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科

楊梅科

楊梅科,雙子葉植物,分佈量:世界:2屬, 50種;中國:1屬,4種

形態特徵


本科植物均具有芳香,被有圓形而盾狀著生的樹脂質腺體;芽小,具芽鱗。單葉互生,具葉柄,具羽狀脈,邊緣全緣或有鋸齒或不規則牙齒,或成淺裂,稀成羽狀中裂;托葉不存在或存在(北美洲產的一屬Comptonia Banks ex Gaertn.具托葉)。花通常單性,風媒,無花被,無梗,生於穗狀花序上;雌雄異株或同株,若同株則雌雄異枝或偶為雌雄同序,稀具兩性花而成雜性同株;穗狀花序單一或分枝,常直立或向上傾斜,或稍俯垂;雄花序常著生於去年生枝條的葉腋內或新枝基部,單生或簇生,或者複合成圓錐狀花序;雌雄同序者則穗狀花序的下端為雄花,上端為雌花;雌花序與雄花序相似,有時較雄花序為短,有切工作時較長,常著生於葉腋。雄花單生於苞片腋內,不具或具2-4小苞片;雄蕊2至多數(多至20,通常4-8枚),著生於貼附在苞片基部的花托上;花絲短,離生或稍稍合生;花藥直立,卵形,2葯室分離,并行,外向縱縫裂開;葯隔不顯著;有時存在鑽形的退化子房。雌花在每一苞片腋內單生或稀2-4個集生,通常具2-4小苞片;雌蕊由2枚心皮合生而成,無柄,子房1室,具1直生胚珠;胚珠無柄,生於子房室基底或近基底處,具1層珠被,珠孔向上;花柱極短或幾乎無花柱,具2(稀1或3)細長的絲狀或薄片狀的柱頭,其內面具乳頭狀的凸起的柱頭面。核果小堅果狀,具薄而疏鬆的或堅硬的果皮,或為球狀或橢圓狀的較大核果,外表布滿略成規則排列的乳頭狀凸起,有時被有毛茸或一層白色而厚的蠟質,外果皮或多或少肉質,富於液汁及樹脂,內果皮堅硬。種子直立,具膜質種皮,無胚乳或胚乳極貧乏(僅由1層細胞組成);胚伸直,胚根短,向上,子葉向下,肉質,肥厚,平凸透鏡狀。

地理分佈


產於中國江蘇、浙江、台灣、福建、江西、湖南、貴州、四川、雲南、廣西和廣東。日本、朝鮮和菲律賓也有分佈。生長在海拔125-1500米的山坡或山谷林中,喜酸性土壤。中性樹,稍耐陰。喜溫暖、濕潤環境,不甚耐寒。喜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沙質土壤,略帶鹼性的土壤亦可栽培。根部具菌根,萌芽力強。

觀賞價值


枝繁葉茂,樹冠圓整,初夏又有紅果累累,十分可愛,是園林綠化結合生產的優良樹種。孤植、叢植於草坪、庭園,或列植於路邊都很適合;若採用密植方式用來分隔空間或起遮蔽作用也很理想。自然長成整齊的球形,四季翠綠,又適於半陰條件,是增加園林景觀層次的好樹種。

栽培技術


繁殖可用播種、壓條及嫁接等法。播種法於7月初採種,洗凈果肉后隨即播種,或把種子低溫沙藏層積到翌年3月播種,每畝播種量月40kg。幼苗要適當遮蔭。壓條在3、4月間進行,也可採用高壓法。以生產果實為目的者需行嫁接法,砧木用2~3年生的實生苗,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切接或皮下接。栽植宜選擇低山丘陵北坡,若在陽坡應與其它樹間植。同時因是雌雄異株,應適當配植雄株,以利授粉。移栽時間以3月中旬至4月上旬為宜,並需帶土球。

所有物種


楊梅科(全世界共有3屬10種)
楊梅屬(本屬共有8種)
序號中文名稱拉丁二名法物種狀態
1毛楊梅Myrica esculenta Buch.-Ham.自然物種
2青楊梅Myrica adenophora Hance自然物種
3楊梅Myrica rubra (Lour.) S. et Zucc.自然物種
4雲南楊梅Myrica nana Cheval.自然物種
5恆春楊梅(變種)Myrica adenophora Hanca var. kusanoi Hayata變種
6青楊梅(原變種)Myrica adenophora Hance var. adenophora變種
7楊梅Myrica rubra (Lour.) S. et Zucc.自然物種
8青楊梅Myrica adenophora Hance自然物種
高山楊梅屬(本屬共有1種)
9高山楊梅Canacomyrica Monticola Guillaumin自然物種
長苞楊梅屬(本屬共有1種)
10長苞楊梅Comptonia peregrina (Linn.)J. M. Coult.自然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