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湖鄉

茭湖鄉

茭湖鄉地處萬載縣境中部偏北山區,距縣城30公里。全鄉國土面積86.5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833.28畝,森林面積93035畝,森林覆蓋率達76%。全鄉下轄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23個村民小組,人口數12046人。

歷史沿革


1986年轄8個行政村,122個村民小組。2003年8月撤銷繁榮村,該村的朝陽、下保、中保、黃沙、牌坊、潭 背、上新、嶺背、崗上等9個組併入槽頭村,干前組併入茭湖村,大坳組併入謝溪村。茭湖鄉轄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22個村民小組,2011年總人口1.2萬餘人,全鄉總面積8519公頃,耕地面積12000畝,其中水田10800畝,山林面積1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6%,可養水面0.14萬畝。中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8座,塘堰17座,總蓄水量1489萬平方米,鄉辦電站1個,裝機容量720千瓦,發電量200萬度。2小水電站5個,裝機容量1600千瓦,全年發電800萬度。

行政區劃


茭湖鄉下轄7個行政村、122個村民小組。茭湖鄉地處萬載縣境中部偏北山區,距縣城30公里。鄉域面積
86.55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800公頃,森林面積6580公頃,其中竹林面積3333公頃,森林覆蓋面積65%。2005年總戶數3499戶,總人口1111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00人。總面積87.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60公頃,其中水田686公頃。

