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客車A310

中短程雙通道寬體客機

為與波音767競爭,歐洲空中客車工業公司研製了200座級中短程雙通道寬體客機空中客車A310。在空中客車A300B基礎上縮短了機身,設計了新的機翼,採用雙人機組。座艙為典型的兩級座艙布局,標準載客量220人。A310是空中客車發展的開始,A300和A310的市場表現保證了空中客車公司與波音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地位。至2007年停產時A310一共生產了260架。

發展沿革


空客A310客機是歐洲空中客車工業公司在A300B
空中客車A310
空中客車A310
基礎上研製的200座級中短程客機。1978年7月開始研製,1982年4月3日首架原型機首飛,1983年3月11日獲得法國和德國兩國型號合格證,1983年3月29日開始交付使用。法國負責製造中央翼盒、中機身下部、機頭和最後總裝;德國負責製造前客艙、中機身上部、后機身、機翼總裝和內部裝修;英國負責製造機翼;西班牙製造水平尾翼、前客艙門和主起落架艙門;荷蘭、比利時等國也參與轉包生產工作。
A310作為寬體客機投放市場,與波音767競爭。還有為德國空軍改造的軍用運輸改型。A310已於2007年起正式停產關閉生產線。A310一共生產了260架。

技術特點


A310最初研發代號是A300B10,相當於A300B的縮短型。經過重新設計採用新的系統技術,命名為A310。作為空中客車A300B的衍生型,與A300B的主要不同在於:縮短了機身——同樣的機身截面,增加了機身尾段內部空間,標準載客量220人。重新設計的稍小的高長寬比機翼,使用更小的尾翼。得益於空氣動力學技術進展A310較小的機翼可獲得更好的升力及性能,不足是機翼載油量較小,航程能力受限制。1983年底開始試驗在機翼翼尖加裝翼梢小翼減少機翼阻力,從1986年5月開始交付的A310-200都裝有翼梢小翼。
·A310是第一架採用電子飛行儀錶與駕駛艙中央電
空中客車A310
空中客車A310
子飛行監視器(所謂的“玻璃”駕駛艙(glass cockpit)飛行儀錶系統)的客機,駕駛艙主儀錶板上有6個彩色多功能陰極射線管,4個用於電子飛行儀錶系統,兩個用於發動機性能參數顯示。率先實現雙人機組體制,由自動飛行系統取代飛行工程師的工作,成為業界的典範。另一個創新在於使用電子信號,取代以往由鋼索操作的控制面。A300與A310的駕駛艙有著良好的互操作性。
A310採用的新系統技術也用來改進A300,設計升級為A300-600。
A310有標準型A310-200(航程6,800km)和航程達9,600公里的遠程型A310-300,A310-300的航程超越了所有A300系列的型號,A310-200的航程超越了除A300-600之外所有A300系列其他型號,通過了雙發延程飛行(ETOPS),由於這一特性,A310可用於跨越大西洋的航線。

主要型號


A310-200型

基本型,1982年4月首飛。1983年底開始試驗在翼尖加裝翼梢小翼,
空中客車A310
空中客車A310
試驗證明這可減少機翼阻力1%,從1986年5月開始交付的A310-200都裝有翼梢小翼。1989年2月後停產,共交付85架。

A310-200C型

200型的客貨轉換型,僅生產一架,側面有改裝貨艙門,1984年交付荷蘭馬丁航空公司,後來由聯邦快遞(FedEx)運營。

A310-200F型

200型的貨運機型,由空中客車德國公司為聯邦快遞(FedEx)製造,由A310-200型改裝而來。

A310-300型

200型的加大航程型,外型上與200型幾乎相同。A310-300通過附加的中
空中客車A310
空中客車A310
央和水平尾翼油箱增加了最大起飛重量和續航能力。最大燃油容量由200型的55,200 L增加到75,470 L。引入了翼尖小翼來提高空氣動力學性能(某些A310-200也安裝了這一裝置)。1985年7月首飛,1986正式投入使用。
A310-300F型
300型的貨運機型,由客機改裝型。
A310 MRTT
A310被改裝成多任務加油運輸機提供空中加油服務,德國空軍訂購4架;加拿大空軍訂購2架,2004年開始交貨。
主要型號部分資料來源

