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履門

端履門

端履門是西安最繁華的東大街中段南側的一條小街,從東大街到文昌門,長度不到一公里,南半截叫柏樹林,北半截就叫端履門。

文化底蘊


這是一個鬧中有靜的巷子,兩側有許多老院子,明清乃至民國時期,這裡住的都是官宦大戶,附近有西安民國時期最重要的學校——西安高中。那三年,我經常步行上班,穿過端履門、東木頭市、菊花園、東羊市,不時能看到一些踞著石獅子的門樓,雖然殘破,但能依稀想見當年的派頭。當然,門樓內那些一戶獨居的大宅子早已經易主,成了多戶雜居的居民院,即使如此,院內居者也大都是百年以來的西安老戶。從街巷走過,耳邊時常響起老辣地道的西安土話。我經常有意無意地聽著各色人等的日常對話,在路邊的羊肉泡饃館、肉夾饃小店、賣甑糕的小推車邊。很消受。

歷史由來


叫端履門卻已經沒有門。但是它的起源卻是因為門。明朝初年,秦王朱樉在西安城內建秦王府。這個秦王府,就是現今省政府所在地。進入秦王府的正門,首先得經過一個牌樓,在這個牌樓前,各位官員在此正冠端履,聽候召喚。久而久之,首先官人們,其次百姓們,就把這個牌樓叫做端履門,牌樓早在清朝初期就沒有了。清朝建立后,在全國大城鎮建設滿城,西安滿城的面積占城內面積的42%左右,囊括了今天北大街以東、東大街以北的位置,端履門作為西安滿城的南城牆的一道門。後來辛亥革命爆發,滿城被拆除,故端履門只剩一名號了。但地名卻一直叫了下來,直到今天。
在西安市舊街道改造之前,端履門是一個很熱鬧的街區。在它和東大街交匯的十字路口,有著很多讓西安人津津樂道的所在。十字的東南角是老孫家泡饃館,西南角是建於1953年的民主劇院,這是由民主人士發起並捐資修建的劇院。東北角是當時人盡皆知的華僑商店,一樓有一個專門供外國人購物的商店。那時,從這裡路過,總會有人突然問你,有外匯嗎?西北角是戲迷最喜歡的地方——五一劇院,西安市當時有秦腔一團、二團和三團,在這裡你方唱罷我登台,好不熱鬧。
端履門
端履門

現狀


本世紀以來,西安大規模舊城改造,端履門首當其衝,街道拓寬,在拓寬中,不見了民主劇院、五一劇院,老孫家泡饃館外遷東門外,往日熱鬧紅火的端履門十字街頭,豁然開朗的像一個廣場,20年前的情景消失殆盡。原來端履門街道路邊的槐樹,由於馬路拓寬,已經處在馬路中間,周邊儘是覆蓋著柏油的路面。再過些年,恐怕這些槐樹也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