經濟發展


茭湖鄉毛豆
茭湖鄉毛豆
2000年開始,茭湖鄉從山區鄉鎮農業發展現狀出發,依託本地地理環境和資源優勢,在全鄉範圍內整體推進有機農業。在此過程中,政府實行補貼政策,有機農藥免費供應,有機肥料半價銷售,並通過訂單農業,與種植戶簽訂產銷合同,逐步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格局,先後建立了木姜、草莓、歐洲小蔥、台灣毛豆、優質稻等主導產品種植基地,與福建龍海錦福有機食品有限公司、金源公司、萬載縣錦江有機食品有限公司、萬載縣青葉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夥伴關係,產品遠銷美國、日本、香港等發達國家和地區。2005年,全鄉範圍內1.1萬畝土地全部通過了有機轉換,並有木姜、水稻、毛豆、草莓、歐洲小蔥、蜂蜜、筍等23個農產品通過了歐盟認證。傳統產業以出產竹木原材料和農業為主,無工業污染,是全國有機農業生產基地之一。
2005年完成財政收入150萬元,其中地方收入1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58元,農民儲蓄存款餘額1400萬元,完成工業總產值3500萬元,農業總產值3200萬元,有機農業生產成效喜人,收穫小蔥24萬斤,木姜86萬斤,毛豆10萬斤,草莓21萬斤,直接創收347.4萬元。2006年,2007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6260萬元,較2006年3194萬元,增長95.6%,其中農業總產值3502萬元,較2002年1768萬元,增長87.39%,國民生產總值3313萬元,較2002年1768萬元,增長87.39%,財政總收入150萬元,較2002年135.3萬元,增長10.9%,農民人均收入2258萬元,較2002年1418元增長59.24%
2005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5691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189萬元,農業總產值3502萬元;財政總收入164.61萬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2258元。茭湖鄉瞄準國際市場,按照《有機農產品認證標準》的生產管理規程進行操作。在全鄉1.2萬畝耕地、5萬畝竹林基本完成了土壤的有機轉換,成為江南惟一一個國家“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也是全國第一個鄉域整體實施生態有機農業生產的鄉鎮。茭湖鄉生產的竹筍、百合、草莓等20個農產品獲得了美國(NOP)、歐盟(E?COCERT)等國家和地區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認證,產品可直接打入歐盟市場和美國、日本等國家。
2008年,引進縣外資金3000萬元目標已完成人民幣4165萬元,美金50萬元;有機農業為財政貢獻收入50萬元目標已全部完成;集鎮改造實現財政稅收100萬元目標正在實施;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300元目標據統計已人均增加315元超額完成;年內財政收入實現200萬元目標已完成60萬元;地方收入140萬元目標已完成30萬元。引進外資150萬元,意向引進“富士康”大項目一個。
2006年全鄉工農業生產總值完成9140萬元,較2001年增長129%。財政總收入完成202萬元,增長39%。其中地方收入完成167.7萬元,增長4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975萬元,增長497.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06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200萬元,凈增1127萬元。各項經濟指標基本達到了屆期提出的要求,各項社會事業計劃得到了較好的執行。
2010年財政收入突破千萬元大關,到2016年財政收入突破三千萬,茭湖鄉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社會各項事業長足發展,茭湖經濟社會呈現出趕超式發展的強勁勢頭,逐步實現了茭湖在全縣山區鄉鎮的快速崛起。
(一)狠抓結構調整,穩步推進有機農業
自發展有機農業以來,充分利用茭湖優越的生態環境,立足本地發展實際,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本著能快則快的原則,穩步推進有機農業的健康發展:一是狠抓了技術培訓,有機農業儘管可以簡單地認為是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但操作要求比較嚴格,涵蓋了作物生產的全過程,具有可追溯性。為了規範操作,聘請了有關專家前來授課,特別是在每一個新品種的引進上,做到培訓一批人,帶動大幫人,並與宜春學院聯手建立了教學實驗基地,為有機農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二是規範了農事登記,由鄉有機辦統一領導,集中培訓,在各個村分別配備了1—2名農事登記員,使我鄉的有機農業農事記錄達到了統一規範;三是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改以往單一的糧食生產向多種經濟作物轉型,提高複種指數,增加農民收入,做到以企業為龍頭,以訂單農業為先導,以基地建設為模式,實現規模效益,做大做強有機產業。在這些品種的試種過程中,按照幹部搞基地、做示範,群眾受教育、得經驗的發展模式,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過失敗的教訓,我們沒有在成功中陶醉,也沒有在失敗中氣餒,信心愈發堅強。有機產業也在我們這裡生了根,開了花,並逐步被廣大群眾認可和接受,且湧現出一大批勞動模範和科技示範戶。槽頭村墩上組張田根在2005年被授予全省勞動模範,通過典型的示範和輻射作用,基本形成了企業+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木姜、草莓、台灣75毛豆、優質稻也成了我鄉農民增收的四大主導品種。木姜、台灣75毛豆、草莓、優質稻、筍等十多個農產品也獲得了ECEOEFT和NOP、JAS等有機認證,產品供應不求。我鄉於2004外被江西省農業廳授予“江西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2005年被國家環境總局命名為“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茭湖的知名度日益擴大。2004年6月24日聯合國農業發展基金會兩位官員來我鄉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考察,對我鄉的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肯定;四是加大對有機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通過向上爭資金和自己勒緊褲帶擠資金等方式加強基礎設施建設。(1)花費10多萬元以群眾投勞、政府補貼的形式實現了全鄉範圍公路組組通;(2)投資800萬元硬化了淖源一槽頭和茭湖—謝溪公路;(3)投資460萬元對謝溪、茭湖、東江進行了中低產田改造;(4)投資140萬元興建了謝溪科技園;五是加大了對有機農業種植戶的扶持力度,在轉換期為減少群眾農作物減產造成的損失,鄉政府對農戶的商品有機肥實行半價銷售,有機農藥免費提供;六是加大了對違禁物的監管力度,鄉設立了有機農業監控站,並通過人代會制訂了《有機農業發展公約》,對少數不按有機農業操作規程販運、使用違禁物的人和事進行了教育和處理,通過全鄉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全鄉範圍內1.2萬畝耕地於2005年全部順利通過有機轉換。七是加強了有農業服務隊伍的管理,以鄉村幹部實行包片掛組責任制,落實獎懲措施,推行激勵機制,把責任落實到組、到戶、到人、到具體田塊、到有機農業生產的全過程,使廣大幹部既當宣傳員,又當技術員,積極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全程服務。

