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診所

全科診所

全科診所主要由全科醫師運用全科醫學理論,把臨床醫學、社會醫學、預防醫學、行為醫學、醫學哲學等多種學科融為一體的綜合臨床醫療診所,是為病人、家庭和社區提供的、以解決社區常見健康問題為主的一種基層醫療服務。美國家庭醫師學會對其定義:“它是對個人和家庭提供持續性和綜合性衛生保健的醫學專業,它是一個整合了生物醫學、臨床醫學和行為醫學的寬廣專業。其服務範圍涵蓋了所有年齡、性別、每一種器官系統以及各類疾病實體”.全科醫療順應了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的變革,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有利於促進和提高醫務人員的整體服務水平,合理分配和使用衛生資源,滿足社區居民的基本醫療保健需要,有利於實現世界衛生組織所倡導的“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標,高校醫院開展全科醫療診所有著重大意義。

發展方向


(1)基層醫療保健
全科診所是以門診為主體的最基層的醫療衛生照顧,是人們最先選擇、最先接觸、最快見效和最經常利用的醫療保健機構的專業服務。它以相對簡便、價格便宜、效果明顯的方式解決好社區居民絕大多數的健康問題,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地、相對安全、恰當地轉送危重病人到其它各級醫院,較大地提高醫療保健資源利用的成本效應.
(2)綜合性服務全科診所的醫療對象是不分年齡、性別和疾病類別,只要是社區居民或需要健康服務的人;它的服務內容豐富,包括醫療、預防、康復和健康促進等;服務層面寬泛,涉及生理、心理和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服務範圍廣闊,覆蓋個人、家庭和社區;服務方式靈活。
(3)連續性服務全科診所提供的醫療服務是對服務對象(客戶)從生前到死後的全程服務,對人生的各個階段,從婚育諮詢起,到孕期、產期、新生兒期、嬰幼兒期、兒少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直至瀕死期,都在全科醫療服務範圍內;對疾病防治和康復的全程服務,在健康———亞健康———疾病———康復的各個階段,全科醫療負有預防的全部不間斷的責任,從健康維護和促進、消除致病危險因素,到疾病的早、中、晚期的診斷和治療,無論何時何地,包括客戶在全科醫療服務區以外發生的健康問題,甚至是在外住院、會診期間,全科醫生對其健康都負有連續性責任和義務,當客戶需要時,隨時提供全科醫療服務.
(4)人性化服務
全科診所以人為本,不僅重視疾病,而且更關心客戶本人,關注他們的感情和個性,而並不只是把他們當作疾病的載體,更重視服務對象心身的整體健康。在全科醫療中,醫患關係是完全平等的朋友合作關係,全科醫師除了診療客戶疾病以外,還要從心理、生理和社會需要全面關心客戶,貫徹人文關懷,從各方面來調動客戶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抵抗疾病和維護健康,從而實現良好的醫療衛生保健效果.
(5)以家庭為單元的服務
家庭即是全科醫療的服務對象,又可是診療工作的場所,家庭成員和資源可以支持全科醫療活動,家庭的結構和功能可以對其成員的健康產生相互影響,在不同階段家庭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對成員的健康也會有影響,這就要求全科醫師要善於了解客戶的健康和家庭情況,掌握並及時消除可能危害健康的因素,動員家庭內有利因素來對疾病診治和管理.

新加坡


(一)新加坡建立了覆蓋全民的多層次醫療
保障體系,包括政府補貼、保健儲蓄計劃、健保雙全計劃和老齡健保計劃、保健基金計劃。
1.1政府補貼
全科診所
全科診所
政府補貼為居民提供了第一層次的保障。政府向志願福利組織提供資金,以幫助他們向老年人提供服務。這部分資金被作為社區醫院、慢性疾病醫院、護理院、臨終護理院、日間康復中心、家庭醫藥和康復服務中心的資本金和運行經費。
1.2保健儲蓄計劃
第二層次的保障為保健儲蓄計劃。新加坡的醫療儲蓄制度是一個特色,醫療儲蓄制度強調個人責任,我國醫保改革中的個人賬戶就是學自新加坡。
1.3健保雙全計劃
第三層次的保障由健保雙全計劃提供。這是一項低成本的大病醫療保險計劃,幫助居民支付重病或長期慢性疾病的醫藥開銷,由個人自願投保,政府指定的商業保險公司承保。
1.4第四層次是保健基金計劃。
保健基金計劃是由新加坡政府出資設立、面向窮人的救助基金,是政府設立的最終安全網。
(二)公私合作滿足各層次醫療服務需求
新加坡擁有完善的醫療服務體系。提供的醫療服務涵蓋了初級健康服務,二、三級醫療服務和專業化的護理服務。新加坡是亞洲乃至世界一流的醫療保健中心,在為本國居民提供高質量、多層次的醫療服務的同時,每年還吸引近100萬外國患者到新加坡接受治療。
(三)新加坡醫療體制的特點
3.1多元投資。
新加坡政府鼓勵私人和社會團體自願開辦醫療機構,對醫療領域不設准入門檻,鼓勵競爭並保護競爭,既不給予非營利性醫院以任何的特殊優惠政策,也不給予營利性醫院各種限制,讓患者充分擁有自由擇醫的權利。
3.2共同負擔。
全科診所
全科診所
每個新加坡人都必須為自己的健康負責,承擔部分醫療費用,每個企業也必須按規定為僱員繳納醫療保險金,通過市場競爭機制、公共醫療服務補貼機制和個人支付機制,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的目標。
3.3合理分工。
通過建立由私立醫院主要提供初級衛生保健服務,公立醫院主要提供住院服務的兩級醫療網,有效控制了醫療服務費用的增長,同時也確保了醫療服務資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3.4科學管理。
新加坡所有醫院借鑒美國醫院的管理模式,全部交給專業的醫院管理公司進行經營和管理,實現了效益的最大化。

對我國的啟示


(一)健全醫療保障體系
新加坡公私兼顧、公平有效的醫療保障模式確實有諸多值得我們借鑒之處,政府要切實承擔起初級醫療保障及對貧困人口的救濟職能,形成完善的醫保基金籌集-費用支付控制鏈,考慮不同地區、不同人群服務需求的差異性,建立廣覆蓋、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以及重大疾病救助制度,強化個人在社會醫療保險中的職責,大力發展商業醫療保險,確保人人都能享有良好的醫療服務。
(二)合理分配醫療資源
要通過免稅或政府補貼等方式,鼓勵私人診所和民營醫院積極參與社區衛生服務,以進一步健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實行雙向轉診,鼓勵患者小病進社區,大病上醫院。