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塘沽區第一中學
公立中學
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第一中學,簡稱“塘沽一中”,現名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第一中學。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街煙台道3號,前身為私立津寧中學,創建於1946年10月。1949年8月天津市政府接管,后改為塘沽一中。熊資粹(四川萬源人)擔任首任校長、黨支部書記。在其任職的十年中,把一所普通舊中學辦成一所全市聞名的新型重點中學,1959年被天津市教育局確定為市重點中學,成為全國先進中學之一,受到國務院表彰和周總理的嘉獎。
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第一中學 前身為津寧中學,始建於1946年10月,先後更名為塘大中學、塘沽區第一中學。1959年學校被確定為市重點中學。1984年被命名為全國體育項目傳統學校。2004年獲得示範高中校的稱號。學校現有高中、初中兩個校區,共佔地130畝,均位於塘沽街中心地帶。
天津市塘沽區第一中學
塘沽一中自1946年建校以來,校名曾經五度更易。
塘沽津寧中學校(1946年8月~1949年8月) 1946年前,沽口兩岸中等教育是一片荒原。日寇投降后,重慶大學學子李光銳先生回到家鄉塘沽,經過一年的奔走努力,於1946年8月在隸屬天津縣和寧河縣的海河三角洲上,取“津”、“寧”二字為校名,正式建立了“塘沽津寧中學校”,這是塘沽一中的第一個名稱。
塘沽一中
天津市塘沽中學(1951年~1958年)1952年1月5~7日,召開塘大區第一屆第五次各界人民代表大會,大會決定將“塘大區”更名為“塘沽區”。此後不久,塘大中學更名為“塘沽中學”,塘大中學大沽分校更名為“大沽中學”。
天津市塘沽區第一中學(1958年至今)。1954年5月6日,塘沽二中成立;1956年塘沽三中成立,塘沽中學名稱沒有更動。直到1958年,河頭中學、鄧善沽中學、中心庄中學相繼成立時,塘沽中學才正式更名為“天津市塘沽區第一中學”。
天津鹼廠中學(“文革”期間~1969年)。“文革”期間,在“工人階級必須領導一切”的浪潮中,隨著天津鹼廠工宣隊的進駐,塘沽一中一度改稱為“天津鹼廠中學”。直到1969年,才得以恢復其原名——天津市塘沽區第一中學。
育華中學(1992年至今)。1992年暑假招收第一批初中班,1995年暑假招收第一批高中生。2009年7月,育華中學初中部送走最後一批初中生畢業,開始恢復塘沽區第一中學初中部的招生。2017年育華中學高中部停止招生。
學校佔地5.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學校現有64教學班,3000餘學生,特級及中高級教師50餘人。有各種實驗室16個,專用勞技教室4個,先進的千兆以太校園網,裝備計算機400餘台,多媒體電化教室6個,信息技術教室6個,藏書10萬餘冊;學校建有學生電視台、“晨曦”文學社等業餘社團。2000年被評為市級規範示範校和市級電教實驗校。優雅的學習環境,先進的教學設施,為學生成才創造了良好條件。
天津市塘沽區第一中學
塘沽一中體育、衛生工作富有傳統,辦有特色。80年代以來,先後10次獲得市級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01年被國家教育部命名為優秀體育課題實驗基地校。
2004年,學校通過專家組驗收檢查,獲得國家級示範高中校的稱號。塘沽一中正在為濱海新區開發開放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0年9月25日,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
學校突出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堅持“自我教育、主動發展”的辦學特色,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學校結合教育實踐和集體活動,讓學生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過程中成長進步,為他們的自主教育創造了機會,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他們尋求主動發展搭建了舞台。
學校從文化治校入手,致力於建立“民主、和諧、嚴謹、有序”的主流校園文化,注重核心價值觀形成,用團隊精神、愛崗敬業、質量意識、自我管理的理念引導廣大教職員工,教師個人價值的體現與學校戰略目標的實現結合起來,達到強化整體文化建設的目的。
101、102、103、107、108、109、110、112、113、130、131、132、133、134、459、501、502、503、507、518、529、680、816、821、825、833、834、844、931、936、937路等公交路線均在塘沽一中附近設有公交站點。
現任課教師中,本科學歷達100%,而且有相當數量的研究生畢業的教師。其中高級職稱:147人;特級教師11人;區首席教師8人;區學科帶頭人19人;區級骨幹教師23人。
天津市濱海新區煙台道3號(高中部)
天津市濱海新區河北路4號(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