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爾班火炮
土耳其人的烏爾班大炮
烏爾班大炮
此時的蘇丹正在為是否進攻猶豫不已。君士坦丁堡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這座歷史名城雖已經衰落,但仍然具有成為奧斯曼帝國中心的潛力,數百年以來,它都是對穆斯林最有吸引力的戰利品。不過,整整7個世紀,君士坦丁堡一再打退了穆斯林覬覦者,它堅固的城防和優越的地理位置令其易守難攻。在東羅馬帝國千年歷史中中該城共遭23次圍攻,但沒有一次敵人可以突破它的城牆(1204年十字軍卑鄙地叛變自另當別論)。
烏爾班的“跳槽”是幸運的。在接見並詳細詢問了這位火炮工程師后,穆罕默德二世希望他能製造一門足以擊破君士坦丁堡城牆的重炮。烏爾班肯定地回答:“我已經仔細研究過該城城牆,我有信心製造這樣的重炮--它不僅能擊碎君士坦丁堡的城牆,甚至傳說中巴比倫的城牆也不是對手。”於是他獲得了蘇丹的授權。
整個1452年秋天,烏爾班都在阿德里安堡督造那空前的巨炮。蒸蒸日上的奧斯曼帝國為這位工程師提供了應有盡有的原料。工人挖掘了巨大的專用鑄造窖池,融化了青銅,開始澆注這史上前所未有的武器。當模具被擊碎,展現於眾人面前的是一件“恐怖而非凡的怪獸”--烏爾班大炮(有時也被稱作“土耳其巨炮”或“達達尼爾大炮”)。該炮長達17英尺(約合5.18m),重17噸,炮筒厚達8英寸(約20cm,以便承受開炮時的巨大衝擊力),口徑則高達30英寸(約合762mm),足以容納一位成人,所用花崗岩炮彈重達1500磅(約680公斤)。是那個時代威力最大的火器。1452年一月,蘇丹下令在皇宮外舉行了第一次試射。大炮置於宮門之外,裝填冗長但順利,隨著一聲地動山搖的轟鳴,炮彈沒入1英裡外足足6尺深的泥地。烏爾班實現了他的諾言,而蘇丹則終於有了令他成就功業的利器。
烏爾班大炮
直到六周后(四月初)巨炮才運抵君士坦丁堡,此前工兵已經做好了火炮發射的場地準備(諸如清除灌木,平整地面,等等),並且在據城牆250碼開外修築了一系列火炮工事。
蘇丹沿城牆的薄弱地點布置了14到15個炮兵陣地。烏爾班巨炮(也被對面的希臘人稱作“皇家大炮”)布置在蘇丹帳篷前的顯要位置--以便蘇丹隨時監督戰果。炮兵陣地通常布置一門主炮,同時環繞大量小口徑火炮作為輔助,奧斯曼士兵稱之為“巨熊周圍的幼獸”。它們可發射從200至1500磅的炮彈。雖然有目擊者誇張地稱,穆罕默德二世擁有極為龐大的火炮陣容,但實際上他很可能只擁有69門大炮,不過在當時也算一支驚人的炮兵力量了。當然,攻城部隊也少不了裝備一支傳統的投石機部隊作為輔助。
為了安裝這些笨重的金屬大炮,工人們動用了複雜的滑輪系統,為了預防守軍火力摧毀這些昂貴的兵器,特意安裝了木質的護盾為大炮提供防護,而炮彈則用艦隊從黑海北岸運來。火炮班由訓練有素的兩組隊員構成,全面負責火炮的布置、裝填、發射乃至維修。
在那個年代,操作這些重炮需要很長的時間、耐心和技術。首先要向炮筒裝載火藥,接下來再小心地放入適當口徑的炮彈。調整射擊俯仰角度則全靠炮兵往炮架下嵌入不同尺寸的木楔子。一些巨型木樑墊在火炮下以便發揮減震器的作用。
烏爾班大炮
部分重型炮彈甚至穿越城牆,深入城區達一英里左右,一些擊毀了民居、教堂,一些殺死了市民,一些墜入了市區中的果園。據說在方圓兩英里的地界內都能感覺到強烈的震動,甚至在港口中拋錨的軍艦,也不能倖免。
炮擊對守軍心理上的打擊甚至更為劇烈和有效。炮擊的轟鳴,煙塵和震動,即使經驗豐富的拜占庭騎士和義大利傭兵。也感到恐慌。對平民來說,這更似世界末日的徵兆。四處是狼奔豕突的人群,婦女暈倒在街上,無助的市民只能聚集在教堂,徒勞地期盼上帝的拯救。
機智的守軍運用了各種方法減輕炮擊的破壞。一種手段是用泥漿和磚灰及時加固、修補受損的城牆,或者用羊毛等軟物裝填的袋子,甚至貴重的掛毯去填充塌陷的地段。守軍也試圖用他們寥寥無幾的一些火炮擊毀敵人的炮兵陣地,然而他們急缺發射所需的硝石,並且奧斯曼的火炮防護嚴密。更為糟糕的是,城牆和塔樓都被證明並不適合用作火炮的發射平台,因為它們都難以承當發射的后坐力及震動,這樣勉強的發射,對城牆的破壞甚至超過了敵軍的炮火。雪上加霜的是,守軍最大的火炮很快又被摧毀--拜占庭將士們由此對“叛變”的烏爾班恨不得能將其碎屍萬段。然而無論如何,守軍凄涼的處境,說明君士坦丁堡城牆在圍城戰中的輝煌時代已經結束了。
