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坡塢鎮

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下轄鎮

流坡塢鎮,隸屬於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地處陽信縣西部,截至2018年末,流坡塢鎮戶籍人口45294人。

1964年5月,復設為流坡塢區,曹集公社併入。1970年12月,復設為流坡塢公社。1984年3月,改設流坡塢鄉。1995年4月、鄉改鎮。截至2020年6月,流坡塢鎮下轄73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流坡塢鎮
流坡塢鎮
流坡塢的“塢”字《詞源》上是這樣解釋的:“塢,小障也。村落之外築土為堡,藉以保障守衛也。”《新華字典》上解釋為:“塢,古城堡也。”《新華字典》上解釋為:“塢,古城堡也。”由此看來,古時候流坡塢地處戰略要地,很可能是一個大軍營,故築塢為障。又因為古時候,流坡塢東門外一華里處有一條河,河水順坡而下,至今這條古河道尚存,流坡塢就因此而得名。
流坡塢是陽信的重鎮之一,向有東坡西塢之稱,地處惠民至滄洲和沾化至德州官道的交叉點,有四門四關,十字街比四周高出四五米,村落周圍築有八米多高的土圍子,圍子外是十米多寬的“城壕”,四門上都建有石橋。1996年,小城鎮建設時,因十字街太高向下削平了兩米多,在地下約1.7米處發現了很多碎磚爛瓦和一些破碎的罈罈罐罐,這是古時人群居住的見證,但無法考證是哪個時期留下來的。直到清朝末年,大街兩旁還保留著原來的前出廈的建築風格,廈院的立柱排列整齊,好像兩列整裝待發的士兵。解放時這些建築還比較完整,刻有“紫氣東來”的大匾,還高高懸掛在東大門的門洞里。可惜的是在那個敢想敢幹的“大躍進”年代里,絕大部分建築已是蕩然無存,惟有西門上的石橋僥倖保存下來。
這座石橋名曰“長安橋”,橋兩旁的石欄桿上刻有兩首絕句,沒有題目沒有寫作年代,作者署名是“竹軒山人”。石欄受風化作用,字跡模糊且殘缺不全。
流坡塢是縣內歷史悠久、繁榮昌盛的重要集鎮,素有“先有流坡塢,後有陽信城”之說。三國時,系魏國的軍事重鎮。唐初,因其東臨聖壽寺,北靠古鬲津河,中部高突,坡度很大,凡糧船、乘船赴寺祈禱者,均在此停泊。主街呈十字形,四門皆有石橋。聖壽寺佔地99頃,養有99窩蜂,可見其規模之大。至宋代,陽信縣治所曾計劃遷往該地,后因選不到“法場”而棄。該鎮地處惠民至滄州和沾化至德州官道的交叉點,曾有四門四關,至今仍有一段古城牆未毀。十字街比四周高出4、5米,村落周圍築有8米多高的土圍子,圍子外是10米多寬的“城壕”,四門上都建有石橋。1996年小城鎮建設時,因十字街太高向下削平了2米多,在地下約1.7米處發現了很多碎磚爛瓦和一些破碎的壇、罐,這是古人群居住的見證。鎮上的大多數古建築皆毀於“文革”,惟有西門上的石橋得以僥倖保存。
1958年建流坡塢公社,1964年改區,1970年復改公社,1984年設鄉,1995年改鎮。1997年,面積70.7平方千米,人口4萬,轄流坡塢東街、西街、南街、北街、南斜、大王莊、小馬、王嘉會、李紀、東李昂、西李昂、金解、前菅、后菅、前孫、后孫、盆張、西董廟、三姓庄、陳才、四戶王、東商、西商、周家、張舉仁、張窩頭、李圖、水牛李、逯王、楊大夫、褚家、大馬、幽家、張聶、張鐵匠、沙窩、蔡家、北韓、劉盧閣、葦子劉、北董、大光、東苟、中苟、西苟、張古庄、段家、紅門堂、王迪吉、河底劉、黃家、閻家、邢家、朱家、楊玉頭、李鐵匠、竇家、風台呂、王鳳豪、張泮、曹集、大陳、二陳、崔李、徐趙、張馬、韓家、馬家衚衕、劉港、宋集70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流坡塢鎮地處陽信縣西部,東與金陽街道翟王鎮接壤,南連洋湖鄉,西鄰溫店鎮,北接慶雲縣尚堂鎮、中丁鄉。區域面積71.5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流坡塢鎮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呈現傾斜,微坡起伏,平均海拔10.1米。

