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葉斑病

香蕉葉斑病

香蕉葉斑病,在華南香蕉產區普遍發生,常見的有褐緣灰斑病、灰紋病和煤紋病,其中褐緣灰斑病最為嚴重。在病害流行年份,葉片受害面積為20%~40%,嚴重時達80%以上,病株產量減少,果實品質下降,嚴重時減產50%以上。

摘要


香蕉葉斑病幾種病害的 病原菌和英文名如下:
黃條葉斑病 (英文名:banana yellow Sigatoka, 病原菌:Mycosphaerella musicola)
黑條葉斑病 (英文名:banana black Sigatoka,病原菌:Mycosphaerella fijiensis Morelet)
灰紋病(英文名:cordana leaf spot,病原菌:Cordana musae)
煤紋病(Banana helminthosporium leaf spot 病原菌:Helminthosporium torulosum(Syd.) Ashby
褐緣灰斑病(包括黃條葉斑病和黑條葉斑病).
Pseudocercospora fijiensis (Zimm.) Deighton也有用來稱黑條葉斑病病原菌。Mycosphaerella fijiensis 與Pseudocercospora fijiensis (Zimm.) Deighton 為同一真菌,前者是有性世代用名,後為無性世代用名. 中文香蕉褐緣灰斑病包括黃條葉斑病和黑條葉斑病。香蕉黑條葉斑病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都是香蕉的主要病害。

病症


黃條葉斑病發病初期是在植株頂部第三或第四片嫩葉上表面出現細小的黃綠色病紋,病紋與葉脈平行縱向擴展,形成黃綠色或黃色條紋,之後條紋再擴展形成暗色斑塊,出現水漬狀,中央變褐色或銹紅色,邊緣有黃色暈圈環繞,以後斑塊或條紋的中央組織乾枯。發病嚴重時,多個病斑或條紋相互融合,周圍組織壞死,葉片大面積變黑乾枯和迅速死亡。
黑條葉斑病初始在完全展開的第三或第四片嫩葉下表面的葉脈間,有細小的褪綠色斑點。斑點擴展成銹褐色條紋,隨後顏色加深,變成暗紅色、褐色或黑色。嚴重受害葉片,病斑或條紋融合,造成大面積葉肉組織毀壞,變成黑色和水漬狀,最後病葉迅速死亡、乾枯、下垂,倒掛在假莖上。
香蕉葉斑病
香蕉葉斑病
葉斑病屬真菌性病害,在高溫高濕的天氣條件下易發生流行,尤其是颱風暴雨後,葉片造成傷口多,發病更為嚴重。以密植、不除吸芽、土壤排水不良、蕉園四周雜草叢生、管理不周、偏施氮肥、通風條件差的蕉園發病最為常見。

發病特點


香蕉葉斑病是香蕉常見的真菌性病害,主要有3種,即褐緣灰斑病、灰紋病和煤紋病,其中以褐緣灰斑病危害最為普遍。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病部或病殘留物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風傳播,在香蕉生長季節輾轉危害,開始發生於老葉,后逐漸蔓延至上部嫩葉。病株葉受害率為30%,嚴重時達80%以上,產量可降低3成以上。

防治方法


在高溫高濕天氣,葉斑病非常難以控制。要有效地控制葉斑病,需要採取綜合治理策略,包括栽培防治措施和化學防治措施。
1、栽培防治:栽培防治的目的是減少蕉園的孢子數量和蕉葉周圍的濕度。周年病葉組織(孢子源)應定期清除。用鐮刀割去病葉、枯葉。在旱季盡量清除所有病葉,使種植園在下一個雨季來臨是乾淨的。香蕉地塊要設計成確保排水迅速和空氣流通。種植密度合理,以改善噴葯覆蓋度和增加蕉園內空氣流通,使蕉葉迅速乾燥。
2、生物防治:重點防治時期:抽薹開花期,即自苞片張開后即開始噴葯保護幼果。
香蕉葉斑病
香蕉葉斑病
3、化學防治:噴施的殺菌劑應包括保護性殺菌劑和內吸性殺菌劑。由於香蕉葉片蠟質層很厚,在噴施殺菌劑時通常加入香蕉油,以增強殺菌劑在香蕉葉片中的滲透性。
保護性殺菌劑應在病原菌感染前用藥。當病原菌已感染蕉葉應使用內吸性殺菌劑。內吸性殺菌劑可殺滅在斑點和條紋階段的葉斑病病原菌,但不能遲於晚期條紋階段施藥。
4、施藥頻率(次數與間隔)取決於病害發展程度與天氣條件
由於新葉易感染病菌,故殺菌劑的目標是保護新葉。飛機噴葯,由於它可大面積短時間噴完大蕉園而在香蕉種植上廣泛應用,特別是對付空氣傳播的子囊孢子感染有很高的防效。
5、防治方法針對香蕉葉斑病發病的一般規律,每年香蕉葉斑病的主要防治時間為5~10月,其餘時間只需在氣溫較高且雨水較多、病情有明顯發展時進行防治即可。每年5~10月的颱風雨季是防治該病的關鍵時期,應在雨季將至和雨天間隙之時選用防治效果較好、藥效期較長且用藥量少的新型農藥進行防治。
每次颱風暴雨過後,由於香蕉植株部分組織受傷害嚴重,加上氣溫高、濕度又特別大,有利病菌大規模侵襲,是香蕉葉斑病及其它各種病害暴發的前兆,必須對香蕉病蟲害進行一次總體性、綜合性治理。
在整個用藥過程中,都應盡量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殺菌農藥或利用無毒無污染的生物農藥,以保護環境、提高果品質量和檔次,並注意輪換用藥,以避免或延緩病蟲害的抗藥性。
香蕉葉斑病
香蕉葉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