主學習、快速學習與創新學習的觀念,尤其是終身學習與快速學習之力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弄清學習力與學習能力的區別與聯繫,理解與領會通過閱讀、聽講、寫作、研究實踐等途徑來獲得知識和技能只是一般意義的學習而非深層次的學習。深層次的學習是心靈的根本轉變和運作,是對生命真義的體悟,學習的效果是知識的增進、觀念與行為的持續改善。學習力是最可貴的生命力,是最活躍的創造力,是未來最本質的競爭力。只有深化了學習力的新理念,才能為形成學習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實施學習力教育的新模式
無論是學習動力、學習毅力的形成和提高還是學習能力、學習轉化力的養成與提升,都應以學生為主體,因為教師的教育與教學是學生學習力培養的外因,學習力養成與否的關鍵還在於其內因——學生自身。因此,學習力教育應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實施“以學生為中心”新的教育模式。首先在教學策略上應以學生為中心。從教師到學校、從課內到課外,都應指向學生、服務學生。學生作為教育活動主體的地位必須確立,對於“以學校、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策略中的合理且切實可行的,乃至有利於新的基本教學策略實施的做法仍應繼承與利用。其次在教學內容上應尊重學生的需求。通過對學生需求信息的收集、整理與分析,確定學生的學習需求,擬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制定教學方案,實施課堂教學,評價學習效果。最後在教學方式上應滿足學生的意願。這主要是指:其一,尊重學生的學習風格;其二,根據學生不同學習風格的特點和要求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每個學生有其不同的認知模式、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教師應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實施教學。
(三)找准培養大學生學習力的關鍵點
首先,學習興趣與學習目標是形成學習動力的關鍵。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尋求知識和從事活動的心理因素,它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情感情緒與學習動機,它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學習效果的好壞,只有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引發持之以恆的韌勁和鍥而不捨的精神,才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才能克服困難,排除干擾,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目標是學生經過理性的思考所渴望實現的理想,是學生願意為之付出努力的內在動力,它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為之奮鬥。因此,學習興趣與學習目標是構成學習動力核心要素,是形成學習動力的關鍵。所以,教師應通過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進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興趣向著有社會價值、廣博、穩定而有中心的方向轉化;應通過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給自己樹立遠大的目標。因為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是人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動力,同時也是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原動力,是大學生學習的內部力量,對學習活動及學習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是學生做每一件事、從事每一項活動的精神基礎。在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目標后,還應引導他們善於將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在不同的時間段完成不同的小目標。通過學習,可以尋找到生命的意義,就是自我實現,激發潛能,實現自我價值。
其次,形成頑強的意志與正確的價值觀是養成學習毅力的關鍵。學習毅力是以學習動力為基礎的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持久耐力,學習的終身進行如缺少頑強的意志就無法克服諸多困難,也難以保持持久的自主學習,因此頑強的意志是學生學習精神與心理素質綜合,是保持強烈學習慾望的基礎;正確的價值觀能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與迫切性,能保證學習的目的性與計劃性,能約束自己免受不良因素的影響。學生的認識愈是深刻,情感體驗愈是強烈,學習的毅力愈是持久,所以頑強的意志與正確的價值觀是養成學習毅力的關鍵。因此,教師應通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合理的目標定位來加深學生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給予學生學習心理準確到位的輔導等措施,引導學生自身也應有意識地加深學習持久力的鍛煉,養成良好的生物鐘和學習生活習慣,增強學生自找學習的毅力和學習的持久耐力。
第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與有效學習是提高學習能力的關鍵。學習方法決定著能否學會知識、學習速度的快慢,能否有效學習即學習效率如何決定著學習的速度、學習的準確率與正確率,因此它們是提高學習能力的關鍵因素。教師應向學生介紹一些典型的學習方法的特徵、學科特有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明白任何一種學習方法都無所謂優劣,關鍵在於為了順利、有效地進行學習,每個人應根據自己的學習風格、學習特點、性格等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具備根據不同時空變化和不同學習內容、考慮到自己的認知風格或認知習慣而選擇和組合學習方法的能力。向學生介紹經常影響學習效率低下的一些因素以及避免、克服的方法等等。
第四,提高學習的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是促進學習轉化力的關鍵。學習的應用能力是能否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能力,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學習的創新能力包括創新性的學習與創新性的運用兩個方面,只有能把所學知識創新性的運用到實際當中才是較強的學習轉化力。所以創新性的應用能力是學習轉化力即學以致用的能力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並且是創新性的應用這個道理,還應通過合適的方法向學生傳授一些激發與培養創造性學習、應用性學習的一些關鍵原則:“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調動所有感官進行學習;創造性和批評性的思考;用遊戲、幽默小品和喜劇表演來‘激活’腦力及加強對材料的掌握;大量的練習機會;經常的練習和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