氣候特徵

流坡塢鎮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

行政區劃


朱宋村黃家村閆家村邢家村
李鐵匠村豆家村呂家村曹集村
楊牛頭村張畔村王風豪村馬家衚衕村
南韓村宋集村崔李村大陳村
二陳村徐趙村劉湛村張馬村
東徐村懷家村南街村北街村
東街村西街村大王莊村小馬村
金解村李紀村王加會村東李昂村
西李昂村南斜村前菅村后菅村
四戶王村三姓庄村后孫村前孫村
盆張村陳蔡村董廟村北董村
紅門堂村東苟村中苟村西苟村
河底劉村王迪吉村大光村小光村
段家村張古庄村東商村西商村
周家村逮王村水牛李村李圖村
楊大夫村張窪頭村張舉人村幽家村
張聶村大馬村張鐵匠村褚家村
葦子劉村劉蘆閣村北韓村沙窩村
蔡家村

經濟


綜述

2004年,流坡塢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05億元,財政收入793.9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7.4萬元,人均純收入3189元,比2000年增長1200元。
2011年,流坡塢鎮財政總收入2908萬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15萬元,比上年增長45.2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90萬元,增值稅653萬元,企業所得稅114萬元。人均財政收入675元,比上年增長47.6%。
截至2018年末,流坡塢鎮有工業企業32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8家。

農業

2011年,流坡塢鎮有耕地面積53200畝,人均1.2畝,農業總產值1.68億元,比上年增長12.5%。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3萬噸,人均697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蔬菜種植面積500公頃,產量4萬噸,主要品種有韭菜、黃瓜、辣椒、西紅柿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9.2萬頭,年末存欄8萬頭;牛飼養量5.12萬頭,年末存欄4萬頭;羊飼養量7.5萬隻,年末存欄6萬隻;家禽年飼養量17.6萬羽,累計造林1.4萬畝,林木覆蓋率33.5%,水果種植面積5055畝,產量7220噸,漁業以鯉魚、河蟹養殖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水面255公頃,水產品總產量1501噸,大型農業機械767台(輛)。農民人均純收入7104元,比上年增加962元。

工業

2011年,流坡塢鎮工業總產值3.42億元,比上年增長33.1%。工業企業31家,職工4570人;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2億元,比上年增長12%。以廢舊塑料及再生膠加工為主。

商業

2011年,流坡塢鎮有商業網點113個,職工987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36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城鄉集貿市場5個,年成交額0.76億元。

金融

2011年,流坡塢鎮境內銀行和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75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17億元。

特色產業

蘑菇樹下養
流坡塢鎮呂家村呂建勝養蘑菇與眾不同,他的蘑菇養在自家4畝樹林中
流坡塢鎮
流坡塢鎮
,僅此一項,年收入3--4萬元。呂建勝自20歲起就開始養蘑菇,至今養了十幾年,靠養蘑菇發家致富,是當地有名的“蘑菇大王”。2006年7月份,已有近13年養蘑菇經驗的呂建勝,一改多年的養蘑菇方法,投資5萬餘元,購進了棉籽皮10萬斤,在自家4畝樹下試養了蘑菇。經過近一個月的精心管理,試養成功,經濟效益明顯,第一茬蘑菇收入就達2萬餘元。經過兩年多的嘗試,呂建勝樹下養蘑菇獲成功,當地許多養菇戶紛紛效仿。
橡膠顆粒“鋪”四海
流坡塢鎮周家村年銷售橡膠顆粒15000噸,“小顆粒”不僅遠銷日本等國家,而且還走進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場館,成為大型運動場建設的主要原料。2001年10月,該村村民周中房到北京運送廢舊輪胎,看到當地人將其加工成“橡膠顆粒”后,每噸增值幾百元。回來后,周中房和村裡的幾個小青年商量后,決定生產橡膠顆粒。在周中房的帶動及村幹部的鼓勵下,村裡的十幾位大戶紛紛“改行”,做起了“橡膠顆粒”加工生產。周家村的“橡膠顆粒”火了起來,各加工戶年收入在5萬元以上,產品供不應求,銷往北京等全國各大城市。產品廣泛用於國內大城市的大型運動場、飛機場。周家村成了當地規模最大的“橡膠顆粒”加工基地,提供就業崗位200個,人均年收入1萬元。為擴大知名度,拓寬銷路,該村將橡膠顆粒的有關情況上了網際網路,周家村的“橡膠顆粒”聲名大噪,各地的訂貨者紛至沓來。

