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比鄰星的結果 展開
-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
- 法國2019年艾麗斯·威諾古爾執導電影
- 網站
比鄰星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
比鄰星(毗鄰星,Proxima Centauri)是南門二(半人馬座α)三合星的第三顆星,依拜耳命名法也稱為半人馬座α星C。它是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4.22光年)。它是由天文學家羅伯特·因尼斯(Robert Innes)於1915年在南非發現的,當時他是擔任約翰尼斯堡(Johannesburg)聯合天文台(Union Observatory)的主管。
比鄰星的一顆行星——比鄰星b——可能存在生命。
在半人馬座中有一顆-0.1等星,西名Rigil Kent,中名南門二。它是早期利用視差法計算出實際距離的恆星之一,其實它是顆三合星,其中一顆十一等星距離僅4.2光年左右,西名Proxima,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我們稱它是比鄰星。
在廣闊無垠的太空中,有無數顆恆星,其中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稱為比鄰星,它位於半人馬座,學名:半人馬座α星C,離太陽只有4.22 光年,相當於399233億公里,可想而知,宇宙之大,雖說是比鄰也遠在天涯。比鄰星是一顆三合星。它們在相互運轉,因此在不同歷史時期, “距離最近”這頂世界之最的桂冠將由這三顆星輪流佩戴了。
比鄰星
比鄰星位於從地球看來西南方向2度的位置,為一顆紅矮星。上圖影像中央這顆小小的紅色星就是比鄰星,它是如此的昏暗,直到1915年才由當時約翰內斯堡(Johannesburg)聯合天文台(Union Observatory)的主管羅伯特·因尼斯(Robert Innes)在南非發現。影像的背景里可以見到我們銀河系里各式各樣的恆星。南門二系統里的最亮星,其特性和我們的太陽很相像,也是夜空中的第三亮星。歐洲的天文學家們宣布他們發現在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恆星(太陽除外)周圍發現了質量和地球相仿的行星。這一發現開啟了系外行星探測的新時代,來自其它太陽系的嶄新世界。儘管這顆行星絕不可能是第二顆地球,因為它距離恆星太近,正不斷受到高溫的炙烤。
這顆行星圍繞半人馬座αB星運行,半人馬座α星本身是一個三星系統,距離地球約4.3光年。從天文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距離簡直就是在自家後院一般。
比鄰星
天文學家們之所以會發現這樣一顆行星的存在,是因為這顆看不到的行星對其繞轉的恆星施加的引力拖拽作用。來自瑞士日內瓦天文台的艾克薩維爾·杜穆斯克(Xavier Dumusque)表示這一信號是“非常微弱但卻是真實存在的”。他說:“這是一項非凡的發現,將我們的技術推進至極限。”半人馬座αB和半人馬座αA是兩顆和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而在構成三合星半人馬座α的3顆成員星中的第三顆成員星則距離相對更遠一些,溫度也更低一些,被稱為“比鄰星”。
從宇宙的尺度上來看,這些恆星距離太陽系都非常非常近,距離僅有4光年稍多一些,而相比之下我們銀河系的直徑是10萬光年。然而儘管如此,就憑我們目前所掌握的基於化學燃料推進的火箭技術,我們基本上永遠也到不了那麼遠的地方。
比鄰星
亮度
3張
比鄰星[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
通常紅矮星的亮度都很弱,以肉眼觀測是看不見的,比鄰星也不例外。它的視星等是11等,絕對星等是非常弱的15.5等。如果從半人馬座α三合星的其他兩個星觀測,將是4.5等星。
距離、直徑、質量
由歐洲天文衛星Hipparcos量測到的視差(parallax)772.33 ± 2.42 毫角秒(milliarcseconds)推算,比鄰星離地球大約是4.22光年遠,或者是266872個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約合1.5億公里,為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離地球最近的比鄰星與地球相距40萬億公里,從比鄰星發出的光約4.3年才能到達地球。離它最近的鄰居依序為:半人馬座α三合星的其他兩顆星(0.21光年)、太陽和巴納德星(6.55光年)。從地球觀測,比鄰星離半人馬座α星A視角約2°,或相當於滿月直徑的4倍。由於比鄰星離半人馬座α星AB雙星與太陽距離的比率僅僅是1\20,天文學家猜測它可能是以50萬至200萬年或更長的周期在繞半人馬座α星AB雙星的一個軌道上運轉。因此,比鄰星也稱為半人馬座α星C。用歐南天文台(ESO)位在智利的超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VLT)在2002年以光學干涉測量得到比鄰星的角直徑為1.02 ± 0.08毫角秒。由已知它的距離,推算實際直徑大約是太陽的1\7,或者木星的1.5倍。它的質量也大約是太陽的1\8,或者木星的150倍。
