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濱

農林工程設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史海濱,男,漢族,1961年6月生,山西省太谷縣人,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內蒙古自治區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教學名師與優秀科技工作者、自治區“333人才引進工程”首席專家。1982年畢業於內蒙古農牧學院水利工程系農田水利工程專業,留校任教至今。1990年獲農業水土工程工學碩士學位,曾留學於義大利和日本,1998年3月在日本岡山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曾任內蒙古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現任農林工程設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個人簡介:


史海濱
史海濱
多次出國留學,內蒙古農業大學的骨幹教師與國家新興學科農業水土工程博士點學術帶頭人。1982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內蒙古農牧學院水利工程專業,留校工作至今一直致力於農業水利科學理論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承擔博士與碩士研究生學位科及主要專業課、本科生骨幹專業課的講授。已培養博士生8名,碩士生21名,正在指導博士后1名,博士生9名,碩士生10名。為內蒙古農業大學的農業水土工程學科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該學科是目前國內僅有的4個博士點之一。
史海濱
史海濱
在節水灌溉理論與技術應用、土壤水鹽運移預測及數值模擬、鹽漬化土壤作物水肥耦合效應及水分高效利用、土壤水鹽空間變異性及區域監測預報和土壤鹽漬化防治與改良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和應用推廣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科技部社會公益研究專項、科技部重大專項(子課題)、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劃”項目與留學基金項目等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自治區科技攻關項目、人才開發基金和自然基金重點項目,中—日合作項目(日本文部省、日本科學技術振興協會、日本國地球環境基金等),世界銀行—中國北方灌溉項目和內蒙古政府專項等80餘項。其中主持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內蒙河套半乾旱區糧食作物綜合節水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已通過科技部專家驗收,同時“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也已經獲准。成果受到國內同行專家的關注與好評:“成果居國際同類研究領先水平”。2008年完成的成果已為內蒙古河套灌區大型灌區節水改造中起到了技術支撐作用,為自治區的經濟建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主持的主要成果獲2008年度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成果對於我國西北地區和發展內蒙古節水灌溉農業會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和廣泛的應用開發前景,也是水利建設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研究成果將填補我國西北地區節水灌溉應用基礎領域的空白,並會促進新興學科在國際前沿中的發展與創新。
在國內外同行中具有很高的聲譽和知名度,把教學、科研與生產相結合,為我區水利建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發展了鹽漬化地區,缺水條件下作物需水理論及非充分灌溉的理論與方法,提出了農業節水高效灌溉制度。開展了水鹽聯合脅迫條件下作物需水機理研究,建立了乾旱寒冷鹽漬化地區缺水條件下作物蒸發蒸騰量的計算模型,為鹽漬化地區的非充分灌溉和農田土壤水分的調節利用提供了理論基礎。建立了更為符合實際的作物產量與不同階段缺水量的定量關係式,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有限灌溉水量在作物生育期內最優分配的理論與方法,並已在我國北方乾旱缺水地區採用,促進了節水農業水管理水平的提高。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地質統計學理論用於水土科學領域,探討了水鹽空間變異規律及其應用,對促進新興學科的發展和開拓創新具有重要意義。主要內容包括,土壤水鹽信息的空間變異與尺度效應,合理採樣與蒙特卡洛模擬檢驗,基本預測方法的理論與實踐,大區域複雜情況的預測理論與實踐,條件模擬原理與實踐,穩健變異函數的推求與穩健分析方法,人工神經克里格法與普通克里格和條件模擬的對比研究。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整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針對乾旱氣候、有鹽漬化威脅的大型灌區開展了新興科學與技術的創新探索,在我國對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對農田水環境的影響率先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主要包括:人工神經網路技術BP(RBF)模型結構研究;田間水有效利用的SWAP模型的模擬;人工神經Kriging和人工神經Co-Kriging模型的創新探索及在水鹽動態監測中的應用。對於指導國民經濟建設、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宏觀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決策支持。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整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主授課程


多年來主要致力於農業水利科學理論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承擔博士與碩士研究生學位科及主要專業課、本科生核心專業課的講授,教學成果顯著。主要講授的課程有:本科生課程:《灌溉排水工程學》、《非充分灌溉理論》、《地下水流數值模擬》和《計算方法》;碩士研究生課程:《農業水土工程導論》《灌溉理論與新技術》、《土壤水動力學》、《土壤溶質動力學》、《地質統計學及應用》和《數值計算方法》;博士研究生課程:《農業水工程研究進展》、《數值方法》和《現代灌溉排水理論》等。

學術成就


在國內外學術核心刊物《Hydrological Processes》(SCI)、《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SCI)、《Geoderma》(SCI、EI)、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SCI)、《日本農業土木工程學會論文集》、《水利學報》、《水科學進展》、《農業工程學報》、《土壤學報》、《地質論評》等和中國青年科學家論壇共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13篇、EI收錄33篇。出版專著6部,主編全國統編教材5部、參編全國統編教材4部。榮獲內蒙古優秀青年知識分子稱號併入選內蒙古自治區首屆草原英才工程、“新世紀3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與自治區高等教育人才培養“111工程”。

社會兼職


兼任國家重點(培育)與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農業水土工程學科主任;《農業工程學報》編委、中國高等學校水利水電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水利教育協會高教分會常務理事、中國水利學會農田水利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業水土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內蒙古水利學會副秘書長、內蒙古農業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等職。
現任中國高等學校水利水電類教學指導委員會與農業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省級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農業水土工程學科主任,第一、二、三屆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業水土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水利教育協會高教分會常務理事,第六、七、八屆中國水利學會農田水利專業委員會委員,第六、第七屆《農業工程學報》編委,中國青年科技協會常務理事、內蒙古青年科技協會副會長、內蒙古農業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內蒙古水利學會常務理事等職、國家“863”項目特聘諮詢專家等。入選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321”跨世紀人才工程第一層次與自治區“11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

科研成果


長期從事農業水利科學理論教學與研究工作,在節水灌溉理論與技術應用、灌區土壤水環境監測預報、鹽漬化土壤作物水肥耦合效應及水分高效利用、土壤水鹽空間變異性及區域監測預報和土壤鹽漬化防治與改良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和應用推廣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劃”項目, “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課題、科技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社會公益研究專項、農業轉化基金項目,自治區重大專項、科技攻關項目、人才開發基金和自然基金重點項目,中-日合作項目(日本文部省、日本科學技術振興協會、日本國地球環境基金等),世界銀行-中國北方灌溉項目和內蒙古政府專項等80餘項。獲得科技部“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成果受到國內同行專家的關注與好評:“成果居國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 。近期完成的成果已為內蒙古河套灌區大型灌區節水改造中起到了技術支撐作用,為自治區的經濟建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在理論研究與應用推廣兩方面均取得突出貢獻,對於水利科學的重大理論問題等多方面有所創新,促進了多學科的相互滲透與綜合發展。
曾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主持人)1項,水利部大禹水利科技二等獎與三等獎各2項、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水利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內蒙古優秀科技成果獎等。獲得內蒙古自治區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與三等獎各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