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孝義鎮的結果 展開

孝義鎮

山西省呂梁市文水縣下轄鎮

孝義鎮,隸屬於山西省呂梁市文水縣,地處文水縣南部,東與北張鄉毗鄰,東南與西槽頭鄉相接,南連汾陽市杏花村鎮,西與馬西鄉接壤,北臨鳳城鎮,距文水縣城約6千米, 區域總面積38.9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2256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1949年,孝義鎮境域屬文水縣第六區;1984年4月,由孝義公社改為孝義鎮。截至2020年6月,孝義鎮下轄12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孝義村。

歷史沿革


1949年,孝義鎮境域屬文水縣第六區。
1953年,設孝義鄉。
1956年,分屬孝義、蘇家堡2個鄉。
1958年,屬紅旗公社;同年11月,屬汾陽縣
1959年,屬文水縣燈塔公社。
1961年,為孝義公社。
1984年4月,由孝義公社改為孝義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孝義鎮地處文水縣南部。

地形地貌

孝義鎮西部為黃土丘陵區,海拔800—1000米;東部為沖積平原區。

氣候

孝義鎮年平均溫度10.6℃,降水量490毫米左右,無霜期165天左右。
水文
孝義鎮有水田渠、戰備退水渠分別自北向南縱貫鎮之東、西境。

自然資源


孝義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黏土等。2011年,孝義鎮有耕地3.13萬畝,人均1.08畝。

行政區劃


孝義鎮
孝義鎮
1984年4月,孝義鎮下轄12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孝義鎮下轄孝義、樂村、橋頭、北夏祠、西夏祠、東夏祠、馬東、馬村、上賢、南武度、北武度、平陶12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孝義鎮下轄12個行政村:孝義村、馬村、馬東村、橋頭村、樂村、北夏祠村、東夏祠村、西夏祠村、上賢村、北武度村、南武度村、平陶村, 鎮人民政府駐孝義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孝義鎮總人口2907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81人,城鎮化率2.34%;總人口中,男性14882人,佔51.19%;女性14188人,佔48.81%;18歲以下6949人,佔23.90%;18—35歲7960人,佔27.38%;35—60歲10315人,佔35.48%;60歲以上3846人,佔13.24%;以漢族為主,達29069人,佔99.99%;有彝族1人。2011年,孝義鎮人口出生率10.03‰,人口死亡率3.59‰,人口自然增長率6.4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47.30人。
截至2017年末,孝義鎮常住人口為29408人。
截至2018年末,孝義鎮戶籍人口為30522人。
2021年6月24日,文水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孝義鎮常住人口2225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孝義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349元。
2018年,孝義鎮有工業企業36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0個。

農業

2011年,孝義鎮農業總產值1.03億元,比2010年增長2.57%,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4.18%。孝義鎮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2011年,孝義鎮生產糧食17411.52噸,人均599千克,其中玉米11871.34噸。孝義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等。2011年,孝義鎮棉花種植面積0.012萬畝,產量5.68萬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7畝,產量1.34萬噸,其中花生0.38萬噸;蔬菜種植面積0.64萬畝,產量17402.35噸,主要品種有大白菜,其中白菜4180噸。孝義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孝義鎮生豬飼養量8930頭,年末存欄5430頭;羊飼養量5315隻,年末存欄3573隻;牛飼養量373頭,年末存欄303頭;家禽飼養量70.54萬羽,上市家禽45.45萬羽。2011年,孝義鎮生產肉類1201.98噸,其中豬肉675噸,牛肉10.5噸,羊肉25.63噸,禽蛋1974.21噸,鮮奶664噸;畜牧業總產值0.1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6.5%。2011年,孝義鎮水果種植面積0.08萬畝,產量2100噸,主要品種有桃、蘋果、梨、杏、棗、核桃等。

工業

孝義鎮形成了以民營經濟為主的工業體系,規劃了化工、機械、食品、煤焦等產業集群。2011年,孝義鎮工業總產值為5.2億元,比2010年增長8%;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0.77%。

商貿

截至2011年末,孝義鎮有商業網點503個,職工1000人。2011年,孝義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9億元,比2010年增長3.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45億元,比2010年增長4.7%。

