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范愛農的結果 展開

范愛農

清末革命團體光復會成員

范愛農(1883—1912),名肇基,字斯年,號愛農。清末革命團體光復會成員。浙江紹興皇甫庄人。

三歲喪父,五歲失母,與妹妹靠祖母撫養成人。在浙江紹興府學堂求學期間,在徐錫麟的教誨下,范愛農思想進步,學習勤奮,成績優良,是紹興府學堂的高材生,也是徐副辦的得意門生之一。

1912年落水遇難。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一書中專門寫了一篇《范愛農》表達對其同情。

軼事典故


繡花弓鞋

1905年冬隨徐錫麟夫婦赴日留學。當時正在日本留學的魯迅應陳子英之邀前往橫濱迎接,就在這時開始與范愛農相識,官吏檢查范愛農等人的行李時翻出給師母帶的繡花的弓鞋,魯迅看到后嗤之以鼻,搖了搖頭,被范愛農看到了,范愛農從此對魯迅不滿。范愛農等人在火車上互相讓座,魯迅又看不過去,搖了搖頭。

成為好友

1907年日本留學生們接到安徽巡撫恩銘被刺殺、范愛農的老師徐錫麟被殺的消息,舉辦同鄉會時他反對魯迅等人主張發電回國的想法,專門跟魯迅作對,並從此一直與魯迅作對。後來范愛農由於沒錢上學,受到輕蔑,排斥,迫害,只得在鄉下教幾個小學生糊口。革命的前一年再次遇到魯迅,兩人熟識了,范愛農解釋了為何當年與魯迅作對,魯迅表示歉意,兩人冰釋前嫌成為好友。紹興光復后范愛農十分高興,來找魯迅去紹興,魯迅當了師範學校的校長,范愛農當監學,工作認真勤奮。報館案風波后魯迅去了南京,范愛農失去了工作,失業后陷於窮困之中。一次跟朋友去看戲,坐船回來,在大風雨中不幸落水致命。范愛農的一生正代表著那時正直的知識分子的際遇和境況。

人物爭議


死因爭議

1912年落水遇難,也有研究者認為,范愛農為他殺。

人物語錄


在原稿的附記中寫道:“我於范愛農之死,為之下不怡累曰,至今未能釋然。昨忽成詩三首,隨手寫之,而忽將雞蟲做入,真是奇絕妙絕,霹靂一聲,群小之大狼狽。今錄上,希大鑒家鑒定,如不惡,乃可登《民興》也。天下雖未必仰望已久,然我亦豈能已於言乎?二十三日,樹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