糸島半島
糸島半島
糸島半島位於福岡縣西北部,是一個向玄界灘延伸的半島。半島的最南端西起福岡市西區今宿,東到糸島市加布里,以此為界線往北突出的部分便是半島的主體。關於該半島的成因,是由於瑞梅寺河(瑞梅寺川)及雷山河(雷山川)產生的堆積物,使北部的島嶼與南部以雷山為中心的圓形山群連接起來,從而創造出了糸島半島。
半島東部屬於福岡市西區,西部及南部則為糸島市的市域範圍。
半島面向玄界灘的沿岸一帶被指定為玄海國定公園,白色的沙灘附近廣泛地生長著鬱鬱蔥蔥的青松林。而當地可供遊人盡情欣賞的白沙青松海灘還要數“生之松原(生の松原)”及“幣之松原(にぎのまつばら)”。除此之外,當地還有被譽為日本三大玄武洞的“芥屋大門(芥屋大門)”,以及被評選為日本百佳海濱(日本の渚百選)和日本百佳夕陽觀賞地的“二見浦(二見ヶ浦)”等景點。NHK的大河劇《北條時宗》也曾在半島取景。
毗連雷山山群的半島多高度為100米~300米左右的低山,如被稱為“筑紫富士”的可也山(標高265米)。除此之外,還有火山(244米)、柑子岳(254米)、立石山(210米),灘山(210米)、毘沙門山(177米)等。該地屬(糸島型)早期花崗岩地質。
據說糸島半島一帶在古時曾是伊都國(在《萬葉集》和《和名抄》 中也被寫作“怡土”)的國域。半島上存有許多關於該國的遺跡。並且說到伊都國,一般傾向認為糸島市的曾根遺跡群(日本國家級史跡,時間跨度為彌生時代前期~古墳時代中期)當中的平原遺跡(彌生時代後期)及三雲、井原遺跡群(時間跨度為彌生時代中期~古墳時代前期)乃為其之所在地。隨著彌生時代的到來瑞梅寺河及雷山河帶來的沖積土使河口三角洲不斷延伸擴寬,但半島的北部則依然作為島嶼與大陸保持分離。從志登到泊(皆為地名)在滿潮時皆為海面,而潮退後則成為泥灘,這種狀況一直持續至日本的中世(鎌倉時代~室町時代)。半島北部從繩文、彌生時代開始就有人定居了,但當時的土地並不適合水田耕作,反而是適合漁業發展。發現於志登的支石墓約在彌生時代前期(板付II式)~中期被人類所使用,當中出土了有柄磨製石鏃。而發現於石崎(石ヶ崎)的瓮棺墓也幾乎被使用於同一時期。還有,在出土於糸島舊制高等女校用地的板付II式瓮棺當中發現有一把細形銅劍。
從元岡遺跡群(彌生中期~)發現有大規模的煉鐵遺址,當中陳列滿煉鐵爐。此外,該遺跡群還出土有記載著大寶元年(701年)年號的木簡及珍貴的葫蘆形土器。
高祖山隔瑞梅寺河與糸島半島相望,相傳在此山之上曾有一座怡土城,根據《續日本紀》當中的記載,怡土城於天平勝寶8年(756年)開始築城,於神護景雲2年(768年)完成,是一座中國式的城寨。此外,半島的唐泊(韓亭)一帶當時設有筑紫館(日當時的外交機構),往來於唐、新羅等國的船隻也在此地港口停靠。
中世時期為防範元軍入侵,在面向博多灣的今長浜海岸附近修築了元寇防壘。
從江戶時代開始對今津的泥灘及泉川河口進行干拓。
幕末時期,野村望東尼經由岐志港被流放到附近海域的姬島。
第一產業:
除此以外,該地區的還發展有畜牧業、製鹽業、並生產乳製品。
第三產業:
近年來隨著福岡都市圈的擴大,JR九州筑肥線的雙軌化,以及福岡前原收費公路的開通,糸島市等近鄰地區的住宅開發推進速度明顯加快。2005年,九州大學伊都校區開始建設,預計箱崎六本松校區的設備及組織機構都將搬遷至此。
糸島半島利用地處福岡都市圈近郊的優勢,大力發展海水浴和休閑漁業,此外,高爾夫球場的觀光開發也很火熱,當中由為值得一提的是在芥屋高爾夫球俱樂部舉行的KBC八月高爾夫球大會。還有,被活用為外景拍攝地的別墅和度假公寓也正在被積極開發。
半島還有作為衝浪勝地而得名的二見浦,提供到芥屋大門洞窟的遊船的芥屋漁港,還有供從福岡都市圈近郊開私家車邊到處轉轉邊品嘗當地魚貝蔬菜的一日游景區。
• JR九州筑肥線
• 今宿站-九大學研都市站-周船寺站-波多江站-筑前前原站-美咲丘站-加布里站
•
• 昭和汽車
• 特快巴士“いと・しま號(糸・島號)”糸島市~福岡市
• 普通線路 西之浦線、九州大學(橫浜・元岡)線、九州大學(周船寺・泉)線、芥屋線、船越・野北線
• 糸島市地方自治體巴士
• 202號國道
• 福岡縣54號縣道(志摩前原線)
• 福岡縣85號縣道(福岡志摩線)
• 福岡縣506號縣道(船越前原線)
• 福岡縣507號縣道(宮浦前原線)
• 福岡縣566號縣道(大原周船寺停車場線)
• 福岡縣567號縣道(櫻井太郎丸線)
• 福岡縣569號縣道(櫻井吉田線)
• 福岡縣570號縣道(津和崎潤線)
• 福岡縣671號縣道(小富士加布里線)
• 福岡縣604號縣道(芥屋大門公園線)
• 志摩町町營渡輪“姬島(ひめしま)
航行區間:岐志港~姫島
• 芥屋大門觀光社遊覽船
航行區間:芥屋漁港~芥屋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