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水

生態水

生態水是指與地球表層植物體緊密相關的水體,是地球水圈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地球水圈又可細分為大氣水圈、地表水圈、生態水圈及地下水圈。

文學概念


生態水
生態水
Ingram於1987年就提出了生態水文學概念,並於1992年Dublin國際水與環境大會正式提出生態水文學作為一門獨立的邊緣性學科,而中國學者開始採用生態水文學概念,開展生態水文學相關的獨立研究活動已經是進入21世紀以後的事情了。
目前可查的國內大陸學者關於生態水文學介紹方面的第一篇中文文獻是王根緒等在《地球科學進展》16卷第3期發表的《生態水文科學研究的現狀與展望》。與國際上對於生態水文學的討論一樣,對於該新的學科的定義和爭論一直持續到現在。
在爭論進行的同時,採用生態水文學的方法和理論開展針對東北濕地生態系統、湖泊生態系統、西北乾旱半乾旱和寒冷地區生態水文學的研究正在積極開展,並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從研究的內容方面而言,不僅開展了流域為單元的生態水文學研究,而且對於生態水文過程的分析也進行的更加深入,不僅開展了植被動態與生態水文關係的研究而且對於林地土壤大孔隙特徵與森林生態水文關係的研究也在進行。不過,就開展生態水文學研究的空間區域和生態系統類型而言,在中國的熱帶、亞熱帶地區森林和疏林生態系統中開展生態水文學研究的還未見報道。

消除自由基


人體患病、人體老化原因之一與血液中自由基增多有關,過多的自由基沉積在血管壁易引發動脈粥樣硬化,長期下去必然導致某些臟器病變,進而危及全身,產生其它繼發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胃腸道疾病、免疫性疾病、癌症等疾病。原生態水像皖露生態水具有負電位(-150mv—-450mv),它具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體內過剩自由基,長期飲用延年益壽。
中和體內的酸毒
預防和改善酸性體質,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飲用原生態水,由於原生態水呈弱鹼性(PH8.0-10.0)可以中和人體的酸毒,長期飲用可調節人體體液的酸鹼平衡,減少疾病,健康長壽。
激活人體細胞
原生態水是小分子團為六分子團水(自來水是13-15分子團水,純凈水是30-40分子團水,鄉間的死潭水200-300個分團水),滲透力強,溶解力好,有較強的活性與能量,能迅速進入細胞內,激活細胞,增強組織細胞活力,提高人體的代謝能力,免疫能力、自愈能力、機體組織的再生能力,以及人體的整體生命活力。
含有微量元素
含有人體需要的鈣、鎂離子,鉀、鈉、鋅、硒、鍺,益智抗癌。
分解脂肪
可以分解、轉化脂肪,具有減肥的作用,美容健體。

文學探討


生態水
生態水
生態水文學一詞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被使用到現在的被廣泛使用以致沖淡了人們對生態水文學內涵的思考。儘管有很多人在思考什麼是生態水文學,但由於各人的研究領域和興奮點不同,有關生態水文學的概念仍相當混亂。按時間順序,我們列出一些關於生態水文學的定義:
1、生態水文學是研究所有生命及無生命組成的交互關係中的水文過程、現象及特性的科學。
2、Hatton認為生態水文學是指在一系列環境條件下來探討生態水文過程,它考慮了乾旱地區、濕地、森林、河流和湖泊的生態水文過程。
3、Post等則認為它是研究水文、氣象及生態過程之間的關係,包括不同時間下水文過程如何影響到生態過程及生態系統及地貌又如何回饋或影響到水文過程兩個核心問題。
4、Baird等則認為它是研究植物與水的相互作用以及與植物生長相關的水文過程。
5、Rodriguez-Iturbe則定義生態水文學為研究不同生態形式及過程中的水文機制的科學。Rodriguez-Iturbe 認為它是在氣候-土壤-植被動態過程中研究水文機制,以便預測生物對全球變化的響應。
6、1997年俄羅斯彼德堡國立水文氣象學院出版教材《水資源(陸地水)利用和保護的生態觀》中提出“生態水文學(水利生態學)”、“水利生態系統”等概念,提出新的學科方向要研究具體“水對象”(河、湖、水庫等)群體態勢的定性定量的評價,研究不同層次和尺度的水體生態系統。
7、Nuttle認為它是關於水文過程對生態系統分佈結構功能影響以及生物過程對水循環要素影響的交叉學科。
8、生態水文學整合了生態及水文知識,以了解生態系如何改變水文特性,而這些水文特性又如何影響生態系功能,雖仍為研究生態與水文之關係,但較偏向水文特性之探討。在科學體繫上,生態水文學屬於地球科學範疇,是水文學的一個分支,是生態學與水文學的交叉學科。
9、生態水文學就是將水文學知識應用於生態建設和生態系統管理的一門科學。主要研究生態系統內水文循環與轉化和平衡的規律,分析生態建設、生態系統管理與保護中與水有關的問題。如生態系統結構變化對水文系統中水質、水量、水文要素的平衡與轉化過程的影響;生態系統中水質與水量的變化規律及其預測預報方法;水文水資源空間分異與生態系統對位關係。因此,我們認為:生態水文學是基於生態學與水文學的一門交叉學科。通過生態學及水文學知識的整合以進一步了解水與生態系統的相互作用過程與規律,把穩定生態系統特性作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管理目標。
生態水
生態水
生態水文學的發展與中國生態需水問題
中國是一個降水時間空間分佈非常不均勻、人口壓力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資源與環境的矛盾比較突出。人均淡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資源13個貧水國家之一。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
對於生態水文學這一新的邊緣性交叉學科的完整、權威性的定義仍然存在諸多爭議,綜合各位學者對於生態水文學的理解和理論闡述,相對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該學科是揭示生態系統中生態格局和生態過程水文學機制的科學,探討生態系統中植物對於水文過程的影響以及水文過程對於植物生長和分佈作用,以植物與水分關係為學科研究基礎,以土壤水分及植被蒸散為核心研究內容,以生態過程和水文過程耦合機制的尺度效應為學科關鍵點,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維持生態系統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為學科研究目標。研究對象包括濕地生態系統、乾旱區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河流生態系統和湖泊生態系統等不同生態系統類型。所以,生態水文問題被我國許多學者認為是中國寒區旱區環境建設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
生態水文學是一種對環境有利、經濟可行和社會可接受的有效方式。由於生態退化等問題的出現,生態水文學成為中國西部生態需水問題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西部地區特別是青藏高原,是我國許多江河的發源地,素有中國“水塔”之稱。也分佈著大量的濕地和湖泊,保護這些地區的濕地和湖泊,不僅對保護局地生態環境,而且對保護江河源的生態環境都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西北乾旱區內陸河流域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北方地區人工植被的土壤干化、植物固沙中流沙斑塊的面積和格局對沙地水分平衡的影響等問題,都需要對生態水文學機制進行深入了解。乾旱區生產用水和生態用水的關係以及維持乾旱內陸河流域持續發展的生態需水,特別是維持內陸河下游天然綠洲穩定的生態需水等問題,也需要應用生態水文學的方法去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