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酥楊梅

烏酥楊梅

烏酥楊梅為楊梅的一個品種,原產於廣東汕頭市西臚鎮內輋村及內八鄉岩前村周邊山區一帶。果實多為圓球形,果肉厚而細軟。1986年就被評為“廣東省名優水果”,2004年還被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2011年1月,西臚烏酥楊梅被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准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產地範圍為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西臚鎮現轄行政區域,品種為烏酥楊梅。

烏酥楊梅屬烏梅類中的優良品種,原產潮陽西臚內輋村及內八鄉岩前村周邊山區一帶,相傳為清朝年間該村村民從一株野生楊梅單株選育后經嫁接繁殖而成,已有250多年的栽培歷史。

形態特徵


烏酥楊梅的樹勢生長旺盛,枝葉濃密,深綠色,葉全緣,卵狀倒披針形,先端鈍圓漸尖少數微凹。葉小,平均葉長3.7~5.9厘米,寬1.4~2.3厘米,長寬比3.1。成熟果色紫黑至炭黑,果大,近球形,果肉厚、細軟、汁多、味甜、有香氣,每公斤鮮果80~100粒,平均果徑寬2.5~3.0厘米,長2.5~2.9厘米,平均單果重11.53克,果蒂呈紫黑色,大而凸起,寬4~6毫米,高4~7毫米,每個果蒂均有一個退化的花芽。核小而酥,肉厚結實,酸甜可口,果實可食率94%,含可溶性固形物13.4%,每百毫升果汁含維生素C51.57毫克。含水量低,耐貯藏和運輸。成熟期在芒種前後,甚或可達夏至,為晚熟優良品種。

生長環境


烏酥楊梅
烏酥楊梅
烏酥楊梅
烏酥楊梅
烏酥楊梅種植位置在潮陽小北山麓的中心地帶,內輋村及內八鄉岩前村周邊山區一帶,海拔高度80〜160米之間,由小北山麓中的海田山及烏岩山組成橢圓形盆地,雖地屬海洋季風氣候,但形成了相對獨特的山區氣候。產地背風向陽,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春季又有適度的日夜溫差,有利楊梅營養成分的轉化積累。同時,小北山麓生產區域植被厚,有機質含量高,土壤中所含的鐵、硼、錳、銅、鋅、鉬等微量元素多,壤土團粒結構好,自然肥力強,可耕作層深。山地壤土大多呈微酸性,pH值在4.5〜6.5,是生產高品質烏酥楊梅的天然區域。

主要價值


楊梅有生津止渴、健脾開胃之功效,多食不僅無傷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本草綱目》記載,“楊梅可止渴、和五臟、洗滌腸胃、除煩憒惡氣。”楊梅果實、核、根、皮均可入葯,性平、無毒。果核可治腳氣,根可止血理氣;樹皮泡酒可治跌打損傷,紅腫疼痛等。用白酒浸泡的楊梅,盛夏時節,食之會頓覺氣舒神爽,消暑解膩。腹瀉時,取楊梅熬濃湯喝下即可止泄,具有收斂作用。楊梅具有消食、除濕、解暑、生津止咳、助消化、禦寒、止瀉、利尿、防治霍亂等醫藥功能等多種功能,有“果中瑪瑙”之譽。

種植範圍


西臚鎮區域內的內輋、龍溪、烏岩、外輋、里溪、尖山、岩前、青山、埔尾、龍西、興平、店后、洋文等村莊均大量種植烏酥楊梅。西臚鎮目前有烏酥楊梅種植面積850公頃,集中種植於小北山麓的中心地帶,內八鄉岩前村周邊山區一帶,年產量25萬公斤左右,西臚鎮名優特農業基地生產的烏酥楊梅於1986年被評為廣東省優稀名果。2003年9月列入省級農業標準示範區。2004年5月被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目前烏酥楊梅除銷售國內南方各省市外,還遠銷泰國、新加坡、港澳等國家和地區。

優點


該品種主要優點是果形大,外形美觀,品質優,經濟價值很高,產地每公斤鮮果批發價60元以上。嫁接苗植后3-5年結果,一般成齡樹年株產鮮果為10公斤左右。成熟期耐濕性強,在多雨的情況下不致大量落果。其主要缺點是花期怕嚴寒雨霧,需肥量較多,產量不穩定,壽命短。要求肥培管理水平較高,在肥水不足時容易引起大小年結果現象,質量差;花期低溫多雨時,影響授粉受精,造成歉收。但綜合評價認為該種是目前最優良品種。

榮譽


西臚烏酥楊梅早在1986年就被評為“廣東省名優水果”,2004年還被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 2009年初,潮陽區啟動了西臚烏酥楊梅申報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工作,此後,廣東省、汕頭市質監局積極協助申報小組,收集相關資料,做好各項對比檢測,編寫申報材料等。

吃法


常見的簡單吃法:即食或蘸蜂蜜、酸奶、沙拉、煉乳等食用。
冰鎮楊梅:洗凈的楊梅放進保鮮盒,撒些白糖,再放入冰箱冷凍,隨吃隨取。
糖水楊梅:將楊梅加少許鹽放電飯鍋中蒸熟,加冰糖后燜一會即可食用,口味頗像罐頭。
楊梅奶昔:將蒸熟的楊梅加糖後用勺子碾碎去核成果漿,倒一碗原味酸奶,加大勺楊梅果漿,吃時攪勻。

清洗方法


楊梅外表柔軟,稍用力就易破損,清洗時更要多加註意:
可先將楊梅清洗乾淨後用鹽水浸泡20〜30分鐘再食用,因鹽水有殺菌作用,另外,也可幫助去除隱匿於楊梅果肉中的寄生蟲。
清洗后,楊梅可馬上食用或放冰箱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