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7條詞條名為陳華的結果 展開

陳華

四川大學教授

陳華,1963年7月出生,理學博士,教授。畢業於四川大學。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化學學院副院長,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

簡介


男,1963年7月出生,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化學學院副院長,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1983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1994年和1999年在四川大學分別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在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陳新滋院士主持的“手性合成與創新藥物開放實驗室”從事博士后工作一年。
近年來,主要從事水溶性過渡金屬有機膦絡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水-有機兩相體系中催化性能和不對稱催化合成的研究,以及以水和離子液體為介質的石油化工和精細化學品清潔生產技術的研究開發。在水-有機兩相體系催化合成及清潔技術開發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發表論文110多篇,申請發明專利6項(授權),參編專著4部,教材2部。負責和參加省部級及國家級科研項目20餘項。
在以水溶性有機金屬絡合物為催化劑的水-有機兩相體系研究方面,通過在體系中加入適當的表面活性劑形成的膠束與過渡金屬絡合物通過分子間作用力形成分子自組裝體系,可有效地提高催化反應的活性和選擇性,很好地解決了水-有機兩相體系中由於有機反應底物在催化劑水溶液中溶解度低(或不溶)造成的催化活性和反應選擇性下降的難題,並通過我們提出的“膠束-離子對作用機理”對其做出了合理的解釋,在該領域取得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通過對以膠束和水溶性過渡金屬絡合物的分子間作用力為基礎的分子自組裝體系的設計改進,首次獲得了在不需攪拌的條件下即可實現高反應活性的水溶性催化體系,這為人工模擬生物酶催化體系研究、為解決水溶性不對稱催化合成中催化活性和選擇性下降的難題提供了新的途徑。在水溶性過渡金屬絡合物催化劑的製備、催化性能評價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實驗體系,在“863”項目的支持下,還建立了可以勝任水溶性清潔生產技術擴大試驗和工業可行性評價的研究平台。這為我國以水溶性催化化學研究為基礎的清潔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必將對我國綠色化學清潔生產技術的開發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1、水溶性(雙)膦配體及其過渡金屬絡合物的合成
2、水-有機兩相體系中的催化反應研究
3、天然手性化合物修飾的負載金屬納米催化劑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4、離子液體介質中的催化反應研究
5、生物柴油及其副產物的化工利用
6、綠色化學合成方法
在研科研項目(僅列出以項目負責人身份承擔的項目)
1.利用煉油廠尾氣中乙烯制丙醛的清潔生產技術,科技部863項目;
2.製革、磷肥及煉油工業清潔生產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課題,科技部863項目;
4.石油煉製與基本有機化學品合成的綠色化學—水溶性有機金屬絡合催化烯烴氫甲醯化的催化化學,科技部973項目;
5.手性分子聚集體的設計合成及其不對稱加氫催化性能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6.手性超分子催化體系的設計合成及不對稱加氫研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
7.丁烯氫甲醯化合成戊醛及縮合、加氫製備癸醇,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重點項目;
8.乙烯氫甲醯化合成丙醛中試研究,新疆新峰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工作業績
在過渡金屬膦絡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方面,發表論文60多篇,申請發明專利6項,其中授權專利5項,鑒定成果4項,參編專著2部。負責和參加完成省部級及國家級科研項目20餘項。主講了化學專業基礎課“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專業碩士學位課程“有機金屬絡合催化”及博士生課程“不對稱催化合成”。
代表性成果(獲獎成果、專著、論文、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