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鹽酸樹的結果 展開
  • 漆樹科鹽膚木屬植物
  • 中藥

鹽酸樹

漆樹科鹽膚木屬植物

鹽酸樹,中藥名。學名鹽膚木。別名鹽霜柏、鹽樹、鹽霜樹、鹽布根、野漆樹、女木、五倍子樹、枯鹽箕、埔鹽、山鹽菁、山埔鹽。漆樹科鹽膚木屬植物。生於海拔280-2800m的山坡、溝谷的疏林或灌叢中。

形態特徵


鹽酸樹
鹽酸樹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2-10米;小枝棕褐色,被銹色柔毛,具圓形小皮孔。奇數羽狀複葉有小葉(2-)3-6對,葉軸具寬的葉狀翅,小葉自下而上逐漸增大,葉軸和葉柄密被銹色柔毛;小葉多形,卵形或橢圓狀卵形或長圓形,長6-12厘米,寬3-7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頂生小葉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或圓齒,葉面暗綠色,葉背粉綠色,被白粉,葉面沿中脈疏被柔毛或近無毛,葉背被銹色柔毛,脈上較密,側脈和細脈在葉面凹陷,在葉背突起;小葉無柄。圓錐花序寬大,多分枝,雄花序長30-40厘米,雌花序較短,密被銹色柔毛;苞片披針形,長約1毫米,被微柔毛,小苞片極小,花白色,花梗長約1毫米,被微柔毛;雄花:花萼外面被微柔毛,裂片長卵形,長約1毫米,邊緣具細睫毛;花瓣倒卵狀長圓形,長約2毫米,開花時外卷;雄蕊伸出,花絲線形,長約2毫米,無毛,花藥卵形,長約0.7毫米;子房不育;雌花:花萼裂片較短,長約0.6毫米,外面被微柔毛,邊緣具細睫毛;花瓣橢圓狀卵形,長約1.6毫米,邊緣具細睫毛,裡面下部被柔毛;雄蕊極短;花盤無毛;子房卵形,長約1毫米,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柱頭頭狀。核果球形,略壓扁,徑4-5毫米,被具節柔毛和腺毛,成熟時紅色,果核徑3-4毫米。花期8-9月,果期10月。
濱鹽膚木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8m。葉柄及花序均密被柔毛。奇數羽狀複葉,葉長25-45cm,總葉軸無翅或有狹翅;小葉7-17,近無柄或具短柄,卵形、橢圓形至長圓形,長5-12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至圓形,邊緣有鋸齒,上面近無毛或被微毛,下面密被灰褐色毛。花雌雄異株;圓錐花序大,頂生,長20-30cm,密被柔毛,花序柄粗壯;花密生,白色,長約2mm;花萼5裂,裂片卵形,被柔毛;花瓣5,黃白色,長圓形,具小睫毛;雄蕊5,較花瓣略長;柱頭3裂。核果扁球形,直徑約5mm,熟時橙紅色,被小柔毛。花、果期全年。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70-2700米的向陽山坡、溝谷、溪邊的疏林或灌叢中。

分佈範圍


我國除東北、內蒙古和新疆外,其餘省區均有,分佈於印度、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和朝鮮。

栽培技術


種植環境

鹽酸樹具有喜溫暖、喜濕潤、耐旱、耐寒、耐貧瘠、怕澇、不耐積水的特點,對土壤的要求不高,一般能種植農作物的土壤均能用於種植鹽酸樹。其次就是要有角倍類蚜蟲、肚倍類蚜蟲、夏寄主植物鹽膚木、紅麩楊、冬寄主苔蘚,也就是說種植地要滿足這些蚜蟲類和寄生植物的生長,鹽酸樹種植才能有種植成功的基礎條件。

種植技術

在種植鹽酸樹的時候,可以利用原有倍林並且補植倍樹的方法和人工造林的方法來開展,但是人工造林的成本太大,而且對樹苗的需求量也很大,所以最好是採用原有倍林並且補植倍樹的方法進行,或者是利用種子育苗進行造林。種植的行間距和株間距一般都是一米五左右,每畝最多能栽種220株。其次就是選擇好鹽酸樹蚜所需的蘚種,然後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培植苔蘚,一般三個月左右就能長出苔蘚,最後按照長寬均為五十厘米剷出苔蘚塊。當然我們在種植的過程中,還需要放養秋季迂移蚜,可以人工收集秋季迂移蚜,也可以進行人工養蟲,並適時放養。

栽培管理

等到鹽酸樹種植之後,要觀察幼樹的生長情況,並及時的控制樹勢。一般來說在幼樹生長的過程中,將樹尖摘除,將樹高控制在兩米左右,同時要合理的進行樹枝修剪,主要是將病枝、枯枝、密枝、徒長枝修剪掉。其次就是要保護植被,避免生長環境被破壞,影響鹽酸樹冬寄主的生長。還有就是鹽酸樹的種植和其他的種植都有一定的差別,就是不需要進行中耕和除草,這樣鹽酸樹的產量和質量會更好的。最後就是要防止落葉,可以在鹽酸樹的結果樹上進行環割的處理方式來達到控制落葉的效果。

病蟲防治

鹽酸樹雖然是需要有癭蚜蟲、夏寄主樹和冬寄主苔蘚這些條件才能生長,但這也並不是說所有的蟲害對它都沒有影響了。那麼要做的就是做好預防病蟲害的準備,其中最主要的病害是炭疽病和黑斑病,可以使用代森錳鋅來進行防治,當然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而最主要的蟲害則是寬肩象、天牛、食葉象等著一類的害蟲,一般都可以使用樂果來進行防治。
鹽酸樹
鹽酸樹

主要價值


藥用功能

【別名】鹽霜柏、鹽樹、鹽霜樹、鹽布根、野漆樹、女木、五倍子樹、枯鹽箕、埔鹽、
鹽酸樹
鹽酸樹
山鹽菁、鹽酸樹(3張)山埔鹽。
【漢語拼音】yansuanshu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uschinensisMill.var.roxburghii(DC.)Rehd.[RhussemialataMurr.var.roxburghiiDC.;R.roxburghiiDecne.exSteud.]
【功效】解毒消腫;散瘀止痛
【科屬分類】漆樹科
【主治】咽喉腫痛;癰瘡疔毒;胃痛;跌打骨折;腰腿痛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80-2800m的山坡、溝谷的疏林或灌叢中。
【採收和儲藏】全年采根;春、夏季采葉。鮮用或曬乾。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華南及江西、台灣、湖南等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爛敷。
【出處】《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