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恭綽

書畫藝術家

葉恭綽,男,字裕甫(玉甫、玉虎、玉父),又字譽虎,號遐庵,晚年別署矩園,室名“宣室”。祖籍浙江餘姚,1881年出生於廣東番禺。書畫家、收藏家、政治活動家。早年畢業於京師大學堂仕學館;后留學日本,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

曾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孫中山廣州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長。1927年出任北京大學國學館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曾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第二屆中國政協常委。

1968年8月6日病逝,終年87歲。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葉恭綽早期照片
葉恭綽早期照片
1902年入京師大學堂仕學館。
1904年起任湖北農業學堂、方言學堂、西路高等小學堂、兩湖師範學堂教習。
1906年捐通判,入郵傳部,任總務股幫稿兼辦京漢鐵路事宜。嗣歷任鐵路總局建設科總科員兼承政廳機要科員、路政司員外郎、路政司郎中、承政廳僉事、機要科科長、承政廳副廳長、參議上行走、承政廳廳長、鐵路總局提調,旋升蘆漢鐵路督辦。辛亥革命時,任內閣議和處參議。
1912年5月任北洋政府交通部路政司司長兼鐵路總局局長;同年任中華全國鐵路協會副會長。
1913年9月代交通部總長;12月改任交通部路政局局長。
1914年6月任交通部次長兼郵政總局局長,次年6月因故暫行停職。袁世凱稱帝時任大典籌備處會辦,1916年6月去職。
1917年7月復任交通部次長,兼鐵路督辦、郵政總局局長;7月張勳復辟段祺瑞任其為討逆軍總部交通處處長。
1918年赴歐洲考察實業,翌年歸國。
1920年8月任交通部總長。
1921年3月,交通部將原有北京鐵路管理學校、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合併,改為交通大學,以交通部總長兼校長;5月辭任,12月任梁士詒內閣交通總長,1922年4月去職,出走日本。
1923年5月孫中山任其為廣州大本營財政部部長,兼理廣東財政廳廳長,未幾辭兼職;7月代理大本營建設廳廳長,統一廣東財政委員;11月奉派往東北,與張作霖洽商討伐直系軍閥事宜;12月任廣州大本營財政委員會委員,
1924年4月兼鹽務督辦;8月任中央銀行董事;9月去財政部部長職;10月去鹽務督辦兼職;11月任北洋政府交通部總長,1925年11月去職。
1927年任關稅特別會議委員會委員、國學館館長等職。
1928年1月任張作霖安國軍財政討論會副會長、中國第一次美術展覽會評審員。
1929年與朱啟鈐組織中國營造學社,與朱祖謀等組織詞社,與龍榆生創《詞學季刊》;同年兼故宮博物院常務理事、管理中央庚款董事會董事。
1931年12月任國民政府鐵道部部長,翌年1月去職。
1933年任中山文化教育館常務理事兼總幹事,倡設上海博物館;同年10月任國民政府全國經濟委員會委員。
1934年被聘為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委員會委員,又被選為中國紅十字會監事。
1939年在香港發起組織中國文化協進會。
1941年12月香港淪陷,移居九龍。翌年10月轉往上海,拒受偽職,以書畫自娛。抗日戰爭勝利后,由滬返穗。
1948年移居香港。
1951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同年7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
1952年5月任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委員。
1953年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1954年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常務委員。
1955年任北京中國畫院院長。
葉恭綽作品
葉恭綽作品
1957年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是第二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葉恭綽還是中國佛教協會發起人之一,曾被選為中國佛教協會第一、二、三屆理事。
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停止全國政協常委職務和解聘代理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職務。
1959年摘掉“右派分子”帽子。
1979年改正了1958年將他劃為右派的錯誤。
1980年3月中國政協為他舉行追悼會,平反昭雪。遵其遺囑,骨灰葬於南京中山陵東側仰止亭旁(仰止亭是在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之前,由葉氏捐款修建,以志他對中山先生知遇之情)。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1968年8月6日病逝,終年87歲。

個人作品


名稱
《廣東叢書》
《交通救國論》
《矩園餘墨》
《歷代藏經考略》
《梁代陵墓考》
《清代學者像傳合集》
《全清詞鈔》
《五代十國文》
《遐庵詞》
《遐庵匯稿》
《遐庵清秘錄》
《遐庵詩稿》
《遐庵談藝錄》
《葉恭綽畫集》
《葉恭綽書畫選集》

人物評價

葉恭綽除早年致力於交通事業外,生平於藝術、書畫、詩詞、文物鑒藏無不精通。
書工楷、行、草,主張以出土竹木簡及漢魏六朝石刻、寫經為宗。他用筆運腕,獨有心得,筆法雄強樸厚,妍媚動人,自成一家。人稱其書有褚之俊逸、顏之雄渾、趙之潤秀,譽為當代高手。
畫則竹梅松蘭,尤善畫竹,秀勁雋上,直抒胸臆。畫就輒題詩詞。全國性美術展覽及書、畫團體無不參加。
為了保護祖國文化遺產,使之不流入外國人之手,他購買了許多珍貴字畫、碑帖、磁器、銅器、孤本、善本、外國難得之名著與故宮禁物,裝成八大箱,惜均毀於沙面之變。一次他重金購得稀世珍品——晉朝王獻之的《鴨頭丸帖》真跡,慨然捐獻給了上海博物館。又先後將全部收藏品捐給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成都等市有關機構,以垂永遠。
為弘揚傳統文化,他刻印了很多典籍,尤篤於師友風義,近代文壇名流如文廷式、羅癭公、潘蘭史、曾習經等人的遺作,均系經他整理出版的。他的詩詞亦達到很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