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體育
生態體育
生態體育(Ecology Sports)就是指體育、文化和生態環境的相互協調、相互關懷、共生共融、共同發展所構建的關係或聯繫的體育活動。即通過在自然——社會生態環境中開展的體育運動,來展示人類的健康體格和人格,體現人類在體育運動中對自然——社會這一生態環境的關懷和人道主義精神,倡導健康、文明、和諧的生活方式,從而達到維護世界的和諧與發展。
目錄
涉及面
“生態體育”是多樣化的。“生態體育”不僅是群眾健身、全民運動,也是民生體育。
民生體育主體一定是百姓,首先百姓要建立隨時、隨處、隨地體育的體育理念,同時也要培養習慣。此外,作為群眾體育主導的總局群體司等政府職能部門,應該在體育轉型的大條件下倡導“生態體育”,出台相關政策、措施,採取相應行動等。園林綠化、城市規劃、低碳交通,包括社區建設、地產開發等針對提高園林綠化率、配套健身器材、建設健身場地等問題,都需要大家參與。生態體育反映的是人、體育、環境三者之間的和諧統一的關係。生態體育從某種角度說就是一種“綠色產品”,從它的產生、推廣到被社會所承認以及對社會發揮出的綠色效應,這是一個複雜系統的過程,整個體育生態鏈處在動態平衡的狀態。生態體育的內涵表明了生態體育中的“生態”不只是單純的生物學話語中簡單的“生態”語意,生態體育的體系語境應理解為以哲理的思維方式和整體動態的語意來表述生態體育深層而寬廣的狀況。賦予親近大自然鍛煉身體的同時又進行了憂患意識、終身體育教育等功效,是一個開放、多元複雜的動態體系。特點第一,“生態體育”是一個環境福利性的體育,既然強調生態,首先對地理環境和生態環境要求比較高,本身福利表現在環境給予人健身的福利是好環境,空氣負氧離子很高,人也要保養環境,否則環境不好了,你健身也不存在,直接的例子就是北京,現在很糟糕,PM值這麼高,人沒有給好的環境,環境直接加害人,怎麼養生和健康呢,根本做不到。第二,“生態體育”是一個環境友好型的體育。要強調人和自然是一體化的,我一直對一個觀念持有不同理解,就是“以人為本”。恰恰是我們的“以人為本”把環境破壞了,人不可能肆意妄為,就成為宇宙環境的主宰,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為所欲為,把人的行為、意識或者慾望擴大以後,本身表現出的是人的一個愚蠢的思想或行動,最後環境反作用於人類,比如剛才說的尾氣問題和重金屬污染就很多。一定要和環境協調和諧,就像今天的話題一樣,要發展友好型的體育。第三,“生態體育”是多元社群型的體育。比如剛才說到有錢人可以做“生態體育”,很方便,沒錢人也可以,漢族人可以,少數民族也可以,也有很多孩子活動的項目,各民族、各地方、各種人群都可以進入、都可以參與,都可以表達自己的行為。所以,這是一個多元社群型的形態。第四,“生態體育”是人文創新型的體育。人文創新可以同時表達人對價值的認識。人真正得多少錢,不算數,關鍵是得了健康才算數,大家都知道一個例子,前頭1倒下了,後面的0都失去意義了,這還是一個健康的概念,這100多斤非常重要,比身價幾個億或者幾十億都重要。人文價值創新的另一方面就是方便性、娛樂性、體驗性。好玩也是文化創意,文化創意其中包括體育創意產業,主要是以消費性、體驗性、互動性來表現的。不是一個大塊頭搞一個大賽事,只是坐在那兒更多的觀眾來看,參與感差一些,最多像足球一樣搖旗吶喊練練嗓子。這個裡面談到人文創新和廣義的體育產業的概念。還有就是低碳持續性的“生態體育”。剛才說有兩個行為指向,第一個行為指向人要對環境好,要保護環境,第二個行為指向就是需要環境對人好。第五,“生態體育”是低碳型的體育。保護環境也是建立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還包括產業環境和城市環境。所以,低碳這塊也涉及到我們平時在生活習慣當中,除了整體的城市低碳,包括群體低碳活動,也包括生活當中比如出行方式,家裡都有私家車,像歐洲、西歐、北歐城市規劃非常好,在城市核心區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大量以自行車配置實現城市低碳,這和個人互動起來。第六,“生態體育”是建設型的體育。強調環境的建設,包括人身體的重建,以前我們也在搞健身,但是我們談到人身體健康的重建系統,通過生態體育這個概念和路徑、方法和內容,重建人的健康。一方面對環境要表達重新建設,要重視環境、重視生態的美好,同時要對人表達一個重建,包括後面要談到指標體系,就要涉及這些內容。VS競技體育生態體育與競技體育有關。比如有一部分,像打撲克、打麻將也是群眾體育,是休閑的,強調一些規則遊戲,如怎麼出牌,怎麼算贏或者輸,所有東西缺少遊戲規則就不好玩兒了,所以一定要有遊戲規則,但要看怎麼理解遊戲規則,要從絕對意義上理解的話也是包含競技性的,廣義上理解就是一個互動的、簡單的一次性或者即時性的,這和絕對意義上的競技體育有點關係,但本質上差異還比較大。絕對意義上的競技體育首先體制上完全不一樣,體制上競技體育是以官方主導的,以商業化或者市場化操作,但是“生態體育”不完全以官方為主導,可以個體一個人去做,也可以三五個人一起做,社團民間組織也可以去做,同時不是特彆強調它的標準性、技術性,非要達到什麼,才能有一個國家標準,都是自設性,自己擬定一個目標或者一個遊戲規則去做的,差別還是比較大的。在國外國外沒有“生態體育”這一說,不是因為他們的水平低或者覺悟低,本身國外城市建設的開始已經注重人跟環境質量的培養,包括規劃,所以人家本身就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們“生態體育”是問題倒推法。所以國外跟我們有些不一樣的地方。能參照的東西,就是他們表達一個娛樂性體育、休閑性體育、生活化體育這一塊,我們應該更多向人家學習,而不是公民沒事的時候要麼去吃一頓飯,要麼坐在那兒搓麻將,搓麻將也是一個閑娛生活,但是對人的身體損害也是有的,長時間在那兒打撲克,就是不懂健康和不懂生活,國民要把這個學會,一定要有戶外運動,進入大自然當中,這是要向人家學的,國民在這塊還是不成熟的。現在我們城市化更封閉了,原來小村小鎮,都是平房,戶外活動多一些。現在一旦更多的人進入城市,都是高樓大廈、水泥鋼筋的小盒子,缺少戶外的交流,特別是人與人的心理交流,這應該向國外學習。如何發展一個城市要成為“生態體育城市”要有一個基本指標:五大系統、六大一級指標。五大系統、六大一級指標是剛性的、基本的,五大系統就是環境場地系統、內容結構系統、組織管理系統、技術支持系統,以及服務衍生系統。六大一級指標是在五大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項人文指標要求。因為不同城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人群的生活習慣,包括一些物質文化物產、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要進入人文指標系統。生態體育城市的五大系統、六類一級指標、特別是人文指標,要有當地化、本土化、人群化、民族化、本地化等的內容要求。不同的城市與地域要有不同的生態體育表現形式,生態性就是多樣性,所以我們強調多樣性,也是生態的一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