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協狀元
張協狀元
《張協狀元》中國宋元南戲作品。南宋時溫州九山書會才人編撰。載於明《永樂大典》第13991卷,今存全本。《張協狀元》是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南宋戲文,也是中國迄今所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戲曲劇本。
簡介
張協狀元
張協中狀元后,雖拒絕樞密使王德用的招贅,但貧女尋夫至京,嫌她“貌陋身卑,家貧世薄”,不肯相認,竟於赴任路上劍劈貧女。后貧女為王德用收為義女,終於重圓。
此劇與久已流傳的《趙貞女蔡二郎》、《王魁負桂英》等作品一樣,寫男子發跡負心主題。貧女勤勞善良,嚴斥張協忘恩負義,楚楚動人;而張協則心狠手毒,名利熏心,但最後大團圓結局,削弱了作品的感人力量。人物形象鮮明,情節貫串主線清晰,曲文質直淺近,具有濃郁的民間文學氣息,提供了不少早期南戲的戲曲史料。
創作背景
十二世紀初葉,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流行一種被後世稱為南宋戲文的戲曲形式。因其最初產生在中國浙江的溫州,故又稱為溫州雜劇。它對戲曲後來的發展影響極為深遠。這一時期產生的劇本絕大部分都已失傳。《張協狀元》是南宋戲文早期的劇本。
它是由當時溫州九山書會裡的才人創作的,距今大約800年之久,是中國迄今所發現的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戲曲劇本。因此,在中國戲曲發展史上,《張協狀元》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研究中國古代戲曲的重要史料,被現代史學界譽為“中國第一戲”和“戲曲活化石”。
題材及內容
在中國古代,婦女的社會地位十分低下,她們的悲慘命運引起許多古代劇作家的同情。因此,在南宋時期,出現了許多反映婦女遭男子拋棄,凄慘生活的劇本。這一類題材的戲曲,史學界稱之為“負心戲”,都是寫婚變中丈夫拋棄妻子的題材。
《張協狀元》就是這樣一出“負心戲”。他描寫古代的四川成都,有一名叫張協的秀才,忽得奇夢,辭別家鄉,進京考狀元。途中被強盜劫傷。貧困交加之際,被貧女救助,后經鄰居李大公夫妻做媒,與貧女結為夫妻,靠貧女賣發得錢,張協赴京考中狀元。貧女尋夫至京,張協不肯相認,把貧女打出官邸,后又欲劍殺貧女。
《張協狀元》劇本的發現有一段傳奇般的故事。1920年,中國學者葉恭綽先生遊歷歐洲,在倫敦街頭一家小古玩店偶然發現此書,葉恭綽先生深知此書的重大價值,購回秘密保存在中國天津一家銀行的保險庫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侵略者佔領天津。此書復遭厄運,不知下落,成為至今不解之迷。幸有此書的抄本流世,收入《古本戲曲叢刊》,后又經著名戲曲理論家錢南揚先生整理為《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校注本》1979年10月第一次出版。
自本世紀《張協狀元》被發現以來,重新排演這個具有較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劇本,曾是中國戲曲界許多藝術家和理論家的夢想。1992年中國戲曲學院於少非先生邀請二十多位中國戲曲界著名專家學者和數名國內一流戲曲表演藝術家共同努力,於1992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演南宋戲文《張協狀元》。
這次學術性的演出即獲成功。中國國內數十家新聞媒介相繼報道了演出消息和發表劇評。中國戲劇家協會在當年十一月為此劇成功首演召開專題座談會。與會學者、專家一致對學術演出給予很高的評價。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著名戲曲理論家張庚先生認為此次演出,基本上再現了南宋時期戲曲的風貌。《中國戲劇電影報》還將此次演出評為當年戲劇界十大新聞之一。