交通


246、317省道在流坡塢鎮境內交匯,德龍煙鐵路縱穿全境,北距濱德高速公路1.5千米。

社會事業


教育

2011年末,流坡塢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338人,專任教師16人;小學12所,在校生2156人,專任教師16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60人,專任教師6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350萬元,比上年增長9.7%。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流坡塢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3個,各類文化專業戶12戶,圖書室73個,藏書13萬冊。民間曲藝哈拉虎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學校體育場5個,3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1.6%,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5081戶,入戶率50.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流坡塢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3個,其中門診部(所)18個;病床1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8張,固定資產總值2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2名,其中執業醫師16人、執業助理醫師14人、註冊護士12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4萬人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流坡塢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43戶,人數1620人,月人均90元,比上年增長2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98.85萬元,比上年增長21%。社會福利費9.25萬元,比上年增長5.4%。敬老院1家,床位74張,五保老人集中供養70人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5萬元,使9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100%。

文化


古老傳說

唐朝初年,流坡塢北三里許,有一周商村。周商村有一家姓商的財主,生了一子
流坡塢鎮
流坡塢鎮
名喚商入珥。距該村三里之遙的秦家廟村(現已不存,尚有遺址)有一家姓秦的財主,生了一女名喚雪梅,經媒人撮合,秦商兩家訂立婚盟。不久商家日子漸漸敗落,年長18歲商公子無奈就讀於秦家。有一天,商公子在秦家後花園賞花,恰遇秦小姐,雖說兩家訂婚多年,但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兩個卻不曾見面。此一相遇,雙方皆萌發愛慕之情。秦小姐為測試商公子的才華,讓他賦詩一首,商公子毫不遲疑,即興命筆,一首七言絕句令秦小姐擊掌叫好,隨手將象骨絹扇丟給商公子掩面而去。自此之後,商公子晝夜思念心上人,成天拿著扇子恍恍惚惚,神不守舍,那裡還有心思讀書,最後輟學回家。?商入珥回家之後便卧床不起,身體日漸衰弱。家裡開始不知病因,後來經過查詢方才明白其中緣由。考慮入珥年齡不小,就托媒人傳信娶親,可秦家看到商家家景敗落,早無聯普之意,推託要等商公子金榜題名之時,再打發女兒上轎。聽到這些,商公子病情急劇惡化,整日昏昏沉沉,口中不斷念叨著雪梅。商家沒辦法,只好又托媒人敦促秦家送女沖喜,幸許免災去病。經過協商,決定先由秦小姐的貼身丫環愛玉暫且代替小姐,以後再作安排。吉日一到,吹吹打打,一番熱鬧,愛玉代替小姐入了洞房。合房之後,商公子覺得有詐,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惡化,不久命歸黃泉。?
秦雪梅得到噩耗,頓足捶胸,痛不欲生,不顧家人阻攔,披麻裹素,只身前往商家弔孝。料理完喪事後,秦小姐誓不回家,決心為商公子守節。適逢愛玉身懷有孕,為商家留下了後代,二人相伴到老。後人為表彰秦雪梅的貞節,為她立了碑(墓碑在“文革”中被毀)。藝人將其編成戲劇《秦雪梅弔孝》流傳於世。曲藝說唱人則將其編成說唱段子到處傳唱。

民間藝術

流坡塢鎮
流坡塢鎮
在陽信縣流坡塢鎮,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曲藝哈拉虎開始走進中小學課堂,做為陽信當地特色民間曲藝,哈拉虎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在陽信縣其他地區,剪紙、毛竹板、大鼓書、捏麵人等當地特色的民間藝術也因地制宜走進當地中小學課堂,不少學校還專門聘請了當地民間藝人擔任這些特色課程的輔導老師。這些特色地方課程的開設,一方面使這些流傳已久的民間藝術得到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另一方面更開闊了學生視野,激起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流坡塢鎮入選2019年度山東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鄉(鎮、街道)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