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期

人類25歲至60歲的年齡段

成年期是25—60歲這個年齡段。按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又可分為三個階段:即青年晚期(25—30歲),成年前期(30—40歲),成年中期(40—60歲)。在成年期,人的身體發育成熟,各種生理活動相對穩定。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開始向衰退過渡。特別是在成年中期以後,身體各種功能,如體力、精力、抗病力、呈下降趨勢並隨年齡的增加而日漸明顯。所以,在青年晚期和成年前期是人生的黃金時期,體力、精力旺盛,社會經驗和文化知識豐富,成為社會各項事業、生產和活動的基本力量,是家庭養老育兒的主要承擔者,一定要珍惜這段時期。

涵義


成年期變化
成年期的主要生活課題是成家立業,即組織家庭、撫育子女,干一番事業。成年人過著獨立自主的生活,承擔著複雜的社會責任。他們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是社會物質和精神財富生產的主力軍。

引申


成年期的身體變化不像其他階段那麼顯著,是平緩進行的。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多數人身體功能在25~30歲時達到高峰,體力、靈敏度、反應時、手工技能等都處於最佳狀態。美國心理學家N.W.肖克測量了成年期男性的工作率(指兩分鐘內心率能恢復正常的工作量)、心血輸出量和肺活量,發現這些指標在25~30歲最佳,30歲以後開始緩慢下降。當然,這個趨勢是就一般而言,個別差異是很大的。有的人到50多歲,身體組織和功能還很少變化。多數變化似乎是由於身體不同部位的細胞減少造成的。成年早期身體各部位細胞充裕,余量較大,減少一些影響也不大。後來余量喪失,繼續減少就會產生可見的影響。
成年期一個重要的身體變化是更年期變化,這在女性身上表現更加明顯。婦女更年期一般發生於40~50歲之間,生理上表現為排卵停止,行經停止,有時伴隨陣熱和出汗;心理上表現為心情抑鬱,情緒不穩定。更年期變化主要是由於性激素急劇下降引起的,也與女性對更年期的認識和態度有關。這裡顯然也有個別差異,有的婦女在更年期感覺不到什麼癥狀,有的有身體癥狀卻沒有情緒障礙。
就腦的發展而言,20歲以前腦的成熟過程已基本完成,但某些方面還在發展著。髓鞘化過程是腦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網狀組織的髓鞘化過程延續到30多歲。作為智力過程的生理基礎的大腦聯合區一直發展到老年。
成人的認知活動在過去發展階段的基礎上繼續發展。J.皮亞傑所謂的形式運算思維在這個時期更加完善和協調。人一生都在學習,掌握新知識、新觀點、新思想。
在整個成年期認知能力是否逐步下降,這是個複雜的有爭議的問題。有的研究表明沒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一般認為,這個差異主要是由於研究方法不同造成的。採取橫斷法,即同時比較不同年齡組的人,會發現有所下降。這主要不是由於年齡,而是由於不同年齡組的人過去生活條件不同,如教育程度、營養條件、生活經歷等的不同。採取縱向法,即對同一年齡的同一些人追蹤研究,則會看到沒有下降,在有關專業方面還有所提高。
對成年後期的人來說,言語、推理、判斷等能力均不下降。而且知識經驗還在不斷積累。但是快速反應和短時記憶的測驗則表明從50歲以後有所下降。有的研究表明,成年後期的人在學習、記憶的某些方面有輕微下降。學習新材料、組織新材料差一些,最明顯的困難是從長時記憶中提取信息。一般說來,再認比再現容易。研究表明,在再認上年齡差異不大,而在要求從長時記憶中提取信息上則年齡差異明顯。
創造性是人們在事業上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性與年齡的關係不能一概而論,不同的方面情況是不同的。在數學和物理學方面,20~30歲的人較易取得成就,如A.愛因斯坦26歲發明相對論,I牛頓28歲發明微積分,伽利略26歲提出自由落體理論。在歷史和哲學方面,一般則在較晚的年齡階段才會取得成就。

歷史


關於成年人的人格發展,在西方,E.埃里克森的理論具有較大的影響。他的人格發展階段論包括有順序的8個心理社會階段。在每一階段上,如果個體能適應於社會所提出的要求,那麼自我的特定能力便得到發展。與成年期有關的是其中的兩個階段,即親密感對孤獨感和繁殖感對停滯感。親密對孤獨主要表現於成年前期,愛他人、強烈的自我感和獻身精神都能導致建立親密感,否則可產生孤獨感。繁殖感對停滯感主要表現於成年後期,深切關懷下一代成長的感情,如果處理好工作和兩代人之間的關係,就有助於建立繁殖感,否則可產生停滯感。
一些研究表明,人格的特點不全是隨年齡變化的。性別和年代差異似乎比年齡變化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