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酒亭
景觀景點
載酒亭位於四川樂山大佛景區內,在古嘉州的凌雲山上,位於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是後人為了紀念蘇軾的著名詩篇《送張嘉州》中的名句有“但願身為漢嘉守,載酒時作凌雲遊。”而建。這裡留下了蘇軾青年時期潛心苦讀的遺跡。據說蘇東坡在這裡讀書期間,載酒泛舟,悠遊于山水之間,在樂山大佛右側絕壁上還刻有明代嘉州知事郭衛宸手書的“蘇東坡載酒時游處”幾個大字,與此相呼應的是高矗於丹崖之上八角飛檐的載酒亭。
蘇東坡做杭州太守時,一位姓張的朋友要去嘉州做太守,蘇東坡就寫了一首《送張嘉州》相送,首四句是“生不願封萬戶侯,亦不願識韓荊州。但願身為漢嘉守,載酒時作凌雲遊。”這頭兩句看似是揶揄李白。因為李白年輕時曾寫過一首“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獻給一個姓韓的荊州官吏,雖然貌似真誠,但其實還是在拍“韓荊州”的馬屁,表達了求薦做官的意願。蘇東坡則更瀟灑,連“韓荊州”也不願意去結識,只想去做漢嘉太守(即嘉州太守),這樣就可以時常到漢嘉凌雲山喝酒遊玩了。
蘇軾手書《送張嘉州》
載酒亭
明朝末年,奸臣當道,政治腐敗。明代崇禎年間嘉州知州郭衛宸平生雖有整飭朝綱之心,但由於受到奸臣排擠,無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他在嘉州任職時,為排遣心中鬱悶,常去凌雲、烏尤遊覽散心,將自己糊塗于山水之間。
有一天,郭衛宸帶著一群州吏僚佐,登上凌雲山。只見凌雲諸峰擁翠,景色清幽,茂密的樹林掩映著重重寺宇,朱樓畫檐隱沒在綠陰叢中。香風陣陣,鳥語嚶嚶,山水之樂,使郭衛宸開懷忘情。一時興起,他將烏紗帽摘下,把綬帶也丟在一邊,叫役吏們在岩前林陰下擺起酒來。這時候也不分什麼上下尊卑了,大家席地而坐,臨風把盞,吆呼傳喝,一個個喝得酩酊大醉。
郭衛宸似醒非醒似醉非醉,朦朧中見岷江上飄來一葉扁舟。舟中立著一長髯老者,頭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捻長須,朗聲唱道:
生不願封萬戶侯,亦不願識韓荊州。
但願身為漢嘉守,載酒時作凌雲遊。
郭衛宸一聽,暗想:這不是東坡先生的詩句么。再看船上老翁,正是飄然笠翁蘇東坡。郭衛宸連忙起身,跌跌撞撞,向岷江一揖:“東坡仙翁無恙!晚生有幸,得會先生於此。待我移酒船上,痛飲三杯如何?”說完,他就向臨江的峭壁走去。
役吏們大驚,連忙把他拉住,指著江面那葉小舟說:“老爺,那是只打魚船。”
郭衛宸聽了,如夢方醒,大喊:“拿紙筆來!”役吏們不敢怠慢,呈上文房四寶。郭衛宸乘著酒興,提筆寫了八個一尺見方的大字:“蘇東坡載酒時游處”,隨即對役吏們說:“找個刻石高手給我刻到那石壁上去。”
誰知榜文貼出去三個月,卻無人應招。一天,有個瞎老頭讓小孩牽著,將榜文撕了下來,兵丁們立即把他帶進了知府衙門。
郭衛宸見是一個瞎子,生氣了,說:“你這老頭兒也老糊塗了,怎麼撕起榜文來了!”瞎老頭昂首說:“大人不是在找刻石高手嗎?”郭衛宸見這瞎老頭口氣不小,便問:“姓甚名誰?
家住哪裡?”老頭擺擺手說:“山野之人,無須留名。只因景仰東坡為人,特地來獻拙藝。”郭衛宸心想:三個月來無人揭榜,姑且讓他試一試吧。於是點頭同意,叫他百日之內必須完工。
原來那瞎老頭是方圓百里有名的石匠,三年前,因雙目失明,只得放下手錘鐵鑽。他聽說知州張榜為東坡先生刻石,三個月無人揭榜,就忍不住讓小孫子牽著,撕下了榜文。
老石匠讓徒弟們搭好腳手架,將知州的親筆字在岩上勾出印跡,就叮叮噹噹鑿起來。他鑿一陣,摸一陣;摸一陣,又鑿一陣。烈日晒著他的臉膛,江風吹著他的衣襟,他不動不搖,像一棵老松樹一樣扎在石岩上。到底是人老眼瞎,不如當年了。他鑿呀刻呀,鑿了九九八十一天,才刻出“蘇東坡”三字。
老石匠扳著指頭一算,不禁著了慌,只有十九天了,可還有五個字沒刻。他恨自己成了睜眼瞎,痛苦地用拳頭擂擊雙眼。突然,他感到眼冒金星,“蘇東坡”三字在他眼前放出了毫光。他不相信,揉揉眼睛,這才明白自己的雙眼復明了。眼前,山是那樣的秀麗,水是那樣的澄碧,鳥兒是那樣的歡快,蜂蝶是那樣的可愛。老石匠高興得流下眼淚,撲倒在“蘇東坡”三個大字上。
眼睛復明的老石匠精神振奮,渾身是勁,揮起手錘鐵鑽,叮叮噹噹鑿打起來。他不分白日黑夜,渴了,喝口江水;累了,靠在岩邊歇口氣。一口氣刻了十天,提前九天將“蘇東坡載酒時游處”鐫在了岩壁上。
郭衛宸聽役吏稟告,說老石匠刻“蘇東坡”三字時雙眼復明,現已鐫刻完工,心中十分驚奇,親自帶了銀子到凌雲山來。他站在岩下,見老石匠功力非凡,與自己的書法相得益彰,十分高興。欲拿銀子酬謝,才發現老石匠已不知去向。
如今,凌雲山上的“蘇東坡載酒時游處”八個字,仍清晰可見。它不僅留下了雋永雄健的書法,留下了東坡對故鄉山水的熱愛,也留下了人民群眾對東坡的懷念之情。
載酒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