《張協狀元》自首演成功以來,在海外學術界也引起廣泛關注。
《張協狀元》1996年6月應邀去芬蘭訪問演出,同年還應邀赴愛沙尼亞訪問演出,2001年6月赴挪威演出,都獲得很大成功。
與我們今天看到的京劇、崑曲有很大不同,南宋戲文《張協狀元》極具特色。它的史學價值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張協狀元》完整的保存了南宋戲文的面貌,可能有藝人的增改,但是依然可以認識南宋戲文的真實面目,其中保留下許多古戲資料。如,宋雜劇片段和斷送的實例,以及諸宮調錶演的痕迹。
第二,為了解南宋戲文的音樂形式找到了直接的佐證。《張協狀元》中保留下許多古劇曲牌。
第三,《張協狀元》提供了早期戲曲表演形式,有助於了解早期南戲的劇本創作、結構安排、曲調組織、表現手段、角色分工、服飾化妝、樂器手具等。
我們今天觀賞南宋戲文《張協狀元》學術演出,不但可以了解中國古代婦女的生活命運,又可以了解中國戲曲的演變;感受它與後世的崑曲、京劇在藝術形式上有那些區別。南宋戲文《張協狀元》學術演出基本上再現了南宋戲文的演出風貌。劇中演員的表演、服飾、化妝、道具、樂器及演奏體制,無不根據歷史文字和圖片資料考證得來。
中國著名戲曲音樂家傅雪漪先生是當代中國在世的古劇音樂學者,他權威性的參與,為觀眾再現了南宋獨特而優美的音樂。
編劇:南宋.溫州九山書會才人
作曲:傅雪漪
導演:於少非
主要演員:
生:楊春偉 男,1966年生;國家一級演員;2009年被確定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現任山東省柳子劇團副團長。
代表劇目有:《孫安動本》、《風雨帝王家》、《黃桑店》、《掛龍燈》、《關羽斬貂蟬》等。多次在省級比賽中獲一等獎;2007年獲第八屆中國藝術節文華表演獎。
旦:陳 媛 女,1959年生;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國家文華表演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獲得者;代表劇目:《風雨帝王家》、《孫安動本》、《江姐》、《法魂》、《金箭媒》、《御碑亭》、《恩仇記》、《玩會跳船》、《關羽斬貂蟬》、《觀燈》等。
丑:周偉,男,1976年生;國家二級演員;主攻醜行,在《孫安動本》、《春草闖堂》、《三鳳求凰》、《風雨帝王家》、《攬館》等劇中擔任主要角色。2004年獲第八屆山東文化藝術節三等獎、中國戲曲紅梅大賽山東賽區二等獎;2007年獲第三屆“中國戲曲紅梅薈萃”山東賽區一等獎。
凈:李衛國,男,1974年生;國家二級演員;主攻花臉,在《孫安動本》、《五台會兄》、《紅羅記》、《打登州》等劇中擔任主要角色。
末:張仲秋,男,1974年生;國家二級演員;主攻老生,在《孫安動本》、《五台會兄》、《春草闖堂》、《樊城關》、《魚藍記》等劇中擔任主要角色。在首屆“牡丹杯”中國地方戲曲名家展演中獲一等獎。
貼:劉海霞,女,1989年生;國家三級演員;主攻青衣、花旦,主演《青山作證》、《義烈女》、《魚籃記》、《春草闖堂》、《失子驚瘋》等劇目;2006年被山東省文聯評為“藝壇新秀”;2007年獲第三屆“中國戲曲紅梅薈萃”紅梅金花獎;2009年獲第九屆山東文化藝術節新人獎。
外:徐敏,女,1976年生;國家二級演員;主攻閨門旦,在《孫安動本》、《春草闖堂》、《紅羅記》、《抱妝盒》、《恩仇記》等劇中擔任主要角色。1998年獲山東省地方戲曲邀請賽三等獎;2004年獲“國際小戲藝術節”銀獎、中國戲曲紅梅大賽山東賽區二等獎。2007年獲第三屆“中國戲曲紅梅薈萃”山東賽區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