但守城部隊仍然在堅持著。隨著部隊傷亡的增大,蘇丹開始感到焦躁。他決定集中炮火轟開一段城牆,發起總攻,以便快速解決戰鬥。然而,操作巨炮極端費時費力。烏爾班大炮一天最多只能發射7次。火炮時常出現故障。春季的雨水也使大炮在後坐力下經常從炮架上滑落至泥漿中。大炮還容易出現炸膛事故。對烏爾班巨炮而言,每次發射都是考驗,開火時巨大的熱量和衝擊令並不純凈的金屬炮管出現的細小但是危險的裂縫,以至於每次發射后炮兵都不得不用熱油浸濕炮身從而避免冷空氣擴大這些裂痕。
但徠這權宜之計最終失敗了。4月20日,烏爾班巨炮最終爆炸。在場指導的天才烏爾班當場殞命,附近的炮兵也遭到了重大傷亡。烏爾班遭到這樣的厄運,恐怕是他本人始料未及的。但對面的拜占庭將士還來不及慶祝上帝的眷顧--蘇丹堅強地命令人們修復炮身令它重回戰場。但數次發射后大炮再次炸裂。這令蘇丹狂怒不已。然而,根本的原因並非烏爾班學術不精或炮兵操作有誤,而是在於這樣的鋼鐵巨獸,其肩負的軍事使命已然超出了當時冶金術可承擔的上限。
但這次事故對奧斯曼土耳其的炮兵並不致命。雖然烏爾班巨炮在打擊守軍士氣上有不可比擬的巨大威力,但對城防實際的破壞,更多是那些口徑稍小的大炮完成的。
烏爾班大炮
炮擊不間斷地一連持續了六天。儘管有瞄準和裝填上的困難,但奧斯曼炮兵還是設法保證每天射出了120發左右的炮彈。炮火尤其集中在城牆的中段,最終這段外城牆垮塌了。
但是,從最初的震驚中恢復過來的拜占庭士兵們開始高效地修補受損的城牆。他們發明了一種別緻然而高效的方法,當一段外城牆受損時,他們立即用手邊所能找到的一切材料,諸如石塊、木材、灌木甚至大量泥土,來加以修復。他們還放置大量裝滿泥土的木桶作為掩體,以便抵擋奧斯曼的箭矢和槍彈。每當夜幕來臨,城中的男女居民紛紛來到受損的牆頭連夜搶修,以至於往往第二天黎明,上一次炮擊的效果便完全化為烏有。奧斯曼火炮的優勢一定程度上被壓制了。
烏爾班大炮
這些拜占庭袖珍火炮所發射的鉛彈穿透力很強。它常常可以貫穿一名身著鎧甲的奧斯曼士兵,擊中他身後的另一名士兵,再次貫穿,再擊中下一名士兵,直至炮彈的威力消逝。於是一發鉛彈常常一次便能殺死2到3名敵兵。在這樣的火力打擊下,奧斯曼軍隊遭到了慘重的傷亡,但是對兵力強大的蘇丹來說,這樣的損失是可以承受的。
4月18號,蘇丹認為炮擊已經取得了足夠效果,於是發起總攻,然而總攻在付出極大人員傷亡后依然失敗了。蘇丹遂下令繼續炮擊。在這之前,火炮偶爾也用於攻城戰,但像君士坦丁堡戰役中這樣長時間和猛烈的炮擊,卻是前所未有的,當時也沒有任何其他一支軍隊具備這樣的能力。在持續的炮擊下,城牆不斷陷落。
對守軍而言,炮擊,敵人進攻,反攻,修復城牆,不斷循環往複,他們漸漸陷入了類似多年以後一戰中的“塹壕戰”那樣的境地。“5月11日,除了猛烈炮擊,無事可記……5月13日,土耳其人發動了一次小的突襲但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惟一值得一提的仍然是敵人持續不斷的炮擊和我們可憐的城牆。”一位拜占庭士兵這樣記載道。但是,這樣的拉鋸戰卻逐漸耗盡了守軍的精力和士氣。到了5月28日,炮擊已經持續了47天,總計已經消耗了55000磅火藥併發射了大約5000炮彈,城牆上已經出現了9個缺口。攻守雙方都已精疲力竭了。
但默罕默德二世並不鬆懈,相反,蘇丹認為時機已經成熟,遂於5月29日下令發起全面總攻。早上1點三十分,奧斯曼士兵在約4英里寬的戰線上發起了衝擊。在他們身後,炮兵進行了火力掩護。戰場上的喧囂是如此驚人,以至於一位守城者形容:“空氣似乎也被撕裂了,君士坦丁堡的一切看起來就像是另一個世界。”
在幾個小時的混戰後,一發重炮擊破了柵欄並打開了城門缺口,奧斯曼士兵蜂擁而入,守軍的抵抗崩潰了。號稱永不陷落的君士坦丁堡,其城牆上第一次飄揚著土耳其的星月旗……
默罕默德蘇丹終於實現了前輩們的夙願。重炮在這次足以改變歐洲歷史的圍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也標誌著歐洲傳統要塞技術的過時和攻城戰術的改變,在軍事史上也揭開了嶄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