形成年代、壽命
比鄰星的形成年代與半人馬座α星A和B雙星相同,約48.5億年前,比太陽的46億年略早些。但由於大小僅比產生氫融合反應所需的恆星臨界質量稍大,融合反應的速率很慢且不穩定,因此天文學家推算它的壽命可達千億年以上。
比鄰星有很活躍的色球層(chromosphere)活動,在X-光波段可觀測到它色球層的噴發,是屬於典型的耀星(變星記名:半人馬座V645);在紫外線波長觀測它的色球層的變化,得知它的自轉周期大約31天。由90年代哈勃太空望遠鏡所量測的數據顯示,比鄰星應存在有一顆尚未觀測到的暗淡伴星,此伴星可能是一顆大質量行星或棕矮星,但尚未完全證實。
2張
比鄰星
她和太陽也就是離地球最近的兩顆恆星。因此科學家研究恆星的相互影響,測量科學數據時,最喜愛以比鄰星和太陽為樣本,這就是比鄰星在科學上的最大價值。
比鄰星
20世紀90年代,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的數據顯示,比鄰星應存在有一顆尚未觀測到的暗淡伴星,此伴星可能是一顆大質量行星或棕矮星。2016年,歐南台甚大望遠鏡發現,這顆“伴星”——比鄰星b——應當是比鄰星的行星,並且其位於宜居帶上,有可能存在生命。比鄰星b質量約為地球的1.3倍,公轉周期11天,距比鄰星約700萬千米。
比鄰星有很活躍的色球層活動,在X-光波段可觀測到它色球層的噴發,因此它屬於典型的耀星(變星記名:半人馬座V645);在紫外線波長觀測它的色球層的變化,得知它的自轉周期大約31天。
2019年5月2日晚來自比鄰星的無線電和光學數據。
2019年初,科學家利用TESS衛星和一系列地面望遠鏡觀測到比鄰星的耀亮事件。2019年5月2日晚,科學家觀測到一個巨大的光學耀斑,估計總能量輸出為16*10焦耳。在太陽上,類似的耀斑每十年或二十年只發生一次。但在比鄰星上,它們每隔幾周就會發生一次。這使得比鄰星周圍的環境十分惡劣。劇烈的耀亮活動往往伴隨著射電、X射線等波段的爆發,這對於生命是致命的。位於宜居帶中的比鄰星b是否存在生命還有待研究。
除了比鄰星外,鄰近太陽系的恆星由近而遠的10顆依序為:
1、南門二(αCen,半人馬座α)4.3光年
2、巴納德星(Barnard's)5.86光年
3、伍爾夫359星(Wolf359)7.7光年
4、勃蘭得2147星(BD+36°)8.2光年
5、鯨魚座uv星(Luyten726-8)8.4光年
3張
比鄰星
6、天狼星(Sirius,大犬座α)8.7光年
7、羅斯154星(Ross 154)9.5光年
8、羅斯248星(Ross 248)10.4光年
9、天苑四(εEri,波江座ε)10.8光年
10、羅斯128星(Ross 128)10.9光年
科學家在美國天文學會會議提出對“比鄰星”進行詳細觀測計劃,2014年和2016年將上演兩次涉及“比鄰星”的三星連線,科學家將動用哈勃望遠鏡等觀測平台詳細研究“比鄰星”,其距離我們大約4.2光年左右。
比鄰星
據國外媒體報道,半人馬座方向上擁有兩顆非常明亮的恆星(群),即 半人馬座α星和半人馬座β星,但是半人馬座α星又是由三顆恆星組成,其編號分別為A星、B星和C星,其中半人馬座α星C被命名為“比鄰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之一,距離為4.2光年。由於半人馬座α星系統距離地球很近,許多科幻小說都“認為”這裡存在發達的宇宙文明,“三體”系統中擁有與地球截然不同的世界和宇宙生物,現在科學家通過計算髮現我們有兩次機會窺視“三體”系統中是否存在行星世界,甚至是高級文明。
在2014年10月,比鄰星將運行至一顆背景恆星前,兩者與地球將排列在一條直線上,天文學家試圖利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效應揭開“三體”世界中是否存在理想的行星軌道。當比鄰星運行至背景恆星之前,並與地球排列成一條直線時,比鄰星的引力場將把背景恆星的光線扭曲,科學家試圖通過詳細的觀測和精確計算得出該恆星的確切質量值,如果比鄰星周圍存在行星世界的話,還會引起二次偏移效應,使得三顆恆星的直線排列出現異常。
比鄰星
三星連線事件也將在2016年2月發生,屆時科學家將獲得兩次機會對“比鄰星”系統進行探索,來自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凱拉什·薩胡認為由於該恆星距離我們非常近,如果這裡存在行星世界,我們就可以探測到它們的存在,還可以通過進一步的光譜分析發現行星上的大氣成分。本項調查計劃在周一於印第安納波利斯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提出。
屆時,美國宇航局將動用哈勃空間望遠鏡對“三體”系統進行觀測,歐洲空間局的蓋爾空間望遠鏡也會加入這項觀測任務,蓋爾空間望遠鏡將於今年秋季發射,此外,歐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遠鏡陣也會參與。在此之前,科學家已經通過高精度視向速度系外行星搜索器發現半人馬座阿爾法星B附近存在行星信號,公轉周圍僅為3.2天,2014年和2016年的兩次天體連線事件將進一步揭開“三體”世界的面紗,這裡是否存在宇宙高級文明呢,我們將拭目以待。
比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