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19
1999年黃健中執導的電影
陳道明 飾 顧維鈞
演員表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
顧維鈞 | 陳道明 | 中國代表 | |
梅 | 許晴 | ||
陸征祥 | 修宗迪 | 中國代表 | |
讓·娜 | 薩拉·格萊賓 | ||
肖克儉 | 何政軍 | ||
喬治·克里孟梭 | 傑拉德·蒂里翁 | 法國首相 | |
牧野伸顯 | 島崗現 | 日本代表 | |
讓·娜母親 | 卡琪婭·申庫 | ||
西園寺公望 | 小野地清悅 | ||
培德夫人 | 露西·杜克恩 | ||
大衛·勞合·喬治 | 伊曼紐爾·博 | ||
岳昭煜 | 薛山 | ||
施肇基 | 王大為 | ||
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 | 愛德華·米克斯 | ||
魏宸組 | 郭靖宇 | ||
王正廷 | 李建義 |
職員表
出品人 | 張丕民、閆曉明、韓三平 |
---|---|
總導演 | 黃健中 |
製作人 | 王中軍 |
監製 | 韓三平 |
美術設計 | 李瑤 |
編劇 | 黃丹、唐婁彝 |
攝影 | 張中平 |
角色介紹
顧維鈞
演員陳道明
以一個愛國者的形象出現在影片中的,有一種內斂、深沉、冷靜和智慧的氣質。他思維縝密,對時局的分析準確。他能夠顧全大局,頂得住周圍的壓力,為了祖國的利益不惜犧牲一切。在他身上體現出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責任感震撼了觀眾。同時,他對當時政府的軟弱無能,又無可奈何,滿懷悲憤,愛國之志無以施展。
肖克儉
演員何政軍
在巴黎組織遊行罷工,遭到法國警察逮捕。獲釋之後,他仍然積極投入喚醒民眾的工作。然而,他和朝鮮革命者一起爆炸日本代表團所住旅館的偏激行為使朝鮮和中國成為輿論矛頭的指向。
梅
演員許晴
肖克儉的妻子,代表著女性的覺醒。她不再是舊式的,逆來順受,沒有原則只求一家安穩的小女人。她站在了丈夫是背後,支持自己的丈夫。
創作背景
《我的1919》劇照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備註 |
2000年 |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藝術指導 | 李瑤 | 獲獎 |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演員 | 陳道明 | 獲獎 | |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 | 《我的1919》 | 提名 | |
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 | 陳道明 | 獲獎 | |
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 | 《我的1919》 | 獲獎 | |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 | 黃健中 | 獲獎 | |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 陳道明 | 獲獎 | |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 | 《我的1919》 | 提名 | |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美術獎 | 《我的1919》 | 提名 |
《我的1919》不僅是在敘述歷史中的一頁,而且重新點燃了1919年熊熊燃燒的那股烈火。片名即道明了影片獨特的敘事角度,它不是在歷史的洪流中表現扭轉乾坤的人物,而是在追溯個人的經歷時回顧歷史。銀幕上第一次以北洋政府的一名外交官──駐美國公使、簽訂巴黎和約的全權代表顧維鈞作為第一主人公,通過他拒絕在出賣中國領土和主權的1919年的巴黎和約上簽字,表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尊嚴,謳歌了以弱抗強、威武不屈的中國人的揚眉吐氣的精神。(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戴光晰評)
《我的1919》是一部獨特的影片。它表現的是一件封存已久的往事,即在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拒絕在喪權辱國的“和約”上簽字。這是在近代國際外交風雲中,中國面對西方列強發出的第一聲吶喊。儘管這聲音確實微弱單薄,但是,它畢竟是自1840年至1919年長達80年間中國外交官第一次挺起脊樑。(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胡克評)
劇照
《我的1919》彰顯了愛國主義,弘揚了主旋律;兩部影片場面氣勢恢宏,情感與藝術水乳交融、震撼人心;都選擇了“從個人角度回顧歷史”的紀實性敘事手法,這對中國歷史題材傳統電影來說,的確是一個全新的視角。(楊桂霞評)
影片表現了1919年巴黎和會上,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與列強抗爭的種種過程和愛國志士肖克儉為國請命最終在凡爾賽宮廣場自焚的悲壯之舉,謳歌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漲的愛國激情,同時也揭示了“弱國無外交”這樣一條真理。素來以沉穩、儒雅風格著稱中國大陸實力派演員陳道明在片中扮演的顧維鈞非常引人注目,將顧維鈞身為炎黃子孫的尊嚴氣節和外交家的睿智瀟灑等都表現得入木三分。(騰訊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