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文化史讀本
中國社會文化史讀本
本書涵蓋社會文化史研究的五個主要問題領域:一、國家認同,二、神明信仰,三、宗教儀式,四、歷史記憶,五、感知、空間及其他。通過21篇精彩個案研究,引導讀者進入中國歷史的深層脈絡。此外,編者還提供了詳細的進一步閱讀書目,極便讀者。
社會文化史強調的是,在具體的研究實踐中將社會史分析和文化史詮釋結合在一起。在分析社會現象時,不能忽視相關人群對這些現象的理解或這些現象之於當事人的意義,唯有如此,社會史分析才不致死板、僵硬;在詮釋文化現象時,不能忽視這些現象背後的社會關係和權力關係,唯有如此,文化史詮釋才不致空泛、玄虛。
劉永華,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明清以來社會文化史。曾先後獲廈門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東亞系哲學博士。2010-2011年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曾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歷史人類學學刊》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合著《福建宗教史》(陳支平主編,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譯作有《法國史學革命》(彼得·伯克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馬丁·蓋爾歸來》(娜塔莉.戴維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等。
第一編:國家認同
01造像記所見民眾的國家觀念與國家認同 /侯旭東
02宗族與地方社會的國家認同——明清華南地區宗族發展的意識形態基礎 /科大衛、劉志偉
03地域文化與國家認同——晚清以來“廣東文化”觀的形成 /程美寶
第二編:信仰·世界觀·地域社會
04財富的法術:江南社會史上的五通神 /萬志英
05明清江南城隍考——商品經濟的發達與農民信仰 /濱島敦俊
06神明的標準化:華南沿海天后的推廣,960-1960年 /華琛
07帝制中國晚期的標準化和正確行動之說辭:從華琛理論看福州地區的儀式與崇拜 /宋怡明
第三編:儀式·政治·社會
08元會的建構——中國古代帝國的朝政與禮儀 /渡邊信一郎
09莆田平原的宗族與宗教——福建興化府歷代碑銘解析 /鄭振滿
10福建社神之轉型 /丁荷生
11元代墓祠祭祖問題初探 /常建華
12明清徽州的祭祀禮儀與社會生活 /王振忠
第四編:歷史記憶
13女性形象的重塑:“姑嫂墳”及其傳說 /劉志偉
14祖先記憶、家園象徵與族群歷史——山西洪洞大槐樹傳說解析 /趙世瑜
15鄉村的故事與國家的歷史——以樟林為例兼論傳統鄉村社會研究的方法問題 /陳春聲
16開山宿老與英雄——歷史記憶與香港的移民、定居與糾紛的傳說 /蔡志祥
17瓦寺土司的祖源——一個對歷史、神話與鄉野傳說的邊緣研究 /王明珂
第五編:感知·交流·空間·習俗
18風塵、街壤與氣味:明清北京的生活環境與士人的帝都印象 /邱仲麟
19崇禎十七年的江南社會與關於北京的信息 /岸本美緒
20二十世紀初的茶館與中國城市社會生活——以成都為例 /王笛
21婦女何在?——抗婚和華南地域文化的再思考 /蕭鳳霞
延伸閱讀
編後記 /劉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