農業發展

自2000年始,在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科學研究所、南昌大學中德食品工程中心、江西科學院和各級農業開發、財政部門的支持幫助下,茭湖鄉充分發揮地處山區有高山阻障形成天然屏障的地理和山上竹木青翠,
茭湖鄉生薑
茭湖鄉生薑
溪河流水清澈,田間野花盛開的生態優勢,創建江西茭湖生態農業有機食品生產示範基地,這是迄今為止在全國鄉域範圍內第一個成功實現整體由傳統農業向有機農業轉換的行政鄉。基地已有竹筍、蜂蜜、百合和生薑等四項產品通過了歐盟有機食品認證中心“ECOCERT”有機產品認證,拿到了邁出國門的第一票,全鄉耕地已進入歐盟認證標準五年轉換期的第二年。在茭湖生態農業有機食品基地生產的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無公害、無污染的有機食品已進入歐洲和澳大利亞、日本等國際市場。基地正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高質量”的要求,嚴格執行歐盟有機食品生產標準,努力把茭湖辦成中國有機食品之鄉、農業綜合開發模範基地、生態觀光農業的試驗園、環境保護的示範區。讓江西紅土地上生產的有機、健康食品更多的邁出國門,更多的走進中國百姓之家!2005年,全鄉土地基本完成了有機轉換,並有23個有機農產品通過歐盟有機認證,同年11月28日,國家環保總局批准為“中國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屬江南第一家,也是國家鄉域範圍整體推進有機農業的第一鄉。在工作中,圍繞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針,以實現 農民增收為目標,達到種植面積上規模,有機產品創特色。一是抓住成功產品,突出發展重點,到2005年,全鄉共栽種栽種木姜1000畝,台灣75號毛豆1000畝,優質稻1000畝,歐洲小蔥1000畝,草莓300畝,加上其它經濟作物,高效經濟作物總面積達6000畝,收入突破千萬元。二是搞好基地設施建設,完成了謝溪節水灌溉工程、科技園、塘坳節水灌溉、東江中產田改造、上保河堤等工程建設項目,投資近500萬元。

富民工程

茭湖鄉為了實現富民工程,儘快完成生態系統的平衡,該鄉破解有機肥料和有機農藥的難題,鄉里與香港有機認證中心首席專家梁廣文為首的華南農大博士團隊共建科研基地,採用生物防治技術。其中主要是把
水稻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
水稻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
赤眼蜂釋放到田裡,該蜂將蟲卵產在水稻害蟲的蟲卵上,遏制害蟲蟲卵的發育,從而達到消滅水稻害蟲在“襁褓”中的目的。此外,茭湖鄉廣泛採用的“生物武器”還有稻田養鴨、太陽能智能誘蟲燈或頻振式殺蟲燈等。生物防治蟲害技術的推廣使茭湖農民受益匪淺。2007年,該鄉有機農產品實現銷售收入630多萬元。農戶自覺參與有機農業的生產,農產品的商品率達到80%,80%的農戶實施畜—沼—菜生產模式,成為江南有機農業第一鄉、全國有機農業示範鄉。
發展鄉村公益事業。切實解決了農村水、電、路及電視、通訊等方面問題,完成新建沼氣池130隻,移動通訊覆蓋率達80%以上,完成100人的深山區、地質災害頻發區的移民新村建設。

特色產業


茭湖鄉具有典型的山區氣候特點,生態環境優越,全鄉範圍內無污染企業,交通條件特殊,農業耕作方式原始、單一,這些天然優勢非常適合發展有機農業。茭湖人家土特產。1999年,當我國有機農業尚處於起步階段時,茭湖依託其特有的天然優勢,以敢為人先的精神開始了有機農業的嘗試。1999年我鄉在全國率先全行政區域整體推進有機農業,至2005年,全鄉耕地及5萬畝野生採集山林全部完成了有機轉換。2005年被國家環保局命名為“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生產的水稻、毛豆、木姜、草莓等32個農產品通過了歐盟EU、國標和美國NOP認證。2006年通過了日本JAS認證。有機農產品遠銷國內外,產品供不應求。

