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櫻桃

中藥

野櫻桃,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四川櫻桃Cerasus szechuanica(Batal.) Yu etLi、細齒櫻桃Cerasus serrula (Franch.) Yu et Li的果實或果皮。四川櫻桃分佈於陝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細齒櫻桃分佈於四川、雲南、西藏。具有清肺利咽,止咳之功效。用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咳嗽。

入葯部位


果實或果皮。

性味


味甘,性微涼。

歸經


歸腎、肺經。

功效


清肺利咽,止咳。

主治


用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咳嗽。

相關配伍


治咽喉腫痛,聲啞:鮮野櫻桃搗汁,每服1酒杯,每日2次。(《寧夏中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

採集加工


7-8月果實成熟時採摘,鮮用,或剝取果皮曬乾。

形態特性


1、四川櫻桃又名:四川櫻、盤腺櫻桃。喬木或灌木,高3-7米。小枝灰色或紅褐色,無毛或被稀疏柔毛。冬芽長卵形,無毛。葉片卵狀橢圓形,倒卵狀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5-9厘米,寬2.5-4厘米,先端尾尖或驟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有重鋸齒或單鋸齒,齒端有小盤狀、圓頭狀或錐狀腺體,上面綠色,通常無毛或中脈被疏柔毛,下面淡綠色,無毛或被疏柔毛,側脈7-9對;葉柄長1-1.8厘米,無毛或被疏柔毛,先端常有一對盤狀或頭狀腺體;托葉卵形至寬卵形,綠色,有缺刻狀鋸齒,齒尖有圓頭狀腺體。花序近傘房總狀,長4-9厘米,有花2-5朵,下部苞片大多不孕或僅頂端1-3枚苞片腋內著花;總苞片褐色,倒卵狀長圓形,長1-1.5厘米,先端最寬5-6毫米,無毛或幾無毛,邊有圓頭狀腺體;花軸無毛或被疏柔毛;苞片近圓形、寬卵形至長卵形,綠色,長0.5-2.5厘米,寬0.5-1.2厘米,先端圓鈍,邊有盤狀腺體;花梗長1-2厘米,無毛或被稀疏柔毛;萼筒鍾狀,長約5毫米,先端最寬處4-5毫米,外面無毛或有稀疏柔毛,萼片三角披針形,先端漸尖,邊有頭狀腺體,與萼筒近等長或稍短;花瓣白色或淡紅色,近圓形,先端嚙蝕狀;雄蕊40-47;花柱與雄蕊近等長,無毛或有稀疏柔毛,柱頭盤狀。核果紫紅色,卵球形,縱徑8-10毫米,橫徑7-8毫米;核表面有棱紋。花期4-6月,果期6-8月。
2、細齒櫻桃又名:雲南櫻桃。喬木,高2-1.2米,樹皮灰褐色或紫褐色。小枝紫褐色,無毛,嫩枝伏生疏柔毛。冬芽尖卵形,鱗片外面無毛或有稀疏伏毛。葉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5-7厘米,寬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有尖銳單鋸齒或重鋸齒,齒端有小腺體,葉片莖部有3-5大形腺體,上面深綠色,疏被柔毛,下面淡綠色,無毛或中脈下部兩側被疏柔毛,側脈11-16對;葉柄長5-8毫米,被稀疏柔毛或脫落幾無毛;托葉線形,比葉柄短或近等長,花后脫落。花單生或有2朵,花葉同開,花直徑約1厘米;總苞片褐色,狹長橢圓形,長約6毫米,寬約3毫米,外面無毛,內面被疏柔毛,邊有腺齒;總梗短或無;苞片褐色,卵狀狹長圓形,長約2-2.5毫米,有腺齒;花梗長6-12毫米,被稀疏柔毛;萼筒管形鍾狀,長5-6毫米,寬約3毫米,基部被稀疏柔毛,萼片卵狀三角形,長3毫米;花瓣白色,倒卵狀橢圓形,先端圓鈍;雄蕊38-44枚;花柱比雄蕊長,無毛。核果成熟時紫紅色,卵圓形,縱徑約1厘米,橫徑約6-7毫米;核表面有顯著棱紋。果梗長1.5-2厘米,頂端稍膨大。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1、生於海拔1500-2600m的山地林緣及林下。分佈於陝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2、生於海拔2600-3900m的山坡、山谷林中、林緣或山坡草地。分佈於四川、雲南、西藏。

相關論述


《寧夏中草藥手冊》:“清血熱,益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