郵電業

2011年,孝義鎮郵政業務收入為3.5萬元;電信業務收入為600萬元。

文化


歷史

遵父遺言謂“孝”,兄弟相愛謂“義”,這大約就是孝義鎮的來歷。孝義鎮人又稱“好禮村”,與此有異曲同工之處。據當地高姓祖輩傳言,大禹治水后,有人從河東遷入定居,生息繁衍。東周時,孔子弟子子夏遊歷山川,選址在此立堂講學,設書院,成為大陵學子云集之處。子夏退老西河,後人為之立“河東公”祠(元初建),即子夏廟。
魏太武帝太延二年丙子三月丙辰吉日大興土木,修築孝義堡牆,歷時三年零六個月,耗銀一萬六千兩,黃金百兩。
據現存張姓家譜序載:“張氏,陝西米脂人也,始祖張少卿,遷於山右大陵縣隱泉鄉居焉,后易縣為文邑,易鄉曰孝義鎮。”天啟五年縣誌記載:“自宋元以來,地貫七鄉,曰隱泉,曰維賢,曰仁里,曰神交,……”隱泉貫其首。嘉慶十八年碑文記載:“文邑名鎮有三,孝義冠其首,列肆拾有一,孝義居其、最是鎮也。”道光十八年記載:“孝義為文邑巨鎮,商民聚處,人頗繁雜,又為汾晉通途。”如上所述,孝義鎮自古以來就是大鎮、名鎮、文化古鎮。
孝義鎮上賢村人稱“仙村”,是上等仙人居住之地。明萬曆三年,在該鎮所在地孝義村中心修築市樓一座,高十八米五,磚木結構,造型獨特,雄偉壯觀,經嘉慶十八年重修,迄今巍然屹立於村中心。
天下第一無根基塔就坐落在上賢村中心地段,經省文物專家多年考證,證明此塔是唐朝高宗顯慶年間(656——661),唐隆政府衛士李信為了祭祀母親創建此塔。此塔又稱梵安寺塔,也是現存的上賢塔。該塔為閣樓式磚塔,平面八角,塔身通體由青磚砌築,其磚塔內發現有大量的唐朝繩紋青磚,塔高45米,下部對角直徑16.6米,頂部對角直徑8.3米,塔底發現有地宮、隧道、塔身七層,各層有磚拱門洞,各層塔檐置雙層仿木結構磚雕斗拱,塔內有台階可供攀緣,造型別緻、氣勢恢弘、雄偉壯觀。更奇特的是這座雄偉的建築物沒有根基,只坐落在一處地勢高於村民居住地12——15米高的土地上,寶塔歷史悠久距今有1500多年,多年來吸引了各個地方的遊人來觀光,來此觀光的德國人、日本人、韓國人無不稱讚此塔的奇特與壯觀。

地名由來

孝義鎮人民政府駐地孝義村曾分為鬼市、中義、南夏祠三個村,鬼市附近多墳地,常有人來上墳表孝心,故村名首字取孝,又取中義村之義字而得名。

文物古迹

孝義鎮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天下第一無根基塔——梵安寺塔;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遺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梵安寺主持墓;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孝義村寺樓。 
梵安寺塔坐落在孝義鎮上賢村中心地段,該塔是唐朝高宗顯慶年間(656—661年),李信為了祭祀母親創建該塔。該塔為閣樓式磚塔,平面八角,塔身通體由青磚砌築,其磚塔內發有唐朝繩紋青磚,塔高45米,下部對角直徑16.6米,頂部對角直徑8.3米,塔底發有地宮、隧道、塔身七層,各層有磚拱門洞,各層塔檐置雙層仿木結構磚雕斗拱,塔內有台階可供攀緣;該建築沒有根基,只坐落在一處地勢高於村民居住地12—15米高的土地上。

非物質文化遺產

孝義鎮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橋頭大鼓;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東村磕板採茶調、上賢餅。
孝義鎮梵安寺
孝義鎮梵安寺

交通


截至2011年末,孝義鎮有縣鄉級公路4條,總長40千米。 孝義鎮有307國道、夏汾高速、太中銀鐵路穿鎮而過。
孝義鎮政府所在地孝義村,南至旅遊景點杏花村公園12公里,東至平遙古城32公里,距祁縣34公里,距武則天廟10公里,距劉胡蘭紀念館15公里,距太原80公里,距太汾高速路口3公里。
孝義鎮交通便利,往來經商者很多,除在本地經營外,不斷有人外出經商,在明清時代外出經商者就涉足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內蒙、漢口、湖南、四川、山東、黑龍江等地,在外人員達800餘人,僅在北京經商的就有400多人。據清嘉慶十八年碑文記載:幕化布施的字型大小近四百家,涉及糧棧、茶莊、錢莊、綢緞鋪、布店、當鋪、磚窯、鹽店、酒坊等。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孝義鎮有幼兒園12所,在園幼兒721人,專任教師49人;小學12所,在校生3990人,專任教師9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130人,專任教師6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孝義鎮有各類科技人才57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51人,經營管理人才33人,技能人才63人,農村實用人才227人。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孝義鎮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12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14人。截至2011年末,孝義鎮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8%。截至2011年末,孝義鎮廣播綜合覆蓋率100%,有廣播喇叭0.28萬隻,通響率100%;有中央、省、市、縣等48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6383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孝義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5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7張;專業衛生人員4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4人。2011年,孝義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97人次,出院病人186人次。2011年,孝義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6198人,參合率90.12%。

社會保障

2011年,孝義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04戶,人數2416人,支出368.8萬元,比2010年增長38.3%,月人均127.21元,比2010年增長39.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9人,支出9.31萬元,比2010年增長26.67%;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74人,支出22.62萬元,比2010年增長8.33%;農村醫療救助11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32人次,共支出45.07萬元,比2010年增長61%;農村臨時救濟163人次,支出20375元,比2010年增長2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4.8萬元,比2010年增長15%。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孝義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2千米,投遞點2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46738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8265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3673件,全年征訂報紙10954份、期刊485冊;有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2個;有固定電話用戶3119戶,行動電話用戶1.82萬戶。

供電

截至2011年末,孝義鎮有35千伏變電站1座,有主變壓器2台;綜合電壓合格率96.2%,供電可靠率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