性能數據


A310-200

飛機製造公司:空中客車工業公司(Airbus Industries)
空中客車A310
空中客車A310
國際民航組織代碼:A310
按尾流強弱分類H
機長(m):46.66
機高(m):15.8
徠翼展(m):43.89
主輪距(m):9.6
最小轉彎半徑(m):31.47
發動機型號:CF6-80A
發動機台數:2
Tsh:Airbus Industries
發動機推力(馬力):2×50000LB
45度側風(m/s):19.3
90度側風(m/s):14.4
順風(m/s):5
最大起飛重量(Kg):138600
最大著陸重量Kg):122500
最大無油重量(Kg):112000
最大業載(Kg):32850
最大載油量(Kg):44080
燃油容量(Ltr):54900
平均小時耗油量(Kg):5100
最大爬升率(ft/min):3000
最大爬升率(m/s):15
最大下降率(ft/min):2800
最大下降率(m/s):14
實用升限(m):12500
著陸距離(m):1700
滿載最大航程(Km):3373
ACN值:42R/B/W/T
最大巡航速度(Kts):483
最大巡航速度(Km/h):895
最大巡航速度(M):.81
正常巡航速度(Kts):470
正常巡航速度(Km/h):870
正常巡航速度(M):.8
最小光潔速度(Kts):220
最小光潔速度(Km/h):407
最後進近速度(Kts):160
最後進近速度(Km/h):296
跑道入口速度(Kts):134
跑道入口速度(Kts,Km/h):248

A310-300

翼展:43.89米
機長:46.66米
寬度:5.28米
典型兩級座艙布局:220人
載貨量:17.3立方米
空機重:80.8噸
最大商載:26.7噸
最大起飛總重:150噸
最大燃油量:61070升
最大可用燃油(標準):49.8噸
巡航速度:0.78馬赫
最大航程:7963公里
動力裝置:兩台渦扇發動機
可選發動機型號:
通用電氣公司CF6-80系列CF6-80C2A2
普拉特-惠特尼公司4000系列PW4152或PW4156A
部分數據來源

中國的A310


空中客車A310飛機對中國民航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註冊號為B-2301的A310-200型飛機是中國大陸引進並運營的第一架空中客車雙通道寬體飛機,1985年6月25日正式交付中國民航總局華東管理局,由中國東方航空公司運營。這架飛機累計飛行39053小時和20968次起落,在安全服役20多年後退役后被空中客車公司回購,捐贈給中國民航博物館。
2006年9月25日,A310飛機正式退出中國民航航線運營。

重大事故


A310型飛機,從1983年交付使用,截至到2014年6月份,共發生重大事故11起,共造成825人死亡。

311航班事故

1992年6月31日,泰國國際航空公司TG311號航班,在加德滿都特裡布文國際機場跑道降落時,因飛行員技術原因,飛機撞擊距離機場23.3海里的11,500英尺的山上,造成乘務組14人,乘客99人,共計113人遇難。

西伯利亞墜機

1994年3月22日,俄羅斯國際航空公司593號航班
空中客車A310
空中客車A310
西伯利亞墜毀,機上75人全數遇難。原因是由於庫德林斯基機長違規讓子女操作飛機並導致自動駕駛部分解除,導致飛機姿態大幅度變化,又未掌握安全系統的特性,導致飛機延遲響應操縱而墜毀。造成75人死亡。

羅馬尼亞墜機

1995年3月31日,羅馬尼亞航空一架A-310型飛機,執行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奧托佩尼國際機場到布魯塞爾 - 扎文騰機場的航班,航班號RO-371,於當地時間9:04分起飛,因為飛機故障,9:08分墜毀在距離機場3公里的位置,造成機組人員11人,乘客49人,共計60人死亡。

泰國墜機

1998年12月11日,一架從曼谷飛往泰國南部的空客A310-200型客機在到達目的地準備降落時墜毀,101人罹難。

肯亞A310墜海

2000年1月30日,肯亞航空公司一空客A310客機,航班號碼340,執行內羅畢到拉各斯和阿比讓的航班,在接近阿比讓的菲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機場2.8公裏海面墜海,造成機組10人,乘客169人,共計179人喪生。

維也納迫降

2000年7月12日,德國赫伯羅特公司A310飛機,航班號3378號,從希臘尼亞克里特島飛往德國漢諾威的途中,經過薩格勒布機場附近時,主起落架因故障,機組成員決定飛往慕尼黑,后發現燃油不足,決定降落在維也納,在距離維也納機場12海里,飛行高度4000英尺時,燃油耗盡,機組從新啟動1個發動機后,飛機迫降在機場跑道上,造成發動機損壞以及機翼損壞,沒有人員傷亡。

伊爾庫斯克空難

2006年7月9日,俄羅斯西伯利亞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10客機在伊爾庫茨克降落時衝出機場跑道,造成約140人死亡。

迪拜空難

2007年3月12日,孟加拉航空公司客機A310型,在迪拜機場起飛時,因起落架折斷終止起飛,飛機停在L12跑道末端。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飛機於2008年被拆毀。

喀土穆空難

2008年6月10日晚,蘇丹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10客機在首都喀土穆國際機場降落時失事,30人遇難,但機上大多數乘客和全部機組人員獲救。

印度洋墜海

2009年6月30日凌晨,葉門航空一架載有153人的A310客機在印度洋上的非洲葛摩群島墜毀,葉門航空證實失事客機是空客A310-300,機上152人遇難。

卡薩布蘭卡事故

2010年10月31日。
重大事故部分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