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白塔
位於興城市的佛教建築
遼代白塔的建造年代可以追溯到遼代時期,距離現在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當時之所以會打造它,是因為皇帝們都非常的信奉佛教,尤其是到了中後期的時候,所以這座佛塔代表的也是當時的傳統文化,對於後世之人研究遼代的佛教建築有很大的借鑒作用。
遼代白塔位於興城市白塔滿族鄉塔溝村西面的九龍山下,距興城市區14公里,俗稱玲瓏塔,是覺華島大龍宮寺的墓地。由於此塔巍峨高大,每當夕陽晚照,煙霧繚繞,又有“九龍煙塔”之稱。
塔前曾建有空通山悟寂院一座,空通山即今九龍山。當時悟寂院香火旺盛,佛事繁忙,是遼代佛教聖地覺華島(今菊花島)大龍宮寺的下院。元代改名翠峰寺,清代改名為中天寺。
1972年,塔溝大隊社員在塔東牆外取土,從古井裡發現一塊掩藏記碑,明上面詳細記載著地宮中的掩藏物件。
1978年,興城文物部門在維修時,發現塔下中央12米深處掩藏地宮一座,呈八角型,用17塊青砂岩碑砌成。碑石板上刻有造塔的功德經、五佛名號、七佛名號、九聖八明王、一百二十賢聖。還有與外面塔身相符的八大靈塔塔名、佛名、偈語以及建塔原因、時間。與外面古井裡發現的掩藏記碑的碑文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