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巧妹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付巧妹,女,1984年出生在江西,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主任,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古DNA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

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西伯利亞西部4.5萬年現代人基因組》的文章。2019年9月榮獲2019年“科學探索獎”,肯定她在古DNA研究方面的成績,支持她探索東亞不同時期人群遺傳結構、遷徙路徑和現代東亞人演化。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進入西北大學的文物保護技術專業學習。雖然畢業論文做了化學有機材料改性分析,實際上對於本專業的知識卻並不十分“感冒”。碩士研究生考試時她放棄保研,來到中科院從事骨骼方面的研究,比如通過骨骼的化學元素來了解它的食譜。她希望未來能從事生物領域方面的工作。

工作經歷

2009年初付巧妹前往德國馬克思·普朗克演化人類研究所,做古DNA研究,技術本身都是和遺傳相關的,比現代人基因遺傳的要求要多得多。

主要成就


領銜的關於“古DNA解密現代人起源”的研究入選《自然》雜誌“2014年度十大科學事件”之一,被評為“有理由慶賀”的科研成果之一。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的博士付巧妹參與了對這根現代人祖先腿骨的研究,並在近日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西伯利亞西部4.5萬年現代人基因組》的文章。
在《自然》期刊上發表了三篇論文,幫助重新書寫了歐洲最早的現代人類的歷史。2016年1月,她回到中國,擔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下簡稱古脊椎所)古DNA實驗室的主任。在那裡,她希望能對亞洲先民的歷史掀起同樣的波瀾。
付巧妹研究員及其團隊已取得的主要學術研究成果包括:(一)破譯最古老的現代人基因組;(二)發現一歐洲早期現代人幾代前的祖先曾與尼安德特人混血;(三)翔實地繪製出冰河時期歐亞人群遺傳譜圖;(四)通過開發捕獲DNA技術從中國4萬年化石中獲得世界首例早期現代人核DNA。相關成果在Nature、Science、PNA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Current biology等國際學術刊物發表,包括Nature十三篇(三篇第一作者,一篇共同通訊),相關成果被Nature評為“2014年度十大科學事件”之一、入選“2016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2016年她被Nature評為中國十大科學之星之一;同年獲中科院青年科學家獎。付巧妹此次入選,為我國在古生物遺傳方面的研究確立了強有力的國際地位。
2021年,被評為中國的科學脊樑。

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
2017年5月9日第二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國際青年科學家獎”評選結果揭曉,來自16個國家的41名優秀青年科學家獲此殊榮
2019年8月2日入選2019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
2019年9月獲得2019年“科學探索獎”,肯定其在古DNA研究方面的成績,支持她探索東亞不同時期人群遺傳結構、遷徙路徑和現代東亞人演化
2021年1月3日獲得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
2021年5月獲得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2021年6月進入2021年度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總評的候選者建議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