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英

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羅英,黃埔軍校第二期步科畢業。別字國華,江西余幹人。乳名牛崽,別號國華。

目錄

正文


羅英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十四日出生於本縣楓港單溪羅家村(該村瑞劃歸九龍鄉),其家清貧寒苦,世代以漁為業。羅英8歲進私塾讀書。11歲因家貧輟學,在家種田、打漁。
1917年,羅英在教師、同學和親友的支持下,考取了江西省通俗教育學會。
1919年,離贛北上,通過同鄉張佩蘭(女、余士江埠蛇塘張家人)的幫助,羅英進入北京大學當旁聽生。
1922年,羅英因病失學,轉而南下流落上海街頭。
1923年,羅英在上海結識了江西的趙醒儂、方誌敏。后又結識了沈澤民和瞿秋白。
1924年10月,羅英考入廣州黃埔陸軍軍官學校,14年10月,羅英於黃埔軍校第二期畢業。在軍校期間,羅英隨著學生軍東征陳炯明,初立戰功。
1926年1月,羅英赴蘇俄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通過在蘇維埃俄國的三年學習生涯;他更加堅定了“中國人要走俄國人之路”的這條信念。
1928年2月,羅英回國,進入南京國民政府辦的中央高級幹部訓練班。
1930年2月羅英任南京中央軍官教育團團級教官。
同年8月,羅英領到江西省實業廳發放的挖煤執照,回到家鄉,擬開辦楓港煤礦,后因資金不足,未能實現。
1931年10月,余干地下黨組織疏通了關係。由正派紳士吳寶田保薦,讓羅英出任余幹警察大隊副大隊長(縣長兼大隊長)。
1932年9月15日在李佩、楊旭等同志的幫助下,羅英把大隊人馬全部開到五雷鄉鍋啟山,宣布武裝起義。翌日,他卒兵反攻縣城,放火燒掉縣衙門,救濟了鎮上的貧民。三天後,羅英帶動同妻室兒女率領余乾的起義人員,到達閩、浙、贛三省蘇維埃首府橫峰葛源村。受到省蘇維埃主席方誌敏等同志的熱烈歡迎。
進到葛源之後,羅英先後被委任為紅十軍獨立團團長,紅軍大學第五分校副校長。
1934年4月犧牲,時年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