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使者

崑崙使者

《崑崙使者》是唐朝詩人李賀所寫的一首七言古詩,這首詩前四句說漢武帝盼望的崑崙使者毫無消息,而他自己卻早已死了;金盤中雖有玉露淋漓,卻收不到茫茫元氣。后四句說武帝墓前的石麒麟和石虯龍肢體都已裂殘,最使人感到可悲的就是明月之下,萬事全無著落,只留下孤寂的陵墓而已。作者以此表明漢武帝征服萬國的雄心及希求長生的妄想都成了泡影,後來者當引以為鑒戒。

作品原文


崑崙使者
崑崙使者 無消息,茂陵煙樹生愁色。
金盤玉露自淋漓,元氣茫茫收不得。
麒麟 背上石文裂,虯龍鱗下紅枝折。
何處偏傷萬國 心,中天夜久高明月。

註釋譯文


註釋

①崑崙使者:指為西王母當信使的青鳥。《山海經·海內北經》載,西王母居昆崙山,有三隻青鳥為她取食傳信。又據《漢武故事》,西王母遣使見漢武帝,約期相會,武帝曾向西王母求不死之葯。
②茂陵:漢武帝劉徹的陵墓,在今陝西興平縣。煙樹:雲霧籠罩的繁茂樹木,愁色:凄愁暗淡的氣氛。
③金盤玉露:漢武帝晚年迷信神仙,在長安的宮中築台,上鑄一尊金鋼仙人,手捧銅盤,用以承接露水。按迷信說法。這種露水摻和玉屑服用,可以長生。淋漓:指露珠沾濕或流滴的樣子。
④元氣:指天地間之精氣。方士認為服吸它可長生不老。
⑤麒麟(qí lín):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珍異祥瑞之獸。這裡指陵墓前的石麒麟。
⑥虯(qiú)龍:這裡指寢殿丹漆柱上雕刻的龍。虯:傳說中的無角龍。
⑦萬國:即九州。指中國各地。
⑧中天:天中,指茂陵上空。

譯文

西王母的神鳥,還沒帶回長生的信息,茂陵的煙樹卻已深染愁色。宮中的金盤仍在承接玉露,但茫茫的元氣卻收取不得。墓道上的石獸,背上早生裂紋,石雕虯龍的鱗片多半殘缺,讓天下人傷心的不是別處,是陵墓上長夜高懸的明月。

創作背景


《崑崙使者》是李賀以反對求仙為主題的詩歌中的一首。當時的唐憲宗李純妄想長生,聽信和重用一些道人方士。想學漢武帝一樣派遣使臣出使崑崙,開通西域,廣求珍異,期冀長生。李賀則運用借古喻今的手法創作出這首詩,實際上是為了對李純的諷刺和勸解。

作品鑒賞


賞析

這首詩採用了借古諷今的手法,借寫漢武帝求仙徒勞,來嘲諷唐憲宗服藥石以求長生,荒誕誤國,對古今帝王追求神仙長生的愚妄行為,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首聯“崑崙使者無消息,茂陵煙樹生愁色”起筆徐紆,“無消息”與“生愁色。相對,既把詩的背景追溯到神話傳說之中,又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到漢武帝劉徹身上。儘管漢武帝生前追求長生不死,喝玉露,吸元氣,但結果還是葬身茂陵,與世長辭。這說明人類無法抗拒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
頷聯“金盤玉露自淋漓,元氣茫茫收不得”雖無“愁”字卻延續了愁意。“愁”是詩人精心結構的意象。西王母的青鳥沒有帶回長生的消息是一愁,金盤承露,服食無法長生又是一愁。其愁的延長,那茂陵破敗的景象無不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因而,詩人認為最使人感到傷悲的,是茂陵上空高照的明月。言外之意,最可嘆的是漢武帝求長生的徒勞。唐人有借漢說唐的習慣,因此,對漢武帝的諷刺實際上是有現實針對性的。
“麒麟背上石文裂,虯龍鱗下紅枝折”兩句說明自然界一切物質都在變化發展,巨石造成的麒麟天長日久也會崩裂,雕刻在粗大宮柱上的虯龍總有一天會肢體斷折。可見那種所謂長生不老的想法是十分荒謬的。這反映了李賀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末句是說只有這輪光照千古的明月,閱盡人間滄桑,是漢武帝求長生未遂的見證人,也是當今君王執迷此道而荒誤國政的見證人,漢武帝雖然有求仙的迷信思想,但畢竟還不失為在歷史上起過進步作用的新興地主階級的傑出政治家,因此,作者在詩中也表現出對他有所惋惜。
這首詩從歌頌漢武帝的雄圖大略入手,卻感嘆人之生老病死不可抗拒。這是借漢武帝來諷刺唐憲宗的痴心妄想,意在反對服藥石以求長生這類荒誕無稽之事。此詩意境悲涼,筆勢奇崛,情致冷峭。

評價

明·高棅《唐詩品彙》:“神奇至於仙,極矣;獨屢言仙死。不怪之怪,乃大怪也。”
清·高步瀛《唐宋詩舉要》:“神仙可死,而漏聲不絕,極意形容(末二句下)。”
清·王夫之《船山遺書》:“元氣茫茫收不得’,說出天人之際無干涉處。”

作者簡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