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伎樂天的結果 展開

伎樂天

伎樂天

伎樂天是佛教中的香音之神。在敦煌壁畫中伎樂天亦指天宮奏樂的樂伎。梵音“提婆’,意為“天”。在佛教中,所謂“天”,主要是指有情眾生因各自所行之業所感得的殊勝果報。如六道(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十界(前六道“凡界”再加聲聞、緣覺、菩薩、佛四類“聖界”)中的天道、天界。這時的天稱為“天人”或“天眾”,而並非指自然界的天。佛教認為天是有情眾生的最妙、最善、也是最快樂的趣處,只有修習十善業道者才能投生天部。

簡介


伎樂天
伎樂天
然而,“天”雖然處於諸有情界中最高最優越的地位,能獲得種種享受,但仍未脫離輪迴,一旦前業享盡,則重新墮入輪迴之中。另外,佛經中說到“天”時,往往又同時指這些有情眾生的生存環境。佛教把世俗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種其中欲界有六天,主要包括四大天王天、忉利天和兜率天等。色界有十八天(也有說十七天,或二十三天的〕,主要有大梵天、遍凈天、無想天、大自在天等。
除此以外,古代印度神話和其他宗教中的一些神,也有稱為天的,有些後來被佛教吸收,成為佛教的護法天神,如大群才天、大吉祥天、大黑天等等。隨著佛教的發展,天的隊伍不斷擴大,越來越多。

在佛教


反彈琵琶的伎樂天
反彈琵琶的伎樂天
在佛教藝術中經常出現的諸天像有帝釋天、大梵天、四大天王、大吉樣天女、大辯才天女、訶利帝母、大自在天、以及種種供養天、伎樂天等等。在中國佛教石窟藝術中很早就出現了諸天的形象,如新疆克孜爾石窟第一百十窟主室左壁所繪“夜半邊城’的佛傳故事壁畫中,就出現了帝釋天和四天王天的形象、雲岡石窟第八窟窟門兩側,則雕有騎牛的摩酼首羅天和騎金翅鳥的鳩摩羅天。四川廣元皇澤寺第五窟的天龍八部中的天的形象也是一個武士裝的天王像。最有特色的是敦煌壁畫中各種飛天的形象,他們飄浮在空中,或手持供物,或持各種樂器。表示以各種美妙的音聲來讚美佛,供養佛。其造型生動,線條飄逸、流暢,本身就如動聽的旋律,令人心醉。

古代吉祥圖案


持樂器的飛天。飛天,出自佛經,梵音“犍闥婆”,“犍闥縛”或“乾闥婆”。又名“香音神“或“香陰神”,即“不啖酒肉,惟嗅香氣”之意。是上天“天龍八部”神之一,住在須彌山南金剛窟,天欲作樂時,其身自現異相,飛行於天空,手持樂器,蹁躚飄舞,故又稱“天樂神”、“伎樂天”、“樂神”、“音樂天”、“凌空之神”。是佛教中歡樂吉祥的象徵。飛天紋樣隨著不同時代,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北魏前期臉型圓胖,有女性還有男性,飄帶較短;東西魏、北齊時期,面相趨於“秀骨清象”,這與當時社會風尚有關,飄帶漸長,凌空之感增加;至盛唐時期,飛天都是少女形象,體態豐滿,飄帶更長,有的比人長二、三倍,凌空飄蕩的質感非常自然流暢。在敦煌壁畫,雲岡、龍門、鞏縣石窟,都繪刻有優美的各種飛天形象。

天神


遍觀中原地區從古至今的佛教藝術作品,絕少有裸體特別是全裸人物出現。不過在離佛教發源地印度更近的新疆和田地區,就沒有中原佛教這般的忌諱。5幅出土於該地區的,公元8世紀前後繪製的伎樂天神壁畫,就已其奇異誇張的髮型,肥碩的軀體,以及特意勾勒出的生殖器讓人眼界大開。
4月21日至7月4日,包括這5幅壁畫在內的,51幅出土於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達瑪溝鄉一帶的珍貴壁畫,將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