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兆武

歷史學家、翻譯家、清華大學教授

何兆武(1921年9月-2021年5月28日),男,漢族,生於北京,原籍湖南岳陽,曾任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教授和德國馬堡大學客座教授。

長期從事歷史理論、歷史哲學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經典著作的翻譯工作。

2021年5月28日上午,何兆武在北京逝世。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21年9月出生於北京,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史系。
1943年至1946年在西南聯大外文系讀研究生。

工作經歷

何兆武生活照
何兆武生活照
1956年至1986年任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員。
歷任北京圖書館編目員,西安師範學院歷史系講師,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學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員等職。
1986年任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教授和德國馬堡大學客座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何兆武照片
何兆武照片
1978年《中國思想發展史》出版,全書50多萬字,系統、全面、科學地論述了中國思想發展史。此書幾經再版,被許多大學選為教科書。而後他用英文撰寫了《中國思想發展史》(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China)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全書60多萬字,為世界了解中國,為中國走向世界作出了貢獻。
《近代西方思想史》《當代西方史學理論》等十幾部著作以及《歷史性批判散論》《歷史與歷史學》等論文集攜百餘篇論文不斷問世。他還參加了侯外廬先生主編的《中國思想通史》《中國近代哲學史》《中國思想史綱》《宋明理學史》等巨著的編寫。
著作誕生
1956年,中央提出向科學進軍,做了個12年的遠景規劃。中國科學院大擴軍(今天的社科院當時也屬中科院),何兆武也由陝西師院調入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現屬中國社會科學院)后,參加侯外廬先生主持的《中國思想通史》的撰寫等研究工作。但由於那個特殊的時代特殊的環境,研究重點長期是“服從組織需要”:查查地震資料,編編地方縣誌。工作之餘,何兆武讀書記筆記,翻譯了一些馬克思的西方學者的著作——按照當時流行的說法就是開了間“地下工廠”。也就是在這間“工廠”里,他“生產”出了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康德的《歷史理性批判文集》等譯著,這些書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都先後出版發行了。
翻譯羅素的《西方哲學史》頗有戲劇性,上世紀50年代羅素大搞和平運動,毛澤東、周恩來聯名電邀羅素來華訪問,羅素亦欣然同意。但臨行時,90多歲高齡的羅素因身體原因,不能遠行,便以他的《西方哲學史》贈送給毛澤東,毛澤東囑咐將此書翻譯出版。工作人員將此書交給當時能擔當此任的商務印書館,商務印書館將翻譯的任務交給何兆武。“文革”中何兆武先生挨批的罪狀之一就是,他翻譯此書是為資本主義在中國復辟招魂。翻譯此書本是毛主席的指示,卻被毛澤東思想工人宣傳隊扣上這麼一頂帽子,何兆武覺得哭笑不得。“1971年,我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分子’,最終還是作為人民內部矛盾處理。最主要的罪狀還有一條,是‘惡毒攻擊敬愛的江青同志’。當時,報上老登江青的照片,我在一次私人閑聊時說她總是拋頭露面,這樣不合適,就被告發了。”
“文革”以後,何兆武的研究重點轉到了中西思想史以及史學理論方面,先後發表了數量頗豐的論文和譯著。他從英文、法文、德文等譯介西方史學哲學等思想理論不遺餘力,其譯作“意達辭雅,文質兼美”,受到專業人士的高度評價。其翻譯工作與其西方思想史的研究相輔相成,同時為國內學者從事西方文化研究鋪就了堅實的基礎。何兆武譯作頗豐,僅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就收錄何先生譯作有8種之多。

教學成就

主講課程
講有《關於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等課程。

個人作品


譯有盧梭《社會契約論》、帕斯卡爾《思想錄》、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羅素《西方哲學史》等,著有《歷史理性批判散論》《歷史與歷史學》《文化漫談》《西南聯大的那些事》等,口述《上學記》等。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頒獎機構
2015年4月20日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中國翻譯協會

人物逝世


2021年5月28日上午,歷史學家、翻譯家、清華大學教授何兆武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