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狂生的結果 展開

狂生

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

《狂生》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原文


劉學師言:“濟寧有狂生某,善飲;家無儋石,而得錢輒沽,初不以窮厄為意。值新刺史蒞任,善飲無對。聞生名,招與飲而悅之,時共談宴。生侍其狎,凡有小訟求直者,輒受薄賄為之緩頰;刺史每可其 請。生習以為常,刺史心厭之。
一日早衙,持刺登堂。刺史覽之微笑。生厲聲曰:‘公如所請,可之;不如所請,否之。何笑也!聞之:士可殺而不可辱。固然固然不能相報,豈一笑不能報耶?’言已,大笑,聲震堂壁。刺史怒曰:‘何敢無禮!寧不聞滅門令尹耶!’生掉臂竟下,大聲曰:‘生員無門之可滅!’刺史益怒,執之。訪其家居,則並無田宅,惟攜妻在城堞上住。刺史聞而釋之,但逐不今居城垣。朋友憐其狂,為買數尺地,購斗室焉。人而居之,嘆曰:‘今而後畏令尹矣!’”
異史氏曰:“士君子奉法守禮,不敢劫人於市,南面者奈我何哉!然仇之猶得而加者,徒以有門在耳;夫至無門可滅,則怒者更無以加之矣。噫嘻!此所謂‘貧賤驕人’者耶!獨是君子雖貧,不輕幹人。乃以口腹之累,喋喋公堂,品斯下矣。雖然,其狂不可及。”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註釋


劉學師:劉支裔,濟寧人。舉人。康熙二十二年任淄川縣儒學教諭,三十五年卒於官。見乾隆《淄川縣誌》四。
儋石(dànshí旦時):又作“擔石”,百斤之量。“無儋石”,常以喻口糧儲備不足。《後漢書·郭丹傳》附范遷:“及在公輔,……在位四年蔑,家無擔石焉。”
狎:親昵,熟悉。
求直:要求肚訴;求官判己有理。
緩頰:為人說情。
可其請:答應他的請求。
滅門令尹:即俗語“滅門知縣”。形容臨民官之成虐權勢。滅門,滅絕全家。
掉臂:甩動兩臂。謂大搖大擺走路,表示傲視上官。
城堞:城垛口。堞,城上短牆,又叫“女牆”、“脾睨”。按,此當指城上望樓等之之處處。
斗室:喻極小之室。
南面者:南向而治的統治者。泛指帝王以至臨民官員。
貧賤驕人者:指身雖貧賤而不屈於富貴之人。戰國田子方語,見《史記·魏世家》。
獨是:但是,只是。
口腹之累:飲食之累。指為生活所迫。
狂不可及:謂疎狂任性,無人可及。本南朝宋顏自言自語負語,見《南史》本傳。

譯文


劉學師說:濟寧有個行為狂放的書生,性好飲酒,家裡窮得從來余不下一斗米,然而只要一得到錢就買酒喝,根本不把窮困放在心上。這時正遇上新刺史到濟寧上任,這位刺史很能喝酒,但沒有對手。聽說狂生能喝酒,就招他來一起共飲,十分喜歡他。以後刺史就時常找狂生談笑對飲。狂生倚仗著與刺史關係親密,凡有打小官司想求得勝訴的,他就接受點賄賂,為他們去說情。刺史常常答應他的請求。狂生習以為常了,刺史心裡就討厭他了。
一天早上,刺史升堂處理公務,狂生拿著個條子來到堂上。刺史看著條子只是微笑,狂生厲聲喝道:“大人同意我的請求,就答應;不同意我的請求,就否定它。何必笑呢!我聽說,士可殺而不可辱。其它的事我固然無法報復,難道笑一笑也不能報復嗎!”說完了就放聲大笑,笑聲震蕩著大堂四壁。刺史大怒說:“你怎麼能這樣無禮!你沒聽說過‘滅門令尹’這樣的話嗎?”狂生竟然一甩胳膊走了,還大聲喊道:“小生無門可滅!”刺史更加憤怒,就把他抓了起來。後來打聽他的家庭情況,原來他並沒有田產宅第,只帶著妻子在城牆上住。刺史聽到這種情況,就把他釋放了,只下令驅逐他,不讓他在城牆上住。朋友們很同情他的狂放行徑,給他買了一小塊地,買了一間小屋。狂生搬過去住下,嘆息道:“從今以後可就害怕滅門令尹了!”
異史氏說:“有知識的君子奉法守禮,不敢在市上劫人作歹,皇帝大官能把我怎麼樣!然而仇視他還能得到他加以定罪,只因為有家門存在的原故;如果到了無門可滅的地步,即使再怒的官僚也無法給以加罪了。哈哈!這就是雖貧賤而不屈於富貴之人的人罷!只是君子雖貧窮,不應輕易求人。如果因為生活所迫,不斷到公堂喋喋求索,那品格就太低下了。即使如此,那狂生的疏狂任性也是無人可比的。”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