城鎮規劃


茭湖鄉中小學教學樓完成了主體工程、衛生院門診大樓已完成了主體工程、集鎮改造一期工程已啟動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謝溪—上坪公路改造、硬化工程正在進行;槽頭—上峰公路正在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動
茭湖鄉謝溪村
茭湖鄉謝溪村
工;十八洞—西源公路已完成路基工程;茭湖村鵝形堖、中湖、上坪村新店、謝溪村南源四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正在進一步建設中。全鄉舊村改造規劃10個,實施的有茭湖的上湖組、上村組、西源的店子里。發動群眾自覺參與到科學建房、規範建房、切實節約和保護耕地中來,大力宣傳在規劃內建房,完善農民建房手續的辦理,嚴格農村建設用地的審批,加強土管執法力度。嚴格執行“一書兩證”、“一書一證”和“一書”制度,對一些未批先建的堅決予以拆除。
茭湖鄉加強了對木竹加工業的挖潛改造。擴大竹簾、竹筷、細木工板等加工企業的生產能力;發揮本地水資源優勢,引進宜豐等地老闆興建了槽頭的龍潭電站,謝溪的爪嶺電站,上坪電站,使我鄉的發電站增至5個,年發電量近600萬度;瓷土開發規模進一步擴大,年創收120萬元。
對有機農業的發展制訂了長遠的規劃:農戶買有機肥、有農藥財政補助近300萬元。戶平1畝有機高效經濟作物,人平栽種一分木姜,一分毛豆,新建100隻沼氣池,戶平一頭牛,出欄一頭豬,戶平10隻雞、鴨、兔;財政增長20%;農民人均收入增加300元。上1—2個規模企業,新增5—10個工企業,地方稅收突破100萬元;把有機農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搞基地設施建設,投資擴大種植規模,全鄉落實木姜栽種面積1000畝,台灣75號毛豆1400畝,優質稻1000畝,其他經濟作物3000畝。
投資近40萬元,新建了茭湖派出所辦公樓,為維護茭湖穩定局面提供了保證。五是投資140萬元基本完成了茭湖至謝溪公路硬化,投資700萬元的淖槽公路硬化歷時2年,已全面竣工,大大地加快了我鄉公路建設的進程,為有機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先機。

人文景觀


中國山水詩派開山鼻祖、南北朝時期著名詩人謝靈運和宋代學士楊萬里等文人騷客曾遊歷茭湖,留下千古名作;微書藝術的世界吉尼斯紀錄終身保持者謝水林先生也系茭湖人士。
千年神樹:此樹高15米,冠幅14×12米,蔸圍4米,枝繁葉茂,形如巨傘,長有7個大枝,猶如鹿角交叉,相傳千歲,人稱“樹王”。此樹四季開花,相繼出現紅、黃、白三種花色,位列萬載縣新八景之首。
福昌寺遺址:福昌寺建於明朝末年,鼎盛清朝中葉,毀於一九二九年戰火。該寺鼎盛時期有和尚一百多人,莊園十八處,每處莊園有田16畝,山林共計上千畝。加上各地捐贈,施主饋贈,財富無數。附近有練武的馬草場、七星塘、坐化的仙人石,寺后的塔陵群。寺分前、中、后三殿,旁邊有住宿、誦經房、藏經閣,寺后還有觀音坐蓮神奇古樹。
茭湖鄉
茭湖鄉
百歲牌坊:座落於茭湖鄉謝溪村牌坊組,整座牌坊均為麻石建造,建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牌坊正面刻有"百歲坊"三個大字,旁有一幅對聯"中婺星輝西江人瑞,南山壽永北闕恩榮",牌坊背面石刻"萬載縣儒士鍾之妻黎氏立"。在古代,年逾百歲之人極少,地方官發現百歲婆婆以後,便上奏朝廷,清光緒帝便下聖旨予以褒獎,如今在其後人家中照方上仍懸掛著一塊金字木匾,上書:
光緒己丑年,奉旨貞壽之門
百有餘歲壽婦儒童鍾質之妻黎氏立
其它:此外還有萬載第二高山黃皮尖、自然景觀爪嶺龜石、水中石棺、鴛鴦池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我鄉的上峰村還有一大片稀有的珍稀樹種——紅豆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